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正在实现全方位的改进,其中关键应当落实于课堂作业。针对课堂作业如果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手段与措施,就能提升同学们自身拥有的数学思维。与此同时,借助课堂作业也能全面深化同学们针对该课节的深入理解,进而体现了课堂作业本身具备的巩固价值。数学课堂作业如果能运用思维导图,就能体现更显著的直观性以及生动性。因此可见,思维导图应当能够融入全过程的课堂作业中,因地制宜探求其具体运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课堂作业;具体应用
思维导图诞生于上世纪中期,对此也可以称之为心智图。从基本特征来讲,思维导图密切结合了文字与图像的两类要素,在绘制层次图的前提下探求深层次的事物之间联系。数学学科的日常教学如果能够引进思维导图作为辅助手段,那么将会有助于优化课堂作业的流程,便于小学生识记特定的数学知识点,对此留下更深的印象[1]。因此可以得知,数学课堂作业应当与思维导图相互结合在一起,在此过程中穿插特定的案例并且激发同学们的探究热情。
一、数学课堂作业不能缺少思维导图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新课改正在实现全方位的推进。面对数学学科课改的全新形势,师生有必要共同探求适合运用于数学学科的全新课堂模式。这是由于,新课改的根本宗旨在于活化数学思维,进而培育小学生自身具备的协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造力。在现阶段的数学课上,教师应当把同学们视作课堂主体,遵照以人为本的宗旨来推进数学学科的课改[2]。相比于枯燥并且单调的课堂作业方式,建立于新课改之上的数学课堂作业应当是充满趣味性的,借助课堂作业来激发浓厚兴趣。
在各种类型的课堂作业模式中,思维导图模式体现了十分显著的实效性。这是由于,思维导图紧密结合了零散与琐碎的数学知识点,通过运用全方位的体系化方式来呈现知识点。因此可见,思维导图本身具备易懂性、直观性以及生动性的独特优势。在全面观察思维导图的同时,小学生就可以拥有更高水准的学科思维。在面对特定类型的数学题时,借助思维导图也能予以直观的切入,迅速找出破解数学难题的入口,简化解题流程并且节省了解答数学题消耗的时间。
例如:对于涉及到乘法运算的数学作业时,师生应当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来呈现更为直观的解题流程。通常情况下,乘法运算都应当包含口算、笔算以及其他相关要点。为了降低整体性的解题难度,教师应当借助例题板为同学们进行演示[3]。通过运用上述的改进措施,就能呈现更为直观的数学解题流程。数学作业与思维导图的紧密结合还可以调动同学们解答数学题时的兴趣,帮助同学们逐步确立全方位的数学思维模式,有助于简化繁琐的解题流程。
二、思维导图的具体运用
近些年以来,思维导图模式已经受到了很多师生的关注。如果能够将其运用于解答特定的数学题目,就能突显思维导图本身具备的独特优势。这是因为,思维导图在根源上巩固了特定课节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帮助同学们迅速找出解答题目的直观思路,增强了面对数学作业时的信心。具体来讲,数学课堂作业运用思维导图的关键点应当包含如下:
1.注重归类分析
在完成课堂作业的整个过程中,思维导图最关键的价值就在于归类整理。通过运用直观并且形象的归类方式,就可以为小学生呈现各类数学题的归类结果,同时也理顺了解答数学题用到的思路[4]。小学生本身并不具备较高水准的反思能力以及归类能力,因此有必要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完成各类数学题的归类。在必要的时候,师生可以共同借助思维导图来构建错题集,避免重复错题集中出现的解题错误,从而消除了潜在性的解题误区。
2.理顺数学思维
从现状来看,很多小学生仍觉得数学作业题的难度较大,在面对此类习题时也怀有抵触心态。实质上,教师如果能协助小学生理顺自身现有的数学思维,那么就能顺利破解多种类型的数学题,进而消除了畏难的心态。思维导图本身具有归类与理顺线索的价值,对于同学们具备的数学思维进行了有序引导。与此同时,运用思维导图也能在客观上延伸数学思维,让小学生不再局限于较窄的学科思维。
例如:对于涉及到行程问题的特殊应用题而言,教师在预留课堂作业的同时,就可以构建与之有关的思维导图。通常来讲,行程问题都包含了特定的线段图或者其他图示,思维导图对此能够予以直观的呈现[5]。因此可见,思维导图应当融入小学生的平日生活中,上述做法有助于加深针对行程问题的全面理解,让同学们感觉到行程问题是充满趣味性的,对此不再感觉到厌倦。
3.对于作业中的难点进行突破
思维导图除了具备上述价值之外,还可以帮助师生共同突破课堂作业涉及到的某些难点。受到自身思维的约束与限制,多数小学生本身并不具备高水准的抽象性思维。在此种状态下,数学作业一旦涉及到逻辑性的题目,很多小学生对此将会觉得无从下手。为了突破课堂作业的某些难点,师生可以在思维导图的配合下共同破解难点。
例如针对多边形的某些数学题目而言,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师生简化多边形的数学题。在绘制多边形图像的基础上,对于此类图形包含的各类数量关系就能予以精确掌握,同时也有助于小学生对此实现深入的反思。
三、结束语
数学学科在客观上不能缺少思维导图作为课堂支持。针对思维导图如果能加以全面运用,则可以从源头入手来简化某些数学题,从而让小学生觉得数学作业本身是充满趣味性的,而不再是乏味并且枯燥的。与此同时,思维导图也有助于巩固并且复习特定的数学原理,帮助同学们深入反思多种多样的数学概念。教师在布置数学学科的相关作业时,还要不断加以摸索,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手段与方式来活化数学思维,提升同学们具备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曹靖.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54.
[2]范荣德.刍议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14):33.
[3]诸红霞.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OL].求知导刊,2015,(22):71.
[4]赵彦波.浅谈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J].学周刊,2015,(24):230-231.
[5]谢延军.小學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5,(08):226.
作者简介:
黄惠芳(1979.8~ ),女,汉族,籍贯:广东惠州,学历本科,职称:小学数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