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真桢,刘婉书
(1.江苏省南通瑞慈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2.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0)
中药内外合治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张真桢1,刘婉书2
(1.江苏省南通瑞慈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2.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0)
本研究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为原则,用中药内服联合足浴治疗痛经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共90例,均为2014年3月到2016年3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30例。治疗组年龄13~32岁,平均21.4岁;对照A组年龄14~31岁,平均21.7岁。对照B组年龄13~35岁,平均21.5岁。3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版)[1]、《中医妇科学》[2]、《妇产科学》[3]等。①西医:原发性痛经,指经妇科检查、B超检查排除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多发生于月经初潮之后2~3年即出现症状者。②中医:主症为经期或月经前后(1周以内)出现周期性的下腹疼痛,伴有其他不适,导致影响生活及工作。次症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月经后期、量少,经血黯而有瘀块或如黑豆汁样,畏寒,手足欠温,带下量多,舌苔白或腻,脉弦或沉紧。主症必备,兼有次症2项,结合舌象、脉象即可确诊。
治疗组:用温经汤加减(吴茱萸6g,肉桂、小茴香、当归、川芎、党参、黄芪、丹参各10g,赤芍、白芍各15g,延胡索15g,益母草15g,牛膝、甘草各6g)于经前1周至月经第3天,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mL左右,于早晚饭后约1h温服。足浴方(肉桂20g,小茴香20g,当归15 g,川芎15g,牛膝15g,延胡索30g,丹参15g,赤芍、白芍各20g)水煎3000mL,浸泡双足,药液浸没三阴交,每次浴洗30min左右,于月经前1周开始,1天1次,至月经第3天为止。
对照A组:单用足浴,药方、足浴时间和方法同治疗组。
对照B组:单服温经汤加减,药方、服用方法同治疗组。
3组均3个月为一疗程,共3个月经周期。
痛经症状积分:参照1993年卫生部“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痛经症状积分在14分及以上为重度痛经,痛经症状积分8~13.5分为中度痛经,痛经症状积分8分以下为轻度痛经。
血清PGF2α测定:月经来潮第1天或第2天抽取的静脉血,离心后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并统一检测,比较治疗前后血清PGF2α值。
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版)。痊愈:痛经症状积分减少至0分,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显效:积分减少至治疗前积分的1/2以下,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好转,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有效:治疗后积分减少至治疗前积分的1/2~3/4,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无效:腹痛及其症状无改变。
3组疗效见表1。对照A组及对照B组分别有1例脱失。
表1 3组疗效比较 例(%)
3组治疗前后血清PGF2α指标见表2。
表2 3组治疗前后血清PGF2α指标比较 (PG/ML ±s)
表2 3组治疗前后血清PGF2α指标比较 (PG/ML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A组、对照B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146.391±27.040 117.164±17.733*△对照A组 29 148.633±24.029 132.033±19.789*对照B组 29 141.464±17.177 127.028±15.538*
温经汤为《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加减化裁而成,主治温经散寒、活血止痛。方中吴茱萸、肉桂、小茴香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川芎活血,其可上行头目,下入血海,与吴茱萸共入血海;当归、芍药、益母草、丹皮活血祛瘀止痛,养血调经;牛膝性善下行,长于活血祛瘀;党参、黄芪、甘草补中益气,资生化之源;延胡索辛散温通。足浴以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以藏象学说、经络传导学说为指导理论,结合现代足部反射区理论,使中药药离子通过热力作用透入足部皮肤表层黏膜、穴位以及反射区,发挥药理效应。足浴将热刺激传达到足部各个穴位,推动血液运行,使经脉得以疏通、脏腑得以调理,达到祛寒止痛功效。原发性痛经患者的血清中前列腺素含量明显高于无痛经女性[3]。在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释放的前列腺素PGF2α会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当经期PGF2α升高或PGF2α/PGE2值升高时,就会导致子宫异常收缩,子宫平滑肌张力增大而导致疼痛。研究表明温经汤内服联合中药足浴可降低血清PGF2α指标,治疗效果较好。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263-266.
[2]罗颂平,谈勇.中医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7.
[3]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7.
R271.113.1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7)09-1017-01
2017-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