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敏, 王 菁, 张 励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01)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产后疼痛物质及应激激素的影响
周 敏, 王 菁, 张 励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01)
硬膜外自控镇痛; 剖宫产; 疼痛物质; 应激激素
剖宫产是产科常见的分娩方式,而硬膜外自控镇痛是剖宫产产妇常用的一类镇痛方式[1-2]。本研究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产后疼痛物质和应激激素的影响,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接受剖宫产的76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0~41岁,平均(30.5±5.8)岁,孕周37.0~42.5周,平均孕周(40.5±1.2)周; 初产妇33例,经产妇5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0~42岁,平均(30.4±6.0)岁,孕周37.5~42.5周,平均孕周(40.6±1.0)周; 初产妇33例,经产妇5例。2组产妇均为单胎,且均无妊娠期疾病及其他基础疾病, 2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肌注镇痛来干预,即术后在患者疼痛较重需进行镇痛干预时给予哌替啶100 mg肌内注射。观察组则以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方式进行干预,以硬膜外自控镇痛泵与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药液由舒芬太尼、罗哌卡因混合而成,背景流速为2.5 mL/h, 自控用量为2.5 mL, 连续应用48 h。比较2组产妇镇痛前后的血清疼痛物质及应激激素水平。
1.3 检测指标
取2组产妇产前及干预后(产后)12、24、48 h的肘静脉血进行检测,离心处理静脉血标本,取上清液检测,检测疼痛物质指标包含了NPY、SP及NGF, 应激激素检测项目包括糖皮质激素、血管紧张素及其他应激激素,糖皮质激素检测项目为COR及CORT, 血管紧张素包括Ang-Ⅰ及Ang-Ⅱ, 其他应激激素则包括NE、ACTH及DA, 上述血清指标均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定量检测。
产前2组血清糖皮质激素及血管紧张素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干预后12、24及48 h观察组血清糖皮质激素及血管紧张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2组产妇的血清糖皮质激素和血管紧张素水平对比 ng/mL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产前2组产妇的其他血清应激激素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干预后12、24、48 h, 观察组产妇其他血清应激激素水平与对照组对比显著较低(P<0.05), 见表2。
在分娩前,2组产妇血清疼痛物质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干预后12、24、48 h, 观察组产妇血清疼痛物质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 见表3。
表2 干预前后2组的其他血清应激激素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3 干预前后2组的血清疼痛物质水平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剖宫产是当前产科比较常见的分娩方式,其中关于剖宫产产后镇痛的相关研究即不少见[3-6]。另外,临床中对于本镇痛方式的疼痛程度影响研究较多,但是对于应用镇痛过程中机体疼痛物质相关指标的变化研究仍相对不足,因此对此类镇痛方式患者疼痛物质波动的研究空间较大[7-8]。另外,机体应激不仅仅是与创伤及疾病密切相关的指标,其对于机体疼痛及疼痛相关的炎性应激反应价值也较高[9-10]。
本研究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疼痛物质和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于产妇的血清疼痛物质指标如NPY、SP及NGF在产后均表现出更低的状态,从而更为直观地肯定了硬膜外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另外,采用此类方式镇痛的患者其机体应激激素,包括糖皮质激素、血管紧张素及其他激素的水平在术后不同时间内的表达水平也相对更低,从而肯定了硬膜外自控镇痛在降低此类患者不良应激,包括炎性及疼痛应激方面的综合效果,而这均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于疼痛及其他多项机体应激状态的有效控制有关。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产后疼痛物质及应激激素的影响程度相对更大,其对于控制产妇的不良应激及改善不适感均有积极的作用。
[1] 刘勇, 张月凹保. 静脉自控镇痛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比较[J]. 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11): 63-64.
[2] 王礼春. PCIA和PCEA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比较性研究[J]. 当代医学, 2014, 20(1): 75-76.
[3] 张海萍, 陈本祯. 不同镇痛方法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 吉林医学, 2014, 35(25): 5546-5548.
[4] 郭继龙, 范建伟, 王光磊, 等. 不同镇痛方式对剖宫产术后镇痛及泌乳素的影响[J]. 徐州医学院学报, 2014, 34(7): 456-458.
[5] Paech M J, McDonnell N J, Sinha A, et al.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parecoxib, celecoxib and paracetamol as adjuncts to 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after caesarean delivery[J]. Anaesth Intensive Care, 2014, 42(1): 15-22.
[6] 彭伟, 冯继峰, 庞登戈, 等. 预防性多模式镇痛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应激反应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14, 43(17): 2199-2201.
[7] 朱慧莉, 黄新华, 姚悦芬, 等. 左布比卡因切口局部持续灌注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其对血浆皮质醇水平和切口愈合的影响[J]. 上海医学, 2014, 37(6): 487-490.
[8] Brogly N, Schiraldi R, Vazquez B, 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of 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PCEA) with and without a background infusion using levobupivacaine and fentanyl[J]. Minerva Anestesiol, 2011, 77(12): 1149-1154.
[9] 贾蜀云, 吕胜.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机体恢复状态的影响研究[J]. 河北医学, 2014, 20(3): 435-437.
[10] 迟晓慧, 廖明锋, 张雪, 等. 不同静脉镇痛方法用于剖宫产术后伤口疼痛和子宫收缩痛的效果[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 36(18): 7-10.
R 614
A
1672-2353(2017)19-187-02
10.7619/jcmp.201719067
2017-04-10
福建省卫生厅基金项目(Z2016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