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蘖
追寻溥心畲先生在苏州的足迹
丁蘖
今年3月18日~5月29日,台北历史博物馆在苏州博物馆举办了溥儒先生画展,展出各个阶段作品45件,反映了不同时期的风格和特色。
3月22日我在程义博士陪同下,细细览阅了全部展品,其中“凤凰阁秋景写生”长卷纵13公分,横100公分,虚实相间将人带入空灵世界,另外“溪山楼阁图”,纵137公分,横56公分,以写实绘就。作者在古建筑、山水画的技巧上突显宋元风格。为近代所罕见。我注意到以传统题材钟馗画的作品竟有3件之多,溥氏身处中国从封建走向民主的巨变时代风云之中,对人鬼的认识较常人有更为深刻的感受,昔日的旧王孙喜欢着墨这一题材,令我感触无限。
溥儒(1896-1963)先生,字,号西山逸士,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乃清宣宗(道光)皇帝嫡裔,其祖恭亲王奕欣是宣宗第六子,曾是咸丰、同治、光绪三朝时的重臣。
溥氏年幼时即英华外发,所作诗文为朝中耆宿所惊,宣统三年(1911)入贵胄法政学堂,民国肇立后归入清华,旋又并入北京政法学堂。毕业后游学德国,在柏林大学学成归国后省亲成婚,接着再赴德国攻研天文学,获博士后回国,时年27岁。太夫人教之曰:“汝以为今日读书已成耶?须知此初步耳!更须积学博闻,多下利物济人功夫或以宣言垂世!”于是,奉亲隐居宛平西山,绝交游,谢徵辟、泛览百家、穷研古今并一一通之。又因家藏书画多宋、元名迹,心领目受,弄笔临摹皆得神韵。
如此又经十年,方出任北京师范大学及艺术专门学校教授。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踞旧京建伪政权,欲罗致出任伪职而拒之。日酋造访其寓所奉巨金求画又拒之,日酋留金而去,终遭斥责送还,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1949年溥氏赴台后,昔日锦衣玉食的王孙公子以鬻文及书画自给,一生著作甚丰,例如《四书经义集证》《尔雅释言经证》《寒玉堂论画》等。时至今日,几乎为世人所掩耳!据先父丁宗琪(1913-2003)等老一辈文化人生前回忆,1946年从北平南下后,游历苏州、杭州、上海等地,而以居苏州最多,苏州的文化氛围浓重,溥儒画兴甚高。
我亦有幸藏得溥氏扇面一幅,内容是“钟馗嫁妹图”1画中六个人物,均栩栩如生,性格鲜明。钟馗和妹妹分别骑骏马,一个满脸络缌胡子,相貌凶狠,其妹却美艳惊世人见人爱,更有前后二组小鬼,前二鬼提灯探路,后二鬼负重殿后。画面落款为“丁亥年天中节二日”,经考丁亥即1947年,天中节亦端午节,查万年历知此画成于1946年6月21日。扇面画中钤二方印章:上方“傅儒之印”(阴文),一为“旧王孙”(阳文)。前辈们曾说溥氏作画得意大利者云“旧王孙”之印,于此可见,其时心境尚佳。
我还有一方鸡血石,高8.2公分,2.1公分见方印章为“希有第一”,边款则为“刻此应溥心畲先生赠画。琴石2”,由此足见溥氏在苏州之足迹,尚可寻觅也。今年是溥儒先生诞生120周年之际,这位中国近代的大艺术家,在大陆由于文化大革命等原因,民国历史及艺术人物均鲜为人知。
纪念这位历史人物,欣赏他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艺术作品,体验溥氏在时代巨变中面对风云巨变而不惊的良好心态,均是今人所能得到的精神和文化营养,艺术从这点而言是永恒的。
注1:钟馗嫁妹的传说,相传源于唐代,钟馗考取进士后欲进京赶考,苦无路费,同乡好友杜平赠银两,帮助钟馗赶赴京城。钟馗考中状元后,因面貌丑陋皇帝不悦,而免去状元,钟馗一怒之下,撞阶而死。后唐明皇梦见钟馗为其驱逐前来骚扰的小鬼,遂将他封为鬼王。钟馗死后由与他一同赴京应试的杜平将其安葬。为报答杜平,钟馗亲率鬼卒于除夕夜赶回家里,将美貌的妹妹嫁与杜平,以报杜平之恩。“钟馗嫁妹”在宋代以后遂演变为戏剧的一个节目,古代绘画也喜欢以钟馗为题材,用于镇宅避邪。其实历史上找不到钟馗原型人物,神怪小说中讲述这类故事,是读书人对科举制度的不满而编造出来的。
注 2:琴石,即简经纶(1888-1950),篆刻名家。自号琴斋,而以琴石为字,别署千石,广东番禹(今属广州)人,民国时在上海侨民机构任职,曾一度主持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宣传工作,抗争英美烟草公司压制民族工业独霸中国市场的野心。简曾与康有为交往,问道于书艺,又与易大庵、叶恭绰、张大千、吴湖帆、马公愚等文人,聚兴书画篆刻,名誉沪上。
1937年日寇侵华,是年冬赴香港,1941年香港沦陷,次年移家澳门课徒。抗日胜利后返沪。有《琴斋书画印集》二辑、《甲骨集古诗联》、《琴斋印留》初集、《千石斋印识》等存世。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