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体育文化记忆的思想来源及内涵

2017-10-11 21:18王媛媛樊炳有
武术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文化记忆集体记忆

王媛媛 樊炳有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文本梳理等方法,对集体记忆、社会记忆、文化记忆理论进行梳理归纳,探寻城市体育文化记忆的思想来源,并诠释其内涵。主要结论:城市体育文记忆是记忆人们日常生活、生存和持续的发展所创造出来富有文化内容的体育建筑、设施、文物古迹,以及具有文化艺术价值的历史事件、人物。建议:探索城市体育文化记忆的思想来源及内涵,为城市体育文化记忆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城市体育 集体记忆 社会记忆 文化记忆

城市中会有体育赛事的举办,体育场地的建造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体育建筑物的拆除,许许多多的记忆会被逐渐淡忘,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因此就需要对城市体育文化记忆进行保护与传承,延续城市历史,保护城市的特色建筑,使城市的体育文化经久不衰。但是当前研究成果表明缺乏对集体记忆、社会记忆、和文化记忆研究价值的深刻理解;对城市文化记忆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关于城市体育文化的的研究成果并更是少之又少,只有樊炳有、李建国从体育文化记忆的特征、类型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城市体育文化记忆几乎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状态,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对其进行挖掘。本文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之上,对城市体育文化记忆的思想来源及内涵进行梳理,对于丰富城市体育文化记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时间价值。

1城市体育文化记忆研究的思想来源

文化记忆理论并非无中生有,它是对由此前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和艺术史家阿拜·瓦尔堡(Aby Warburg)发展出来的集体记忆理论和社会记忆理论的传承与超越。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Emile Durkheim)的学生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被认为是突破了记忆研究的心理学樊篱,首次提出“集体记忆”(das kollektive Ged a chtnis)概念,被称为社会记忆研究的鼻祖。与哈布瓦赫同时代的阿拜·瓦尔堡作为艺术史学家,观察到艺术形式重复和回归现象,认为:“这种艺术形式的重复与其说是后代艺术家有意思地对古代艺术的模仿,不如说是发源于文化符号多具有的引发记忆的能量”。由此提出“集体图像记忆”的观点,并称之为“社会记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哈布瓦赫和瓦尔堡的关于集体记忆的论述在很长时间内被人遗忘,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又重新得到重视。起到推动作用的有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Pierre Nora),在其七卷本的鸿篇巨制(Les Lieux de m 6 moire,1984-1992)中重新审视记忆与历史的区别,并提出“记忆场”的概念。但是社会记忆真正受到关注的还是美国学者保罗·康纳顿(PaulConnerton)的《社会如何记忆》一书的出版,引起了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学者们对集体记忆等的高度重视与关注。

而“文化记忆”(das kulturlle Ged a chtnis)是20世纪90年代起,在文化学和历史人类学框架下提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杨·阿斯曼(Jan Assmann)和阿拉达·阿斯曼(Aleida Assmann)。他的观点是记忆不光存在于语言与文本中,还停留在各种的文化载体当中,比如纪念碑、博物馆、文化遗迹以及公共节日和仪式等。通过这些文化载体,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才能将传统代代延续下来。

1.1集体记忆

“集体记忆不是一个既定的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建构的概念,通常存在于欢腾时期和日常生活时期之间的明显空白。集体记忆的核心观点是“现在中心观”,强调集体记忆的当下性,集体记忆的实现途径是社会交往与集体框架。简单来说,集体是由多个个体构成,每个个体都具备“个体记忆”,但此“个体记忆”的形成受当前集体环境的影响,以此来揭示集体记忆的实现机制。

集体记忆的当下性思想内核表明集体记忆不是简单的回忆过去,也不是个体记忆的简单叠加,对过去的需要取决于人们现时的观念和利益需求。集体记忆并非一成不变,它具有建构性,是一个建构过程而不是恢复过程,是为现实需要服务的,可以根据现实利益与要求被重新进行建构与塑造。集体记忆实践途径通常由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规范所决定,个人记忆是社会决定的,个体思想将自身至于所谓的集体记忆的社会框架中。

1.2社会记忆

大多数学者认为记忆不仅属于个人,而且存在社会记忆现象。保罗·康纳顿由社会记忆到纪念仪式再到身体实践依次展开的讨论的,探讨个人记忆的社会属性。与集体记忆不同的是,社会记忆的核心观点是社会记忆只有保证记忆能够传递的情况下才有意义,社会记忆保持和传递的最重要的实践途径是“纪念仪式”(commemorative ceremonies)和“身体实践”(bodilv practices)。但是,“控制一个社会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权力和等级”,如果统治者认为这部分集体记忆有助于自己的统治,有利于当前社会的发展,便承认这部分集体记忆,并逐渐被社会所认可,长期流传下来就变成了社会记忆。

1.3文化記忆

文化记忆的出现,是从集体记忆的提出到社会记忆的发展,再到文化记忆的升华的一个演变过程。文化记忆的内涵及特征是在集体记忆、社会记忆基础上的发展与延伸。

阿斯曼认为,哈布瓦赫所说的的“集体记忆”本质上来说应该属于“交往记忆”,指的是那些主要涉及日常交往的基础集体记忆。交往记忆最大的特征是时间的有限性,不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把记忆固定在于“不断扩大的过去时间”。另外一部分具有固定性的记忆,逐渐通过文化符号的型构达到长久保存固定,这种通过文化符号型构、固定下来的记忆就是文化记忆嗍。文化记忆是关于一个社会的全部知识的总的概念,它是集体使用,主要涉及过去的知识,一个群体的认同性和独特性的意识就依靠这种知识。

