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丽+宋春媛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7例经超声检查诊断为浅表软组织肿块的患者, 回顾其影像学表现, 并将其与患者穿刺或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 计算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以及鉴别良恶性肿块的敏感性。结果 77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共检出良性病变48例, 恶性病变29例, 分别占62.34%、37.66%。将其与患者的穿刺或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可见, 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3.88%(46/49)和92.86%(26/28), 总的诊断准确率为93.51%(72/77)。恶性病变患者Ⅱ~Ⅲ级血流信号占比显著高于良性病变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患者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为(16.92±2.43)cm/s、阻力指数(RI)为(62.98±12.33), 均显著低于恶性病变患者的(28.94±4.21)cm/s、(79.42±15.1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超声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具有成像清晰、操作简洁的优点, 能对良恶性肿块进行有效鉴别, 总体诊断准确率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超声检查;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应用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6.048
浅表软组织肿块是一种肉眼可见或者经触诊可直接触及的突出性肿块[1], 是一种临床常见病,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 超声检查图像分辨率、清晰度的不断提高, 其在诊断中的效果也得到了广泛的肯定。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经超声检查诊断为浅表软组织肿块的患者77例作为研究對象, 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经超声检查诊断为浅表软组织肿块的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 男40例, 女37例, 年龄22~87岁, 平均年龄(55.8±11.3)岁。经穿刺或者术后病理学诊断, 确定49例属于良性病变, 28例属于恶性病变。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Siemens S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 并按照浅表软组织肿块的位置、深度选择不同的检查体位和探头频率(频率为3.5~14.0 MHz), 检查时对患者的病灶及周围结构进行多角度多切面扫描, 并在二维超声图像上对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内部回声、边缘状态、有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结果的相互关系、是否合并淋巴结有无肿大征等进行观察;在CDFI图像上对肿块内部及周边的彩色血流信号特征进行分析, 了解其血管分布情况、血管数目, 并据此对其进行分级:以无血流信号记0级, 以血流信号不稳定, 多呈点状闪烁状为Ⅰ级, 以血流信号稳定, 呈短棒状为Ⅱ级;以血流信号稳定丰富, 且呈片状、树枝状为Ⅲ级。通过多普勒流速曲线的绘制对其PSV以及RI进行计算。其中, 当RI<75%, 可以将其诊断为良性病变;当RI≥75%;则可将其诊断为恶性病变[2]。
1. 3 观察指标 以患者的穿刺或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对照, 计算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以及鉴别良恶性肿块的敏感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超声鉴别良恶性病变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比较 77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共检出良性病变48例, 恶性病变29例, 分别占62.34%、37.66%。将其与患者的穿刺或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可见, 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3.88%(46/49)和92.86%(26/28), 总的诊断准确率为93.51%(72/77)。见表1。
2. 2 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的超声表现 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患者的血流信号为0~Ⅰ级的患者占比分别为71.43%
(35/49)、21.43%(6/28), Ⅱ~Ⅲ级的患者占比分别为28.57%
(14/49)、78.57%(22/28), 恶性病变患者Ⅱ~Ⅲ级血流信号占比显著高于良性病变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患者PSV为(16.92±2.43)cm/s、RI为(62.98±12.33), 均显著低于恶性病变患者的(28.94±4.21)cm/s、(79.42±15.1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浅表软组织肿块可发生在肌肉、肌腱、腱膜外周以及血管、神经、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等多种部位, 具有涉及范围广、病理类型多、起源复杂的特点[3-5], 而且其既有可能是良性病变, 也有可能是恶性病变, 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及定性检查时后续治疗的基础。而由于位于上述部位的肿块多有声阻抗差界面, 超声能够穿 透, 且表现出声吸收逐渐衰减的情况, 加上其检查时受呼吸的影响较小, 通过高频超声检查不仅能获得高分辨率的图像, 而且可以获得足够的血流信号特征, 被认为是诊断鉴别良恶性浅表组织肿块的首选方法[6-8]。
本文对77例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了回顾分析, 结果发现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3.88%和92.86%, 均在90%以上, 总的诊断准确率也达到93.51%, 效果值得肯定。这是由于通过超声检查不仅能够明确浅表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 而且能在CDFI图像上获得其内部血流信号的变化情况, 可以为肿块的定位、定性提供有效依据[5, 9]。其中良性病变的患者二维图像上可见其以扁圆形为主, 肿块上有光滑完整包膜存在, 边缘规则, 肿块呈中央高回声而周边低回声, CDFI图像上可见其内部血流信号均匀, 呈现低速低阻型;而恶性病变的患者二维图像上见肿块多呈卵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状, 边缘欠光滑, 内部有散在大小光团, 中央回声有缺如改变, 后方回声衰减, CDFI图像上可见其血流丰富, 但血流信号不均匀, 呈高速高阻型[10]。
综上所述, 采用超声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具有成像清晰、操作简洁的优点, 能对良恶性肿块进行有效鉴别, 总体诊断准确率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汪软亭.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临床价值探究. 临床医药文献, 2015, 2(31):6520-6522.
[2] 许莹 . 高频彩超在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5, 17(3):39-41.
[3] 向铁. 超声检查在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2(3):164-166.
[4] 刘秀英, 杨晓丽, 高义兵.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的意义.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2, 18(3):418-421.
[5] 王彤.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组织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 18(5):769-772.
[6] 杨学文, 文丽莉, 张炳英.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软组织肿块中的应用价值. 宁夏医学杂志, 2016, 38(10):912-915.
[7] 张英, 朱家安. 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的意义. 医疗装备, 2016, 29(15):19-20.
[8] 刘乔勇. 高频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价值.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22):3122-3123.
[9] 张燕. 试析超声在浅表组织肿块中的运用. 中国医药指南, 2015(11):185.
[10] 彭基, 刘滨月, 朴春玉, 等.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浅表软组织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11):34-36.
[收稿日期:2017-03-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