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中暑患者首次实验室指标与其预后的关系分析

2017-11-07 03:39金雨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9期
关键词:医学杂志存活计数

马 娜, 金雨舟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常州, 213003)

重症中暑患者首次实验室指标与其预后的关系分析

马 娜, 金雨舟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常州, 213003)

重症中暑; 实验室指标; 预后

中暑是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或炎热环境中,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1-2]。重症患者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死率高达40%以上,约30%存活者会遗留神经功能障碍[3-4]。本研究对23例重症中暑患者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与预后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6—10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既往高血压、冠心病、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损伤、服用影响实验室血液学检查结果药物的患者。其中男16例,平均年龄(57.56±19.23)岁; 女7例,平均年龄(77.57±18.37)岁。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0.5 h内采集肘静脉血,送急诊化验室化验,记录患者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心肌酶谱[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肾功能[肌酐(Cr)、尿素氮(BUN)]、电解质[钾(K)、钠(Na)]、D-二聚体(D-D)。

入院后均立即给予降温、补液、保护各脏器功能、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呼吸、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随访患者1月,根据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10例和死亡组13例。将死亡组根据死亡时间分为2组: A组为发病24 h内死亡,共4例; B组为发病24 h后死亡,共9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组患者PLT、LDH、CPK、CKMB、AST、BUN、Cr、K、Na、D-D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见表1。B组死亡患者PLT、Na、K显著低于A组死亡患者(P<0.05)。见表2。

与死亡组比较, *P<0.05, **P<0.01。

表2 A组和B组死亡患者初始实验室结果比较

与B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中暑患者在长时间的热打击下,机体出现一系列的脏器功能障碍,可累及心、脑、肝、肾、血液有研究[8]报道,在体外实验中高热可直接引起血小板凋亡使其发生破坏。人体长时间处于高温下,机体易被激活凝血与纤溶系统[9], 血管内皮损伤、胶原暴露引起血小板聚集,同时患者大量失水,血液浓缩,进一步增加血栓形成风险,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血小板在微循环中破坏增加。本研究显示死亡组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存活组,死亡组D-二聚体高于存活组,同时发现血小板越低,预后越差,大大增加患者早期死亡风险[10]。

系统等多脏器,研究[5-7]认为中暑的病理生理不单纯是热暴露的直接损伤,更多的是继发于热损伤后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SIRS), 进一步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高热引起细胞膜及膜内结构发生破坏,心肌、肌肉组织富含较丰富的酶,如LDH、CPK、CKMB、AST, 由于高热导致心肌、肌肉缺血缺氧进而引起组织结构破坏,大量酶会释放入血。既往研究[11-13]表明,中暑可引起血清酶谱升高,因此血清酶的变化可作为判断中暑病情和预后的指标,本研究显示死亡患者酶谱明显高于存活者,提示预后越差,酶活性越高,但不能用于评估死亡发生早晚。中暑患者大量出汗,水电解质丢失,未能及时补充水分或未及时补盐,影响肾脏血流,导致肾功能损伤,同时引起低钾、低钠、低血浆渗透压。低钠、低渗血症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脑水肿,严重者引起脑疝,最后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易发猝死。已有动物实验研究[14-16]证实,小鼠在长时间热打击下,脑组织发生脑水肿,随着热打击程度加重,脑水肿逐渐加重,还渐进性出现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因此易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本研究结果提示,死亡组患者钾、钠明显低于存活者,且随着钾钠降低程度,更易发生早期死亡。

综上所述,死亡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心肌酶谱、肾功能、钾钠、D-二聚体初始值均明显高于存活组,但仅有血小板计数、钾、钠在死亡早期(<24 h)与晚期(>24 h)存在差别,说明死亡组患者组织损伤更严重,尤其低血小板计数、低钠、低钾者更易早期发生死亡,检测上述指标可有效评估患者病情与预后。

[1] Glazer J L. Management of heatstroke and heat exhaustion [J]. Am Fam Physician, 2005, 71(11): 2133-2140.

[2] Bouchama A, Knochel J P. Heat stroke[J]. N Engl J Med, 2002, 346(25): 1978-1988.

[3] Dematte J E, O′Mara K, Buescher J, et al. Near-fatal heat stroke during the 1995 heat wave in Chicago[J]. Ann Intern Med, 1998, 129(3): 173-181.

[4] 刘海周, 程仁洪, 郑青等. 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劳力性热射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 6(8): 719-722.

[5] Leon L R, Blaha M D, DuBose D A. Time course of cytokine, corticosterone. and tissue injury responses in mice during heat strain recovery. [J]. J Appl Physiol, 2006, 100(4): 1400-1409.

[6] Bouchama A, Knochel JP. Heat stroke[J]. N Engl J Med, 2002, 346: 1978-1988.

[7] 苏磊, 郭振辉, 钱洪津. 重症中暑住院病人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6, 31: 909-910.

[8] Wang Z, Shi Q, Dai K. Hyperthermia induces platelet apoptosis and glycoprotein Iba ectodomain shedding[J]. Platelets, 2010, 21(3): 229-37.

[9] 徐昌盛, 刘文革. 热射病研究进展[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5, 14(7): 609-611.

[10] 杨巧云, 刘文明, 俞建峰, 等. 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集束化治疗[J]. 中国急救医学, 2011, 31(8): 736-739.

[11] Alzeer A H, el-Hazmi M A, Warsy A S, et al. Serum enzymes in heat stroke: prognostic implication [J]. Clinical chemistry, 1997, 43(7): 1182-1187.

[12] 刘志锋, 唐柚青, 徐秋林, 等. 热打击后小鼠肺和脑组织病理学的改变[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1, 20: 623-626.

[13] 俞建峰, 刘文明, 蒋建红, 等. 乳酸代谢及乳酸清除率对重症中暑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23): 44-47.

[14] 潘志国, 邵玉, 刘亚楠, 等. 重症中暑患者入院早期凝血功能指标与预后的关系[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3, 25(12): 725-728.

[15] 邱婷, 郑维红, 陆程翔. 重症中暑对大鼠心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J]. 海南医学, 2016, 27(12): 1905-1908.

[16] 李莉, 古正涛, 刘志锋, 等.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在重症中暑小鼠脑损伤组织中的表达[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5(2): 118-122.

R 594.1

A

1672-2353(2017)19-227-02

10.7619/jcmp.201719086

2017-04-18

猜你喜欢
医学杂志存活计数
古人计数
《海军医学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简介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转化医学杂志》稿约
这样“计数”不恼人
飞利浦在二战中如何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