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介入视域下美主流媒体对华霸权形象建构的批评话语分析
——以“无人潜航器”事件报道为例

2017-11-07 09:26韩艳方
关键词:霸权无人南海

韩艳方

(郑州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评价介入视域下美主流媒体对华霸权形象建构的批评话语分析
——以“无人潜航器”事件报道为例

韩艳方

(郑州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基于评价介入系统的视角,以美四大主流媒体对“无人潜航器”事件的英文报道为语料,对相关舆论炒作进行批评话语分析。美主流媒体对“无人潜航器”事件报道的介入资源共有123处。美主流媒体通过评价介入资源,围绕Trump对台言行与对华贸易言行、中国打捞美“潜航器”、违背国际公约和准则三个建构主题,意欲给其他国家留下“中国肮脏行径”和“中国强硬无理”的伪刻板印象,建构中国霸权形象。

评价介入;美国;主流媒体;“无人潜航器”事件;批评话语分析

当今全球国际秩序正在发生急剧变化,伴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重心向亚洲的转移,美国致力于推行“亚洲再平衡”战略,以南海问题为由,从行动、外交、媒体舆论多方位打压诋毁中国,尤其是2016年。2016年1月30日美国威尔伯号导弹驱逐舰进入中国西沙邻海,2月16日Fox TV炒作中国在西沙部署地空导弹,2月23日又造势中国在南沙建设雷达设施。

2016年12月15日下午,我国海军一艘救生船在南海有关海域发现一具不明装置,为防止该装置对过往船舶的航行安全和人员安全产生危害,我国海军救生船秉持专业和负责的态度进行了处理,并对其识别查证,发现是美国的一艘无人潜航器。经中美双方友好协商,于12月20日中午在南海有关海域顺利完成无人潜航器的移交工作。然而美主流媒体却以此事件为由,歪曲事实,进行舆论炒作,压制与诋毁中国。

对于南海问题引发的相关事件研究不胜枚举,但从评价理论视角进行南海问题的语言研究却较少,仅有孙莉、陈新仁以中菲南海争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话语为例研究了话语态度与主权建构的关系,[1]对于美主流媒体对南海问题引发的相关事件的新闻报道的分析更是鲜有。为此,本文基于评价介入系统的视角,以美主流媒体对“无人潜航器”事件的英文报道为语料,对相关舆论炒作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探究美主流媒体如何利用介入资源诋毁中国良好形象,并明晰美主流媒体建构中国霸权形象的介入资源使用机制。

一、批评话语分析与评价介入系统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 始于20 世纪70年代末,是由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的语言学家们倡导的批评语言学,是话语分析的一支重要力量。[2]CDA强大的跨学科优势奠定了其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的优势,进而也形成了分析途径各异的派别。以Fairclough为代表的学者,将社会学(sociology)、符号学(semiotics)和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作为其分析理论和语言学基础。[3]Van Dijk采用的社会认知分析方法将语篇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作为其理论基础来研究话语。[4]Wodak运用话语历史模态分析方法,把语言及其符号放在历史语境中进行研究。[5]

CDA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20世纪 70年代。[6]目前,评价理论(appraisal theory,AT)也作为CDA的有力分析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研究。AT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人际意义纵向研究方面的显著成果,是构建人际意义的一种新词汇——语法框架。Martin在EnglishText:SystemandStructure论著中第一次提出了appraisal这一术语。[7]随着评价研究的发展, Martin & White正式提出了评价理论,认为评价理论有三个子系统,分别是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级差(graduation)。[8]

介入资源关注的是态度来源,包括自言(monogloss)和借言(heterogloss)两个部分。[9]自言是单纯的陈述,不存在对话性;借言则是直接描绘社会多元定位可能性的资源网络。借言分为对话扩展(dialogic expansion)和对话紧缩(dialogic contraction)。前者指发话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和态度时可被容纳或接受,甚至鼓励听话者表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立场和态度,主要通过引发(entertain)和摘引(attribute)实现;后者则指发话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和态度时直接或间接地否定、反对或拒绝对话人不同的观点、立场和态度, 缩小或压缩对话者的会话空间,主要通过否认(disclaim)和声明(proclaim)实现。综上所述,得出适合本研究的评价介入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评价介入系统视图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第一,美主流媒体对“无人潜航器”事件报道时采用了怎样的评价介入资源?

第二,美主流媒体对“无人潜航器”事件报道时的评价介入资源是如何分布的?

