孙晋诺
高考作文历来严查“套作”“宿构”文章,因为它是不诚实的、非自己创造的,属于骗子的行当,败坏文风和写作教学。有种套作很拙劣,一眼可看出,算是小骗;而有种套作,手段很高明,形态很精致,算是大骗。如同精致的利己主义比一般的利己主义更败坏人心和价值观一样,作文中精致的“套作”比一般的“套作”更可恶。如2016年江苏省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
修钟(原版)
长脊蜿蜒,垂脊错落,红墙沥粉,鎏金飞檐。这儿是故宫,老王工作的地方。
打了一盆热水,老王便紧闭上西三所的红门。“呵!王老师回来了!快来看看这件宝物!”徒弟小林招呼着便掀开了工作台上的白布,一座金光璀璨的大型钟表便显现出来,原来是乾隆帝的音乐水法钟。老王细细赏了一番,着实精美巧妙,欧式建筑、中式亭台并列其上,更添韵味。
“老师,这件宝贝还算完好,我们几个着手修复没有问题。”小林自信满满地和老王保证道。老王点点头坐在一旁,花猫懒沐在细碎的阳光下,半眯着眼,似乎是在朝老王笑。老王不再盯着徒弟们干活,只觉得院子里的猫儿一颦一动之间也不乏趣味。
不出半日,小林就出来交差了,除锈见新后的器物更显出皇家的雍容华贵,钟盘走时精准,不愧为前辈们巧夺天工之作。几个小徒弟和隔壁木器组的同事们都对它赞不绝口,老王却总觉得钟表虽美,但时刻运转的表针太过死板,少了灵动的韵味。几位看客正大赞表台之上栩栩如生的装饰动物和银箔仿制的溪水,老王却蹙起了眉头。
“王老师怎么不说话?也和我们几个门外汉分享一下高见啊!”几位同事调侃道。
“此钟虽美,但多为静止之物,装饰的堆砌在你们看来是盛美之处,我倒觉得此处可以做 文章。”
“大家都是干这行的,修复文物的工作能做到复原便可,你何必自增烦扰啊!”
老王笑着摇摇头反驳道:“人人赞此物华美,我不必再说,但你们眼中的完美之处,我还真有话可说!”
说罢,老王拆了钟表的上盘,用铁丝将装饰品和钟内的传动系统一一连接;将银箔尾端捻作银丝扣于动轴之上;再取银丝上连纺车、风车,合上上盘后,老王欣慰一笑:原本沉寂之物此时动了起来!游鸭、吠犬,还有那潺潺的流水,真如大型表演,运转精准,具体而微。在场的各位连声叫好,老王看着门槛边的小花猫,轻轻地笑了。
徒弟们求老王传授经验,老王从容道:“别人的溢美之处你何必多言?众人无话之处或许你有话可说,此时大做文章岂不快哉?”于老王而言,文物修复仍有可创新之处,工匠必有慧眼识得旁人忽视之处。
老王骑车下班,又锁上了西三所的红门。一句秦腔传来:“红门里的故事多……”
这篇作文被阅卷组评为满分作文的理由是什么呢?不得而知。现在我们只能来推测一下:扣题——笔者在文中标出的句子,极为准确地扣住了作文材料;内容新颖——大多数考生可能不会触及这个写作内容;语言表达优美,“小花猫”之笔显得韵味实足。然而,这篇作文确实是一篇“高仿”之作,或叫“高套”之作。
“套”之一:机械点题之技
这类考生的思维非常灵活,能根据要求写出令命题者满意的作文来。文章的主题不是从写作内容中自然生长出来的,而是由写作者给内容贴上写作要求的标记。贴这种标记不需要思维深度。王师傅在故宫修钟表,可以说出别人未说出的话;李师傅给老百姓修自行车亦可以说出别人未说出的话。至于这个话为什么要这么说,有何深刻内涵,或者有什么独特价值,都不在考生思考之列。有时甚至为了满足命题者的要求,还要削足适履,弄虚作假。
稍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钟表上的饰物运动都有一套复杂精密的设计,不然,也不需要文物专家经年累月地耗费青春年华了。可是在这位考生的笔下,“用铁丝将装饰品和钟内的传动系统一一连接”,则“原本沉寂之物此时动了起来!游鸭、吠犬,还有那潺潺流水,真如大型表演,运转精准,具体而微”了。这只能说明该生根本没有相关知识,道听途说,瞎编乱造,严重违背“真情实感”的写作要求。
再听王师傅的一段话:“人人赞此物华美,我不必再说,但对于你们心中的完美之处,我还真有话可说!”这是王师傅的话,还是考生的话,还是命题者的话?扣题就是要把命题者的话给重复一遍吗?不关人物性格、心理、情怀的机械点题,赤裸裸地表露了这位考生的作文纯粹是敷衍的虚假写作,简直是对作文命题的玩弄。
“套”之二:移花接木之术
“木”,就是故宫里王师傅的修钟故事。“花”,就是作文要求。只要拥有这么一段“木”,就可万事无忧,因为这段“木头”包罗万象。从植物学的角度有种、属、科、目的判断,从历史学的角度可以追踪谁把它放在了这里,从文学的角度可以把它与《红楼梦》《悲惨世界》联系起来。总而言之,这是一段“宝木”。我们的教师往往最喜欢给学生这样的宝贝,我们的教学往往最喜欢教给学生以不变应万变之技能,现在市面上流传甚广的“某某素材”和“某某写作大全”类的教辅资料深得广大师生喜爱,就是明证。不信,我们可以现场模拟一下试试看。
2015江苏高考作文试题: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样子。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 除外。
修钟(2015智慧版)
……最富智慧的地方并不在这儿啊。”
“大家都是干这行的,修复文物的工作能做到复原便可,你何必自增烦扰啊!”
