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

2017-11-09 03:54翟晓春
山西交通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振型主梁弯矩

翟晓春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030006)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体系现代化的不断提高,大量公路桥梁得以新建,人们交通出行变得更加高效、便捷。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地震带分布较广,不同震级的地震频繁发生,地震带来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公路桥梁的安全使用[1]。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众多桥梁遭受到不同程度的震害影响,而采用合理抗震设计的公路桥梁受损较小,成为震后救灾的重要生命通道,为及时抢救受灾群众、运送应急物资创造了宝贵机会,由此可见抗震设计对于地处地震频发区的桥梁具有重要的意义[2]。良好的抗震设计对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具有关键作用,在遭遇震害时亦能减少损失。因此,进行公路桥梁的抗震设计,应当严格遵循设计规范、标准及其他要求,结合既有工程经验,符合以下几点设计要点:提高体系整体性、强化体系刚度和延性、采用强度差异性设计理念、设置多道防线、实行多水准设防[3]。桥梁抗震设计常用方法主要是以强度为核心的设计方法、考虑结构延性的设计方法、以结构性能为目标的设计方法[4]。本文基于某公路连续刚构桥进行了抗震计算分析,阐述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方法的应用过程,可为类似公路桥梁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1 数值计算分析

1.1 有限元模型

某桥桥跨布置为(30+50+30)m变截面悬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2×20 m钢筋混凝土等截面连续箱梁,全桥长167.08 m,宽12 m。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

本文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MIDAS Civil进行有限元模拟。模型边界条件为:主梁和主墩处固结约束,主梁与交界墩处竖、横向约束,纵向活动,有限元离散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纵桥向为x方向,横桥向为y方向,竖向为z方向,左侧墩为1号,右侧墩为 号

图1 有限元模型示意图

1.2 结构自振特性分析

合理的地震响应分析,是建立在准确的动力特性基础上的。为此,首先需要进行特征值分析,数值计算得到结构前10阶频率及相应的振型,如表1所示。

表1 大桥前10阶频率及振型

部分振型如图2所示。

图2 部分模态振型图

1.3 地震响应分析

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对A类桥梁的抗震设防目标是中震(E1地震作用,重现期约为475年)不坏,大震(E2地震作用,重现期约为2 000年)可修。在本桥地震响应分析中,采用“二水准”的研究方法,即中震作用下结构必须满足强度的要求,大震也即罕遇地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位移或变形能力。在本桥施工图设计阶段,按照规范要求的“二水准”研究方法,验算内容包括以下两个内容[5-7]:

a)E1地震作用(中震,常遇地震,50年5%的超越概率)下验算结构的强度。

b)E2地震作用(大震,罕遇地震,50年1%的超越概率)下验算结构的强度及位移。

反应谱分析中考虑对横桥向、竖桥向和顺桥向激励的地震波进行分析。

根据地勘资料可知,桥址区场地类别为Ⅰ类,地震动反映普特征周期0.40 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8(Ⅷ)度。地震输入采用两种方式:纵向+竖向;横向+竖向,并取前200阶(振型参与质量达99%),按CQC法进行组合,阻尼比为0.05。场地地震基本烈度Ⅷ度,设计加速度反应谱及地震影响系数如下。

抗震分析采用多振型反应谱法,水平设计加速度反应谱S由式(1)确定:

式中:Tg为特征周期,s;T 为结构自振周期,s;Smax为水平设计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Ci为抗震重要性系数;Cs为场地系数;Cd为阻尼调整系数;A为水平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峰值。

反应谱拟合的相关参数见表2。

表2 反应谱拟合相关参数表

竖向加速度反应谱按照《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5.2.5条,竖向设计加速度反应谱由水平向设计加速度反应谱乘以竖向/水平向谱比函数R,考虑工程场地条件,取值按照基岩场地,R=0.65。根据以上参数计算的E1、E2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如图3、图4所示。

图3 E1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图4 E2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反应谱分析中,按照表3方式进行荷载组合。

表3 荷载组合表

受篇幅所限,以下仅给出部分主梁应力及桥墩弯矩计算结果如图5~图7所示。

图5 组合一作用主梁上缘应力图

图6 组合一作用主梁下缘应力图

图7 组合一作用桥墩最不利弯矩(单位:kN·m)

由图5~图7可知,E1作用下最大弯矩在墩底和墩顶处,最大弯矩为4.11×104kN·m,通过计算该处桥墩的抗弯承载力为7.90×104kN·m,承载力满足要求。

E2地震作用下各墩弯矩计算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组合四作用下桥墩最不利弯矩(单位:kN·m)

由图8可知,E2作用下最大弯矩为7.0×104kN·m,通过计算该处桥墩的抗弯承载力为1.35×105kN·m,承载力满足要求。

E2地震作用下,主梁纵向位移图如图9所示。

图9 E2地震作用下主梁纵向位移(单位:mm)

由图9可知,主梁纵向最大位移为9.1 cm,主桥边跨梁端采用的是80型伸缩缝,最大伸缩量为±4 cm,则伸缩缝不能满足E2地震作用下结构对位移的要求。

综上所述,在E1地震作用下,全桥处于弹性阶段,主梁最大拉应力均没有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在E2地震作用下,较矮的2号墩拉应力较大,但其工作状态仍然是弹性阶段,其承载力满足要求。在E2地震作用下,主梁伸缩缝间距略小于桥梁位移。

2 结语

本文基于某连续刚构桥进行了两阶段抗震设计,对E1地震作用下,进行了强度验算,E2地震作用下进行了强度及位移验算。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a)在E1地震作用下,全桥处于弹性阶段,主梁最大主拉应力均没有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注值。

b)在E2地震作用下,较矮的墩受力更为不利,但其仍然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表明对于该类桥矮墩受力需要更为重视。

c)在E2地震作用下,主梁伸缩缝最大伸缩量略小于桥梁的位移,表明设计选用的边跨80型伸缩缝不能满足E2地震抗震需求,需要进一步优化伸缩缝选型。

猜你喜欢
振型主梁弯矩
关于模态综合法的注记
纵向激励下大跨钢桁拱桥高阶振型效应分析
龙门起重机主梁腹板拓扑优化
零弯矩设计理论在连续梁桥中的应用研究
塔腿加过渡段输电塔动力特性分析
大跨度三角桁架主梁门式起重机刚度分析
高层建筑简化振型及在结构风振计算中的应用
斜拉桥主梁施工牵锁挂篮结构设计
CFRP-PCPs复合筋连续梁开裂截面弯矩计算方法研究
钢-混叠合连续梁负弯矩区计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