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丰
摘 要:罗伯-格里耶在他的新小说《橡皮》中勇于打破小说传统,力图通过自己的革新给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带来新的活力。本文旨在通过《橡皮》这部小说分析新小说中的“新现实主义”以及新小说带来新的阅读方式,以此来分析新小说之“新”。
关键词:新小说;新现实主义;阅读方式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1
1953年出版的《橡皮》让“新小说”这一概念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以罗伯-格里耶为代表的这批“新小说家”,他们尝试在小说中呈现“新现实主义”,用文字的冒险来达到一种新的小说美学。新小说的创作呼唤着新的作者/读者关系,带来了新的阅读方式,读者参与创作,得到“阅读的狂喜”。
一、新小说中的新现实主义
二十世纪文学里的现实主义与十九世纪福楼拜式的现实主义有着完全不同的涵义。战后出现的新小说完全摒弃了传统现实主义的象征功能,宣扬一种“新现实主义”:似是而非的意识流、非线性的时间、因果颠倒、逻辑被打乱……新小说家宣称要赋予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一个新的高度,提倡形式高于内容,认为“小说不再是叙述一场冒险经历,而是一种叙述的探索冒险。”
在新小说中,事物淹没在大量冗长而巨细靡遗的描写中。剔除了任何象征性和人格化的事物,白描越多越是让人无法抓住。如实而繁琐的描写,这是“现实主义”。但是将写实发挥到极致,突破了限制,那就是被称为“零度写作”的“新现实主义”了。没有象征、没有价值、没有意识形态、没有介入、没有教育意义,这就是没有任何温度的写作,现实到了极点,我们这个熟悉的世界突然变得从未有过的陌生。
罗伯-格里耶在《为了一种新小说》中解释了这种“新现实主义”。首先,充分显示出“虚假的细节”,反对显示出“真实的细节”。传统现实主义力求真实而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特别是巴尔扎克,他力图通过自己《人间喜剧》将整个社会现实完整地临摹在自己的作品中。而新现实主义并不反映客观世界,也不反映主观内心世界,它描绘的是一些“一个人的奇特的、笨拙的、未完成的动作,它并不表示任何功能或明确的意愿,没有了用途的物件,乱糟糟的谈话……”阅读在这里不再是一种获取知识或力量的途径,而是一种娱乐,一种游戏。其次,新现实主义“作品并不负担深刻的意义”。新小说多数时候并不是介入文学。新小说没有把研究社会或捍卫某项事业作为自己的目标,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也没有明确的意识形态。《橡皮》中小说主人公作为侦探来破案,最后却无意中成了杀死受害者的凶手。但是,这个故事并不会让人感到“荒谬”,或让人意欲从中探寻出人生的意义或虚无。最后,新现实主义“应具有勇于变化的品质,使人们看到新的美”。传统现实主义的美是一种静止的、平衡的美,而新现实主义的美是始终变化着的美。叙述者在全能视角和主观视角之间不断切换,凶手和侦探的角色不断交替,古希腊悲剧和现代侦探故事互相渗透,回忆、臆想与现实相互交融……新小说让一切元素都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这样就诞生出了一种新的小说美学。
二、新小说带来新的阅读方式
小说的结局往往是开放式的,留出空间让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按照罗兰巴特的说法,新小说文本是多义而开放的,因为它提供了很多解读可能和进入方式。对于读者来说,读者可以以某种方式来重新赋予小说新的意义,也就是说,将艺术家可能没有想到的新感觉带入其中,进行二次创作。
在新小说中,读者更多地参与其中,成为了作品创作的第二作者!读者不仅仅只是一个被动的消费者,他同时是一个积极的创造者。读者在阅读新小说的时候会把自身的经验和倾向带入其中,因而阅读同一部小说的不同读者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解读。
新小说的创作是开放的,新小说作者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空白,这其实是一种邀请,邀请读者参与小说的创作。传统小说往往结构严密,逻辑严谨,没有漏洞,作者如同上帝一般的存在,读者只能拜服在地。这样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联系就只能是单向的,没有互动,这是一种强权的、专制的关系,它往往建立在说教之上。作品没有空缺就不能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最终造成自我封闭。在罗伯-格里耶看来,新小说作品并不是一个已经完成的作品,而是永遠处于“待完成”的作品,它要求读者用自己的经验和智力去完成一部属于自己的作品。因此新的作者/读者关系是双向的,是互动的,作者提出邀请,读者参与创作,这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关系,它往往建立在娱乐之上。
在《橡皮》这部小说中,作者留下了许多“空白”让读者自己去填充。小说取名为“橡皮”,这个道具在小说中也一直出现,侦探瓦拉斯一直寻找的“橡皮”由于磨损中间两个字母已经看不清了,但是前面一个字母“?”和后面两个字母“pe”还清晰可见。小说中处处暗指那个人物,确又不明确说出他的名字,通过各种线索诱使读者自己找出他的名字,补充橡皮上面被擦掉的那两个字母“di”,说出他的名字“?dipe”(俄狄浦斯)。
罗伯-格里耶倡导的“新现实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新的美学思想:通过“零度写作”来消解传统文学甚至文明数千年积累下来的隐喻、象征和价值。通过颠覆传统小说要素,架空传统文学提倡的价值意义,作者得到一种“创作的狂喜”。而读者在阅读中加入自己的解读,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达到一种“阅读的狂喜”。
参考文献:
[1]罗伯-格里耶:为了一种新小说·快照集[M].余中先译.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1.
[2]唐建清:解读罗伯-格里耶小说新作《反复》[J].当代外国文学, 2003(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