老王笑着摇摇头反驳道:“智慧有大智慧,有小智慧,智慧也有境界!”
……
徒弟們求老王传授经验,老王从容道:“这是几十年来的经验体会啊,搭眼一瞧,就知道那些构造之间的联系;当然光凭经验还是不够,修复文物,须与文物一体,融己于物,方得物理之妙!”原来修复文物竟然有如此境界之差别!
2014江苏高考作文试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修钟(2014不朽版)
……
“王老师怎么不说话?也和我们几个门外汉分享一下高见啊!”几位同事调侃道。
“此钟虽美,但多为静止之物,装饰的堆砌不是这座钟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真实原因。”
“大家都是干这行的,修复文物的工作能做到复原便可,你何必自增烦扰啊!”
老王笑着摇摇头反驳道:“修复文物不是恢复原样即可,修复文物要现其神,示其妙,经过我们的修复,以达文明不断,启示后人的目的。”
……
徒弟们求老王传授经验,老王从容道:“物不巧源于人的精神不朽,只有把你的热情、生命注入到你事业之中,你的精神才可以依附于所造之物而不朽。”于老王而言,文物修复乃是人的精神永存的一件大事。
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改编成N篇高考作文。
“套”之三:无形的思维之梏
如果说前面的两个“套”,是浮在表面的疮疤,那么无形的思维之梏则是深入骨髓的沉疴。这一沉疴具有三个表征。
一是不需要自我,只需要他人。写作本是自我生命的表达,可是三十余年来高考体制之下的写作教学已慢慢远离了“审己”,而倾向于“审题”。为了增加题目的审辨难度,从命题到半命题,从半命题到话题;从材料到新材料,从单文本到多文本,命题者可谓绞尽脑汁,费尽心血。结果,作文教学的很大比重放在了研究高考作文命题的变化部分,审题训练成为了高三教学的重中之重。写作,就是要揣摩命题者要什么,渐渐地,写作与自我的心灵成长远离,与个人的观点表达相隔,只去思考高考命题者想让自己说哪些话,写作教学成了奴性化的思维训练。《修钟》则是修炼成奴的最佳结果。当作文中没有了写作者,只剩下命题者的时候,这样的写作还是写作吗?
二是不需要生活,只需要故事。写作既然只是为了表达命题者的意旨,那么,写作内容只须找到一个凭借即可,因此,写作成了文字游戏,不需要真实的生活感受,不需要生活阅历的提炼,只需要一个符合命题要求的故事。于是乎“编”成了唯一的法宝。有的教师用文学虚构的合理性为编作文撑腰,意思是编也是一种能力。文学之虚构,是以高度深刻的道理为内核的,不论如何荒诞,它都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的本质;而考场作文的编,往往是应和作文命题的没有事理内涵的 “瞎编”。
三是不需要逻辑,只需要拼接。议论文要讲逻辑,记叙文要讲逻辑,散文也要讲逻辑。讲故事有故事的逻辑,写感悟有感悟的逻辑。主旨蕴含在故事的每个环节、细节里,蕴含在散文的每处抒情、议论之中。一篇文章须有恰当的逻辑结构。可是,现在考场作文由于“贴”和“接”的原因,基本不讲逻辑,运用的主要是拼接术,截一段电视故事,把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意思让故事中的人物表达出来即可,让张三戴上李四的帽子,让王五说周六的话,借尸还魂,洋相百出!
造成目前写作教学困境有两大原因:《语文课程标准》始终未能研发出可以用于指导写作教学的科学内容;评卷者思想僵化、观念陈旧,甚至以某些专家的个人好恶为标准。前者致使一线教学依附于后者,后者推出的優秀作文被教材化,成了教学的模版,造成恶性循环。
此类精致的“套”不能被识别,危害甚大!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中学园区校;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