第三,美主流媒体如何利用这些评价介入资源进行舆论炒作,建构中国霸权形象?

(二)语料选取

为了分析美主流媒体如何运用评价介入资源诋毁中国并建构中国霸权形象,本研究从美国四家最具影响力的媒体TheLosAngelesTimes、TheNewYorkTimes、TheWashingtonPost、ChicagoDailyTribune中收集了2016年12月19日和20日两天关于“无人潜航器”事件的新闻报道,共计9篇,631个小句,5952个词。为保证研究的客观真实性,所选报道均是围绕“无人潜航器”事件的评论,而不是简单地报道这一事件。

(三)研究方法

为了详细且深入地挖掘美主流媒体建构中国霸权形象的介入资源使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不仅从定性分析方法综观美主流媒体介入资源的类别,而且利用定量分析方法考察研究对象的介入资源使用分布。首先,按照评价介入系统的分类体系,对语料进行逐条标注,分别标注出紧缩介入资源和扩展介入资源,并统计其分布。其次,联系“无人潜航器”事件背景和社会语境,分析美主流媒体对事件报道中评价介入资源的使用特点及动机。再次,通过对评价介入资源的使用特点及动机的分析,明晰美主流媒体诋毁中国和建构中国霸权形象的介入资源使用机制。

三、“无人潜航器”事件报道的介入资源分析

美主流媒体借由“无人潜航器”事件对中国进行舆论炒作,大肆诋毁中国形象,试图将中国推向世界的对立面。本研究以评价介入系统为理论基础,来探析美主流媒体的评价介入建构途径。

(一)介入资源分布

以评价介入系统的分类体系为框架,对美主流媒体关于“无人潜航器”事件报道进行否定、对立、认同、断言、引证、引发、宣称、疏离等评价介入资源标注。标注结果见表1。

表1 “无人潜航器”事件报道的介入资源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美主流媒体对“无人潜航器”事件报道的介入资源共有123处,整体介入资源分布的比例从高到低为宣称介入资源>否定介入资源>断言介入资源>对立介入资源>引证介入资源>疏离介入资源>引发介入资源>认同介入资源。

(二)介入资源分析

1.紧缩介入资源分析

美主流媒体在对“无人潜航器”事件的报道中共运用紧缩介入资源36处,否定介入资源11处,断言介入资源9处,对立介入资源8处,引证介入资源6处,认同介入资源仅有两处。

否定介入资源指的是某些对话性的不同声音或立场被直接拒绝、 取代或被认为不合适。美主流媒体利用否定介入资源片面地引用我国发言人的观点,塑造中国强硬无理的形象,而同样是否定介入,把美国塑造为坚守正义立场的形象。这可以从例1和例2中看出。

例1 …the episode would not shake American determination to maintain a military presence in the South China Sea.(TheNewYorkTimes, Dec.20 2016)

例2 A spokeswoman of China′s Foreign Ministry said there was no basis for the Pentagon′s assertion that the seizure was unlawful…(同上)

在例1中,美主流媒体对美国采用“not shake American determination”来表明其立场坚定。在例2中,美主流媒体片面引用中方言论,更是使用“no basis”和“unlawful”两处来强调中方的无理形象,指责中国不遵守国际法。不奉行“丛林法则”,把中国描绘成国际规则的破坏者,借此名义在舆论上抹黑中国。

对立介入资源指的是某些对话性的观点没有按照预期走向,以相反的结果呈现。美主流媒体利用对立介入资源把中国推向世界的对立面,呈现给受众的是一个飞扬跋扈的强悍形象:中国在南海无端生事,制造危机。这可以从例3和例4看出。

例3 She declined to weigh in on Trump′s tweets.But the Communist Party run Global Times had no problem doing so.(TheLosAngelesTimes, Dec.20 2016)

例4 Even as an international tribunal in June largely rejected China′s expansive claims, the Chinese military continues to run naval patrols and training flights over disputed islands in the area as well as the adjoining East China Sea.(TheWashingtonPost, Dec.19 2016)

例3中,美主流媒体架构伪事实报道,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拒绝评论Trump的推特言论行为。这是与事实相反的,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华春莹的表述是Trump的推特言论是美国自己的事情,中国无心过问,这种表述被美主流媒体炒作为“declined”,胡乱猜测,似中国就如Trump所言一样。在例4中,美主流媒体指责中国不接受菲律宾提起的南海仲裁,使用“even as”“rejected China′s expansive claims”“continues”重复强调,表明中国无视国际规约。中国不接受、不参与仲裁的选择本身是符合国际法的,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也都做出声明在公约允许的事项上排除强制管辖,但这种合法行为仍被夸大渲染。

