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佟玉平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6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当代英国华人文学作为集体记忆媒介的专题研究”(L16CWW003)和2016年度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当代英国华人文学的文化记忆书写研究”(W201601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华人离散作家刘宏的作品虽被评论界所热议,但其中蕴含的记忆主题鲜有人关注。作为一部有关回忆的小说,家园文化认同在主人公的回忆中不断被唤醒并重构。通过运用以哈布瓦赫为代表的记忆理论从个人记忆、文化认同记忆等视角对《触摸》进行文本细读,探究刘宏如何将记忆叙事与母国文化进行双向建构,从而揭示英华作家的中国文化情结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关键词:哈布瓦赫;记忆理论;文化记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01
刘宏是英华文学中的重要作家之一,她出身在中国内地且用英语进行创作,从事女性主义文学和社会人类文学研究。继前两部作品《惊月》(Starling Moon)和《鹊桥》(The Magpie Bridge)取得成功后,2005年出版了第三部长篇英语小说《触摸》(The Touch),小说中富含的传统文化和西方语境激发了读者的浓厚兴趣。《触摸》是一部纯粹的回忆之书,整个文本叙述是在主人公林菊的童年回忆中展开的。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和再认,它是进行思维的心理活动基础,代表着一个人对过去活动、事物的印象积累。本文拟从记忆理论出发对《触摸》进行解读,重点考察作品如何将个人成长记忆和母国文化融为一体,进而揭示英华作家强烈的中国文化情结。
一、文化记忆
“我们把文化记忆概念总结为每个社会和每个时期特有的可以重新使用的文本、图像和仪式,各个社会和时期在维护它们的同时,稳定和传达了自身形象,它首先是一种关于过去的集体共享的知识,在这个基础之上,一个群体建立了它的一致性和独特性意识。”[2]15这样的独特意识是特定群体独有的集体记忆,是一个文化群体特有的记忆长河。《触摸》这本小说从书名到文本都体现了独特中国式文化情结,而这些中原术语和文章中大量运用的古典诗词和神话都是独有的中国文化记忆。其中,标题The touch包含多重语义,在中医中指大夫为病人把脉,而这种看诊方式是中国医学独有的。曾经很多西方医学者不禁赞叹,不用听诊器及任何医疗器械,单凭医生的一双手就能治病,是神奇二字也不能比拟的,同时“触摸”也是中西文化接触和交流的象征。埃及学者阿斯曼认为“文化记忆建筑在负载着象征意义的文化客体上,是神话般的,遥远过去的事件,对于群体具有基石性作用的事件,传达一种确定的内容和意义”。[3]28-30对于拥有双重创作语境的作家刘宏而言,她很好地把握了两种文化间的张力,巧妙地将中国僵化钝化的文化象征应用于英语创作中,取得了巨大的陌生化效果,使中国化的典故、神话在新的语境中奇迹般再度复活,大放异彩。这些公用的固定象征和私设象征都由民族文化几千年积累而来,也一直作为文化记忆的载体而存在。其实,一直以来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文化记忆都充满了好奇和渴望,人们心中的东方世界是一个奇幻、瑰丽、神秘的乐土,最早期的《马可·波罗游记》就有关于契丹的内容,之后也不乏毛姆,燕卜荪等中国迷出现,BBC广播公司介绍说:“发生在中国的日常普通故事,对我们来说却是迷人的,绝对非同一般”。[1]139而刘宏的作品恰恰记录了这些中国传统文化记忆来彰顯东方文化的悠远绵长。作为文化载体的典故和传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一代一代的口口相传或形成书面资料传承下来,形成一个民族特有的集体记忆,以确保文化的连续性功能,使一个国家的基本特征和价值观具有稳定性,所以文化记忆诚然是对过去的一种累积性建构。
二、结语
具有生理特征的个人记忆在与他人和社会外界事物的启发互动中被塑造,这个塑造、启发、建构、规范记忆的框架就是所谓的集体记忆。但集体记忆并不是个体记忆的简单数量相加,而是被浓缩到具有主体性的文化记忆层面,通过这种文化体系和载体,一个民族的传统被自然延续下来。刘宏在作品中用独特的记忆叙事手法,探究了个人成长记忆与母国文化认同的双向建构,揭示出英华作家深深的中国文化情结。
参考文献:
[1]李静. 双重语境中的象征——论旅英作家刘宏的小说[J]. 当代文坛,2011(3):139.
[2]Assmann, Jan. “Kollektives Ged?chtnis and kulturelle Identit?t.”[J]. Assmann/ H?lschen (Hrsg.): Kultur und Ged?chtnis. Frankfurt a.M.: Suhrkamp, 1988:109-118.
[3]Erll, Astrid. “ Cultural memory Studies: An Introduction.” A Companion to Cultural Memory Studies. [M]. Eds. Astrid Erll Ansgar Nunning. Berlin/ New York: Walter de Gruyter,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