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鑫莹
摘 要:语文美育已经受到了当前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较差,美育效果低下。因此,要加强对高中生美育的落实。
关键词:高中语文;美育;审美能力
一、高中语文美育教学的研究意义
1999年6月,国家教育方针指出,我们的教育要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审美教育看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提倡注重教育的“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这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同时对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人们对美育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对语文美育教学的意义也有较深入的认识。加强美育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语文既是高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又是一门艺术学科,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美育教学在高中教育中的体现
目前,学界对于高中语文教育的研究结果主要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美育质量息息相关,且美育应该从中学开始强化,高中教育是美学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文教材中有趣的故事、深远的意境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美好的美学体验,对于培养学生的美学观念与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将这种锻炼过程赋予课堂,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更多的美学价值。高中教育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学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无穷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用来指导生活,同时将美学与哲学包含其中。高中语文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认识语言,学会使用工具获得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历史与人类发展的进程,为学生将来理解美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将对学生的审美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育强调和谐与品位,这同时也是审美的关键所在。对于学生来说,接触美学知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提升自身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贯穿美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部分是名家名作,涉及古今中外,包括天、地、人、物、事等,艺术形象丰富多彩,深邃意境引人入胜,优美词句凝练生动,抒情色彩强烈感人。这些都是良好的美育资源,利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增强,以及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科学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不仅揭示了真理,还传递着美的信息。高中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工具,了解人类文化历史,认识美的起源、本质、规律及价值,为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打下基础。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优秀作品,传递着人类社会的各种信息和美。语言文字美、优秀文化美等,对于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高中语文课文的选择更是优中选优,包含着语言的巧妙、情感的升华、画面的描绘之美,学生在学习文本时,陶醉其中,在阅读文章的美好意境中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例如,《滕王阁序》中“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句诗,抓住了秋日景物之特征,表现了大自然的色彩变幻之美,充分彰显了王勃运用文字表达大自然之美的强大功力。
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措施
1.能够充分发掘语文课程中的各种美育资源,并通过审美化的语文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要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并培养其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力求使学生在审美感知、审美想象以及审美鉴赏和审美创造等方面都得到提升。
2.除了基本目标之外,语文美育还有自己的终极目标,即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努力使学生达到以下水平:(1)学生应能正确地鉴赏文学作品,能对作品的积极意义和局限作出评价,具有一定的批判能力和质疑精神。(2)能够对一些社会现象作出自己的价值评价,在这种评价过程中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倾向和是非标准。(3)能够有个性地、独立自主地体悟人生、审视社会,并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在提高学生情商的同时,健全学生的人格,使其最终达到精神的自由。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给予了美育高度的重视,可以说,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美育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经成為整个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王慧萍.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口语交际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2]王艺.高中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