与交往记忆或集体记忆较为短暂,并且具有日常性的特点不同,文化记忆依附固定的载体长期存在,因此比较稳固和长久。“正如交往记忆的特点是与日常生活的亲近性,而文化记忆的特点则是与日常生活的距离性”。文化记忆还具备其它特点:一是认同具体性,就是说它涉及储存的知识及其对一个大我群体的集体认同的根本意义;二是重构性,大我群体的这些知识涉及当今;其他特点还有成型性、组织性和约束性,成型性譬如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和礼仪仪式实现组织性则通过将回忆仪式化或通过专门回忆人员的专业化实现;至于约束性,则是说文化记忆具有和规范要求的特点,这种要求赋予储存的文化知识和符号以一定的结构。endprint

文化记忆的核心观点是“文化记忆有固定点,是通过文化符号的型构达到的,一般并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集体记忆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循环,而文化记忆却不同,因为“身份认同并不决定日常应用”。作为文化意义循环的交际空间,首先涉及的是节日、庆典、以及其他仪式性的、庆典性的行为因素。在这种庆典性的交际行为中,文化记忆通过具有象征性的形式得以展示。在无文字阶段,主要通过仪式、舞蹈、神话、图案、服饰、首饰、道路、景致等表现出来;有文字阶段则通过象征性的代表物(如纪念碑)、集会活动、大规模的纪念仪式等形式得以体现。这些行为的目的就是保证和延续社会认同。从集体记忆到文化记忆的过渡就是通过媒介来实现的。媒介可以使后代人见证过去被遗忘的事件,可以将记忆物质化、数据化、载体化,使过往的事件成为鲜活的文化记忆。

“集体记忆”“社会记忆”“文化记忆”在历史学、社会学以及人类学的研究中奠定了理论基石,从集体记忆的提出到文化记忆的形成,尽管还存在不足,但其基本理论观点对城市体育文化记忆研究的展开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支撑作用。

2城市体育文化记忆的内涵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心和动力;城市是一种生活方式,其核心是人的终极价值创造;城市是人类文化的容器,具有文化选择和甄别机制;同时,城市是改造人类的一种‘文化场域,不同城市有不同的文化特质、模式、属性和城市文化人格,因此也就会有‘巴黎人‘北京人‘上海人的认知取向”。

人类在城市生活过程中所创造出来富有文化内容的体育建筑、设施、文物古迹,以及具有文化艺术价值的历史事件、人物、体育价值观念、人文精神和生活方式等,通过象征符号或技能传授方式获得和传递的有形、无形的成果,构成了“比较稳固和长久的行为和经验”,也是城市体育文化的信息资源。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记忆”则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提取过程。以现代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输出、编码、储存和提取。而文化学对“记忆”的理解则是“以符号固定下来的,比较稳固和长久的行为和经验,在反复进行的社会实践中一代代的获得”。“稳固的符号”也具有信息储存、编码、提取的功能,因此,文化才得以被“记忆”和传承。

城市自身不可能“记忆”体育文化,必须通过“比较稳固和长久的行为和经验”等资源载体得以传承。这种传承离不开城市的人、仪式和物资环境,是城市中的人对城市体育文化过去“行为和经验”保持和提取的过程。

城市體育文化记忆内涵,应从“文化记忆”和“城市记忆”两个基本理论观点来分析、考量,予以界定。第一,属性视角,即“体育文化记忆”属于“文化记忆”范畴。从属性视角分析,“体育文化记忆”具有集体记忆的特征,具有集体记忆的交往特性,具有以客观的文化符号为载体固定下来的“文化记忆”的内涵,以及“身份固化”或群体关系、重构能力、型构、组织(仪式)等特征。第二,范围视角,即“体育文化记忆”,是在城市范围内产生的,属于“城市记忆”范畴。从范围视角分析,“体育文化记忆”也具有“城市记忆”的特性,城市成为“体育文化记忆”保留和繁衍集体记忆的“记忆场所”;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城市体育历史记录是可以发掘、展示与重构的。

因此,城市体育文化记忆是指一个城市群体生活中长期累积、世代传递、融人群体精神和身份认同的,以客观的文化符号为载体固定下来的,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城市体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具体表现为与城市体育发展相关的精英人物、重要事件和典型物体等。这样界定城市体育文化记忆,主要表达4方面的含义:一是记忆的主体是人(群体),体现人(群体)在城市体育文化中的交往关系、精神关系或精神观念的演进过程。二是城市体育文化固定点是以“人、事、物”为核心要素,一般不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三是表明城市体育文化记忆具有双重属性,“人、事、物”三要素性既是记忆载体,还是承载记忆的本体。四身份认同和群体精神体现的是城市体育文化记忆的价值功能。

城市体育文化记忆是一个集体概念,指一个城市群体生活中长期累积、世代传递、融人群体精神和身份认同的,以客观的文化符号为载体固定下来的,通过一个社会互动的框架,指导行为和经验的知识;是可以以信息的方式加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城市体育历史记录。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记忆集体记忆
以空间为媒介:从浦东的“空间记忆”到迪士尼乐园的“消费空间”
“网红”微博广告研究
《金字塔铭文》与古埃及复活仪式
古装电视剧与大学生的集体记忆
新闻社群的“情怀”策略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