认同介入资源是指同意或强调某一观点而产生的介入。美主流媒体使用认同介入最少,原因在于它和中方提倡的观点对立,有时也有认同介入的采用,语义目的却还是在压缩对话空间。这从例5可以看出。

例5 …from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did not mention tensions over the United States presence, merely confirming that it had "smoothly completed" the return of the drone after "friendly consultations".(TheNewYorkTimes, Dec.20 2016)

在例5中,美主流媒体虽提到中国归还无人潜航器,但所用词汇“merely”,及对“smoothly completed”“friendly consultations”表达用双引号加强,都是在反向强调和建构中国虚伪的形象,这种看似陈述事实、实则诋毁中国的方式是美主流媒体一贯的做法。

断言介入资源是表明作者强调或明显介入的形式。美国主流媒体采用这种断言介入的方式,常常是借助于一个或多个世界认同的语言符号象征,间接地诋毁中国,建构自己世界公者的形象。这从例6和例7可以看出。

例6 The U.S.has not taken a position on the claims, but strongly emphasizes freedom of navigation.(TheLosAngelesTimes, Dec.20 2016)

例7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sists that it has a sovereign right to Taiwan, which has its own democra-tically elected government.(TheNewYorkTimes, Dec.20 2016)

从例6可以看出,美国对国际公约一字不提,一味强调自己提出航行自由,并使用“strongly”一词加强程度,暗指中国在南海破坏航行自由。事实上,每年从南海经过的商船队,从未有船只因为航行自由问题在南海的通行受到阻碍。因此,南海航行自由受阻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伪命题。在例7中,美主流媒体投射中国的大陆与台湾问题。这是中国内政,无须外界干预,他们却用一种潜在的预设激化这种内部矛盾,从“insist”“sovereign right”及后跟的限制性定语从句足以看出美主流媒体居心不良,即使是中国自己的事情,也要趁机抹黑中国。

引证介入资源是一种认可的介入。美主流媒体反利用中方进行引证介入,来达到自己的建构目的,把作者的声音隐藏,责任部分存留。这从例8和例9可以看出。

例8 The editorial warned his handling of the drone saga showed he would treat U.S.-China relations "as child′s play".(TheLosAngelesTimes, Dec.20 2016)

例9 "This is China showing that it is in the process of setting the rul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mposing its own view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saying the South China Sea should be its own backyard,"Mr.Vuving said.(TheNewYorkTimes, Dec.20 2016)

从例8和例9可以看出,美主流媒体采用的引证介入的发话者全是中方,这种“嫁祸于人”的手法十分狡猾,随后再辅以伪事实佐证,好似天衣无缝的建构成功。美国对自己适用“强权即真理(mighty is right)”的原则,对中国则适用“大国即错 (big is wrong)”的原则。美国始终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在南海的任何行为,其标准其实只有一个,任何的民事或军事行为只要是中国做出的就是错的,这样就为美国在舆论上指责中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扩展介入资源分析

扩展介入资源是指发话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和态度时可被容纳或接受,甚至鼓励听话者表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立场和态度,主要通过引发和摘引实现。美主流媒体却偏好于假借观点之名,片面地就话论话,用伪事实混淆视听。在扩展介入资源中,宣称介入资源最多,为78处,疏离介入资源有5处,引发介入资源使用了4处。

引发介入资源是指文本的声音暗示其定位只是多种可能的定位之一,从而在不同程度上为这些可能性开启了对话的空间,也就是表明作者“包容”这些不同的定位。如例10中的“previously”和“reite-rate”所示,看似给出了中方对话空间,却是用意义紧缩的方式。

例10 The Chinese government previously voiced concerns about America′s naval actions in the region, and used the drone scenario to reiterate its point.(TheNewYorkTimes, Dec.20 2016)

宣称介入资源是指语篇中通过作者的插话、强调或干涉,使其他对话性声音受到对抗、挑战、压制或被排除在外。美方媒体采用最多的就是宣称介入方式,强声介入。其介入的方式具体有两种:第一种拿中国有关言论说事,片面地揪取一点而大做文章,舆论炒作;第二种就是美方受迫而不得不插入正义观点。这种诋毁手法从例11和例12中的“Chinese officials have said”和“a gross viola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可以看出。

