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孝道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2017-11-09 11:32赵陈博蔚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必要性中学生

赵陈博蔚

摘要:孝道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孝”是中華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中国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有力保障。孝道教育作为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素质和文化品质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孝道是一个永恒主题,孝道教育应该长期贯穿于国人的一生。本文详尽分析了对中学生进行孝道教育的重要性,深入探究了当前中学生道德教育严重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 孝道教学 必要性

传统孝道文化贯穿于中国发展的始终,有力促进了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等地区的和谐发展。从古至今,孝道文化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孝道案例也不胜枚举,美德事迹至今依然被人津津乐道。时代变迁,但社会价值的核心内容没有偏离主体地位,孝道文化仍然继续承担着促进社会综合发展的重要角色。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针对当前中学生在家庭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孝道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从孝道入手对中学生进行综合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这不仅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还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

一、加强中学生孝道教育的意义

孝道是一切道德的根源,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加强中学生孝道教育,对于促进家庭、国家和社会和谐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也是更好传承和发扬中华美德的有力体现。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接班人。因此,加强中学生孝道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1.提高中学生的道德素质

中国的许多经典国学中都提到了孝道教育,如《诗经》中“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曾子以孝著称,有“母子连心”“思母吐鱼”等典故流传后世。父母为生命之根,孝亲为做人之本。因此,努力加强中学生孝道教育,逐步提高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刻不容缓。

2.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中学生是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孝道教育是帮助中学生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它能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付出。学生只有在家庭中学会尊重长辈,孝敬父母,日后才能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服务,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生只有爱己之父母,才能做到爱人之父母,而后才会爱整个国家,这也符合认知发展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

《大学》中说道:“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儒家学说是以伦理为基础,伦理起于家庭,而家庭和睦关键在于一个孝字,因为孝道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孔子弟子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这深刻揭示了孝道对维护社会稳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中学生不仅要懂得尊重师长、关心集体、团结同学,还要学会关爱弱势群体,这对提高中学生自身的素质有着促进作用。不仅如此,加强中学生孝道教育,对提升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和自身修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中学生道德缺失的表现

中学生的培养宗旨是成为“四有”新人,而孝道文化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的孝道表现不尽如人意:

1.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

古语曰:“百事孝为先,孝者德之本。”每位中学生都曾在父母面前信誓旦旦,在“孝”字上许下宏愿。“大海之水可量尽,父母之恩难报偿。”“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可在当代,不养、不尊、不顺父母的现象屡有发生。

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衡量一个人基本素质的标尺。中学生当前没有能力赡养父母,生活还需要父母来照顾。然而,正是由于这种看似包办的行为,被一些中学生当成了习惯,他们不懂感恩,好逸恶劳,经常顶撞父母,甚至有的中学生还会殴打父母,用学习威胁父母。

尊亲就是孝敬父母,孝敬父母要从点滴做起。曾子说:“孝道子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意思是说,子女尊敬父母,必须要做到和颜悦色地侍奉父母,让父母身心愉悦,不违背父母的意志。当今社会的一些情况往往是截然相反的,父母对子女的衣食起居无微不至,却很少看到子女对父母嘘寒问暖,甚至有的子女面对父母的辛劳不屑一顾。

2.在校园生活中的表现

“尊师重教”出自《礼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论著。《礼记》写作于战国晚期,尊师重教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可见,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当今,中学生不尊重师长已是常态,无论是点还是面,无一不映射出尊师的缺失。中学生在课堂上顶撞教师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会产生肢体冲突。中学生不尊师重教的行为是长期受到不良影响导致的,他们缺少高素质的家庭环境,经常用恶劣言语诋毁、辱骂教师。

对于中学生间的相处,道德缺失现象也表现得十分明显,如拉帮结派、组成小团体等,对其他同学进行人身攻击;有的中学生甚至勒索弱势学生的钱财,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有的中学生拿着父母的钱在校园外大肆挥霍,结交社会上的不良人员,并在校园内做与校规相抵触的事情,造成学校声誉损失。随着近年来教育制度进一步的规范化,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要共同加强对中学生的孝道教育,因为这远比关注升学率更加重要!

三、加强中学生孝道教育策略

孝道文化历史悠久,在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其显得更加耀眼夺目。对于当下中学生孝道缺失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应及时发现,并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1.引导中学生从“三源”认识孝道,唤醒学生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对中学生施行孝道教育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孝”的最初意义是父母。endprint

首先,父母是生命之源。孔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生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所受到的辛苦,孩子是能看得到的,所以在开展孝道教育时,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中学生切身感受到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次,父母是孩子的衣食之源。孩子的吃穿冷暖都包含着父母的艰辛,父母永远都在为如何更好地为孩子提供优质的生活而辛苦工作着,所以教师应从父母辛苦的工作中提取孝道教育切入点,促使中学生学会感恩父母。

第三,父母是孩子的道德之源。“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在对待自己的父母时,应做好表率作用。“安身行道,扬名于世”是实现孝的终极目标,所以父母要给孩子做好示范作用。

2.学校在中学生孝道教育方面的工作

首先,学校应要求学生在家庭中事亲敬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父母言行有误时,应及时匡正,以免陷于不义;其次,学校应要求学生刻苦攻读,成就一番事业,这也是行孝的方法之一,終日无所事事,是对父母不孝的表现;第三,学校要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让中学生积极行孝、传孝,让中学生常怀感恩之心,责任之心;第四,与此同时,学校要加强宣传和学习典范,在宣传和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孝心。如学校应宣传“毛泽东给徐老祝寿”“陈毅探母”“谭嗣同临危救父”“鲁迅敬母”等孝道故事,要求学生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朱自清的《背影》等孝道文章,以激发学生的行孝之心。

此外,学校和家长应联手开展“孝心日”活动、组织进行孝行实践、开展“孝心故事”活动、制作“孝道画刊”等,进一步加深中学生对孝道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学会孝顺父母、尊重师长。

总而言之,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更是人伦之本,入德之门。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代表着国家发展的希望,加强孝道教育,能够提升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促使中学生得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星.传承与转化孝道教育——基于生命、生活、生存视角的理解[J].基础教育研究,2015,(11).

[2]李悦.中国传统孝道教育的现状、意义和方法[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

[3]张庆子.对当代中学生进行传统孝道教育的原则[J].基础教育研究,2012,(12).

[4]郭学渊.青少年孝道教育——家庭教育之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

[5]张萍,戴艳.新时期青少年孝道教育问题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5).

(作者系安徽省合肥市168中学高三文20班学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必要性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