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月华
(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广东 江门 529030)
综合方法治疗颈椎病眩晕临床观察
余月华
(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广东 江门 529030)
目的:观察综合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针灸、推拿并行颈椎训练,对照组加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研究组加服益气聪明汤,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临床疗效好。
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综合方法;对照治疗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多认为是由颈椎失稳、椎动脉供血不足等引起[1]。除了眩晕外,常合并头晕头痛、手脚发冷、行走不稳、呕吐、后背疼等颈椎病症状[2],重者甚至出现耳鸣,视力障碍,猝倒等症状。本研究用综合方法治疗颈椎病眩晕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共60例,均为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6~50岁,平均(43.1±2.5)岁;病程7~24个月,平均(15.5±4.1)个月;风寒阻络型4例,气滞血瘀型4例,气血不足型8例,肝阳上亢型14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35~49岁,平均(42.0±3.3)岁;病程6~23个月,平均(14.5±3.8)个月;风寒阻络型4例,气滞血瘀型5例,气血不足型9例,肝阳上亢型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颈椎病诊断标准[3],符合中医眩晕症诊断标准[4],经颅多普勒超声(LCD)证实椎基地动脉供血异常患者,经颅CT、MRI证实有椎管狭窄、钩椎关节骨质增生[5],有颈椎病症状并伴随发作性眩晕。所有患者知情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其他因素导致的非椎动脉型颈椎病伴眩晕,靶器官病变,有过敏史或对所用药过敏,依从性不佳。
两组均采用针灸、推拿治疗。①针灸:取平卧位,主穴取百会、四神聪、风池(双)、风府、颈夹脊穴(C3~C7,双)、大椎、合谷(双)、太冲(双)。先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取28号针对百会、四神聪平刺1.0寸,行捻转泻法;颈部压痛点进针1~1.5寸,将针尖微向脊柱偏,平补平泻,施以提插、捻转综合手法。针感需传至肩部和上臂。局部针刺完后温灸,2寸毫针对大椎穴直刺,针尖微向上斜。l~1.5寸,以局部有酸胀感并向前额、头部、眼眶扩散为度。颈夹脊穴等穴位采用常规刺法,针刺时针尖向颈椎椎体斜刺入1.0寸,行平补平泻手法;其余诸穴直刺或斜刺入1.0寸,行平补平泻手法。以上各穴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疗程10d。②推拿:取坐位,操作医师站立于患者身后,用大小鱼际或拇指对头颈部穴位和手臂部穴位按揉数次并轮换进行,然后用推、拿、揉、点、拨等手法放松颈肩部软组织,最后揉按两侧肩颈,振击大椎,并对上肢和肩部叩打结束。依据不同临床表现及病情,手法可适当加减。
对照组加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卫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0130)6mg,每日3次,口服。
观察组加用益气聪明汤内服。药用黄芪15g,人参15g,葛根9g,蔓荆子9g,白芍6g,黄柏6g,升麻4.5g,炙甘草3g。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次服100mL。
疗程均为3个月。
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血流仪测定两组脑动脉各分支(VA、MCA、ACA、PCA、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比较其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疗效评价标准》[6],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眩晕、头痛恶心、行走不稳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治愈:眩晕、头痛恶心、颈部痛、行走不稳等症状消失,颈部功能活动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显效:眩晕、头痛恶心、颈部痛、行走不稳等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体征明显好转,偶发颈部不适、头晕,休息后缓解消失,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眩晕、头痛恶心、行走不稳等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但仍遗留部分症状、体征功能障碍,仍需治疗。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指标比较 (cm/s,±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指标比较 (cm/s,±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ACA MCA PCA VA BA左侧 右侧 左侧 右侧 左侧 右侧 左侧 右侧研究组(30例)治疗前 41.21±5.32 41.22±7.56 49.09±4.53 47.11±2.97 29.23±4.35 27.69±5.60 30.9±7.5 33.5±7.7 43.6±9.7治疗后 57.19±8.99*△ 59.99±6.48*△ 65.71±9.22*△ 69.56±9.42*△ 43.32±4.88*△ 43.35±6.54*△ 41.0±6.9*△ 38.5±8.9*△ 49.4±12.3*△对照组(30例)治疗前 41.22±5.31 41.24±7.55 49.11±4.54 47.13±2.96 29.20±4.31 27.77±5.71 31.0±7.7 31.2±7.8 44.8±10.1治疗后 48.24±3.26*48.53±7.45*54.21±5.64*54.23±5.27*33.22±2.27*33.35±6.88*34.5±7.2* 34.1 ±7.9 45.6±11.5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眩晕 胸闷恶心 行走不稳研究组 30 治疗前 4.43±1.47 2.93±1.59 1.87±0.81治疗后 2.15±1.15*△ 1.11±1.07*△ 0.71±0.65*△对照组 30 治疗前 4.45±1.53 2.97±1.45 1.89±0.71治疗后 2.87±0.85* 1.95±1.25* 1.23±0.8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但颈性眩晕发病机制比较复杂,通常采取药物配合颈椎牵引、红外线等物理治疗对其方式综合干预,如经各种常规传统治疗依然无法有效改善病情甚至出现病情恶化,则手术治疗。
颈椎病伴眩晕属中医“眩晕”范畴[8],多与肝脏功能衰退、气血亏损、清阳不升有关,故补血养气、提升清阳上养清窍为治疗根本[9]。百会、风池、颈夹脊等穴位针灸配合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综合治疗,使气血宣畅、经络疏通、关节通利。另外,推拿能够疏松颈部痉挛疼痛的肌肉,改善血液循环。同时能使错位的组织和关节得以纠正,扩大椎间隙和椎间孔,减轻对椎动脉的压迫,改善血供。益气聪明汤方中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人参大补元气,升麻、葛根提升清阳,蔓荆子清利头目,白芍平肝养血、敛阴止汗,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
综上所述,综合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伴眩晕不仅可以改善椎动脉血流,同时可改善眩晕、胸闷、恶心、行走不稳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1]魏德芝,霍清萍.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2):2501-2503.
[2]连树林,丁庆刚,旋静,等.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3):432-433.
[3]孙建峰,丁晓虹,段俊峰,等.颈椎病的分型与诊断[J].颈腰痛杂志,2014,35(2):108-111.
[4]张红欣,刘筠,许亮,等.颈性眩晕患者的血管影像学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32(3):419-422.
[5]黄素芳,王朝亮,葛庆玲,等.颈性眩晕与颈椎椎体旋转及椎动脉血流变化的关系[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12):942-944.
[6]郭剑华,马善治,刘渝松,等.颈性眩晕中医诊疗康复一体化方案临床治疗评估[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3):402-405.
[7]苏丽雅,谢兵,范志勇,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患者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2):3559-3560.
[8]周明,刘志军,常峥,等.针灸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3):50-53.
[9]陈睿,孙苏闻,孔婷婷,等.加味益气聪明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18):59-61.
R255.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7)09-1025-02
2017-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