例11 Chinese officials have said that their military had a right to pull the drone from the sea more than 50 miles northwest of Subic Bay in the Philippines.(TheNewYorkTimes, Dec.20 2016)

例12 McCain said China′s seizure was "a gross viola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 echoing the U.S.response to the move and Trump′s initial blast via a tweet.(ChicagoDailyTribune, Dec.19 2016)

疏离介入资源是使文本声音拒绝为转述内容承担责任的归属资源。在美国南海战略总体目标的指引下,美国在南海“舆论战”中使用的战术技巧简单有效,通过制造和引导舆论,蓄意渲染中国“威胁”,混淆国际公众视线,成功实现了其预期的多重战略战术目的。从意图上分析,美国南海“舆论战”有一石多鸟之效,对服务美国政治、团结美盟友、遏制中国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实现美国在南海乃至亚太地区的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如例13中“many foreign experts”的谴责。

例13 Many foreign experts in international law have scoffed at that explanation.(TheNewYorkTimes, Dec.20 2016)

(三)美主流媒体建构中国霸权形象的介入资源使用机制分析

美主流媒体可以使用介入资源随意建构中国霸权形象,归根结底有一个根本性原因,那就是美国掌握着国际舆论的话语权,操控着制造和引导国际舆论的大喇叭,决定着西方媒体报什么和不报什么,同时英语语言对中国而言又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这两者叠加构成了中国解构这种负面形象很难逾越的双重障碍,无法遏制因其产生的非常不利的影响。中国的声音、观点传播不出去,西方少有的理性客观的声音也没有市场。尽管中国官方可以阐述事实立场,专家学者可以对美方的花招策略进行分析解读,但这些用中文传播的声音很多情况下无法到达西方受众,西方记者即使了解中方的观点也不会去做报道。

此次对“无人潜航器”事件的报道,美主流媒体利用评价介入资源,尤其是宣称介入资源,锁定三个建构主题:Trump对台言行与对华贸易言行、中国打捞美“无人潜航器”、违背国际公约和准则。围绕这三个构建基点,美主流媒体又联合南海海域诸国,包括越南、菲律宾、新加坡等,意欲给其他国家留下“中国肮脏行径”和“中国强硬无理”的伪刻板印象,进而使用各种否定、对立、认同、断言、引证、引发、宣称、疏离等评价介入资源进行形象建构,把中国塑造成为一个霸权形象。美国始终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在南海的任何行为,其标准其实只有一个, 任何的民事或军事行为只要是中国做出的就是错的,这样就为美国在舆论上指责中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美主流媒体介入资源对中国霸权形象建构机制如图2所示。

建构机制中的三个基点,尤其是违背国际公约和准则这一点,美主流媒体对于违背哪些国际公约和哪些国际准则只字未提,只是一味地把Trump对台言行与对华贸易言行促使中国打捞美“无人潜航器”以示警示,再对中国此番行为违背国际公约和准则用一套富有逻辑的方式连在一起,抹黑中国。

四、结束语

本文只是在评价介入视角下对美主流媒体建构中国霸权形象的初步探索,相关深入研究还需进一步进行。

图2 美主流媒体介入资源对中国霸权形象建构机制

[1]孙莉, 陈新仁.话语态度与主权建构——以中菲南海争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话语为例[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3):1-8,53.

[2]李桔元, 李鸿雁.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最新进展及相关问题再思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4): 88-96.

[3]FAIRCLOUGH N.Analyzing discourse: Textual analysis for social research[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3.

[4]VAN DIJK T A.Ideology: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1998.

[5]REISIGL M,WODAK R.The discourse: historical approach[DB/OL].http://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51636976_The_Discourse_Historical_Approach_DHA.

[6]田海龙.批评话语分析精髓之再认识——从与批评话语分析相关的三个问题谈起[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1-9,144.

[7]MARTIN J R.English text: System and structure[M].Amsterdam: Benjamins,1992.

[8]MARTIN J R,WHITE P.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5.

[9]MARTIN J R,ROSE D.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London:Continuum,2007.

2017-02-27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5-QN-467),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5BYY001)

韩艳方(1989- ),男,河南许昌人,郑州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

H313.3

A

1674-3318(2017)04-0060-05

猜你喜欢
霸权无人南海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南海明珠
北海北、南海南
“量子霸权”之谜
无人战士无人车
反击无人机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诗到无人爱处工
南海的虎斑贝
无人超市会流行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