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保军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大江南北的中小学课堂上,犹如阵阵春风拂面枝枝红杏出墙,课堂教学改革依然成为基础教育最惹人注目的一道风景线。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改模式,山东聊城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等,是这道课堂教学改革风景线上最吸引眼球的盆景。全国很多地方的城乡中小学以洋思、杜郎口等为旗帜,结合本校实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课改浪潮。我校从新课标实施以来就一直提“课改”这个词,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均没有形成全校大面积的课改氛围。这几年我县也学习太谷经验,推广太谷模式。我们学校也提出了自己的“自主——自助”课改模式,全校老师也都在探索课改。教师在不断的尝试新的课改理念义无反顾地向传统教学模式提出挑战。通过近几年的课堂教学的改革,我校的老师、学生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老师们的教学态度变了,现在白天老师在一起谈论的不是别的,都是在研究课改如何去备课、组织课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高了,无论是成绩好的成绩差的同学们的学习劲头都十分足,班内到处张贴有课改的宣传标语。这一切的变化都来自于课改。
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学习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习的大趋向。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这次课改中,自己也没什么经验可谈,今天只是把自己的做法给大家汇报一下:
首先我认为教育就是把不同的人培养成不同的人才,课改就是改变以前把不同的人培养成同一类人才改为培养成不同人才的现象。
一、作为班主任,应按照学校的部署做好课改的一切准备工作
(1)首先是渲染课改气氛,在班内张贴宣传标语,在学生心中认识到课改的重要性。
(2)其次是分组。我们班48名学生,每四人一组,平衡分了12个学习组,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学习,让他们互帮互学,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3)小组内每个学员分工,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文艺组长让每个学生都有任务,让他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4)制定小组量化管理细则。每月每个学生基础分100分。有加分项目和扣分项目。并严格按照量化细则操作。每周班会上对每组每人的量化分进行通报评比。 对每个月低于85分的学生,叫家长配合教育,监督孩子学习。一个月对量化分较高的同学进行适当的奖励及表扬。
另外,在每周的班会上,后半节课留给学生,进行才艺展示,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
(5)在教学中自己也按照学习的要求,采取“自主、自助”的教學方法,把课堂变学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每节课都设计好引入,先把学生的心收回课堂,调动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把每节课的知识点及巩固练习变着法的放在小组内探究完成,在学习组长的带领下,让每个学生对问题达到理解会讲。比如:定理概念组长带领学习,组内达到每个人会背会讲,然后小组推荐学生在课堂上讲解,对于计算推理题目也是小组内每个同学都会做,知道每一步的根据。然后到前面独立板演展示,学生展示后,老师及时的评价,解答正确,几号学员得几分,大大激发了小组自主自助学习的积极性。对重点难点教师精讲点拨。
二、课改中的三点心得体会
(1)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不同的学生培养成不同的人才,适应课程改革;
(2)必须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转变教师角色,做课堂的引领者而不是包办者。
(3)必须重视课标的研究,把握三维目标。
三、针对我校的课改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1)课改首先要领导换脑、老师洗脑、学生清脑。校内每个人都要有课改意识。
(2)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确保课改顺利进行。校长必须主抓,把课改当做重中之重,业务校长教务主任要全力以赴抓课改。
(3)百闻不如一见,让老师走出去,到课改成功的学校学习培训。
(4)为了能使我校的课改长期推行下去,不致于老师有“三天热”现象,学校必须制定课改评价标准,并拿出足以令老师全身心投入课改的资金,课改小组实行奖励。
(5)为了课改见效快,尽量实施小班额分层教学。减轻老师的负担,让老师有精力投入到课改中。
(6)抓好集体备课,各教研组必须拿出集体备课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交教务处课改小组,汇编成册,以便下年参考。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以后的路还长,我的教学改革经验还是很不够的,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水平,我会继续探索、继续努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