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燕莉
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医务科,北京 102401
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成效分析及策略
隗燕莉
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医务科,北京 102401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不断持续改进是保障患者安全的主要手段,医院结合2014—2016年3年实际工作统计相关数据,分析质量管理成效,对于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方面提出了思路和策略。但尚存不足,应及时补充完善相关制度,更好地指导医院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医疗质量管理;策略
医疗质量是医院医疗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医疗安全的主要保证。良乡医院是一所三级综合医院,房山区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全面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在医院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药物合理使用、各项质控目标等方面加大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根据各项数据显示,医院的工作量呈明显上升趋势,门急诊总量、出院患者总量处于稳步增加状态,门诊及病房手术量增长显著。由于不断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诊疗流程,为门诊患者解决一线问题,简化了就医流程,提高门诊资源使用率,使医院的综合实力逐渐加强。
医疗质量是通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管理相关的规范,约束各个科室和医务工作者的行为从而达到或接近预期的医疗效果[1]。
成立了核心制度工作组,制定核心制度落实方案,加强核心制度落实,对全院各科室开展院前准备工作,对核心制度落实监督、考核;发现问题及时与科室进行沟通,使核心制度落实真正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科室一些好的经验在全院推广,从细节入手,管理科室质量。
根据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文件要求,结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控制的实际情况,医务科、感染办、药剂科制定该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方案。并针对各个专业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特点,逐个科室进行检查、分析、反馈,同时结合抗菌药物应用指南,针对各个专业科室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利用医院信息化系统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管理,成立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审批小组,对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审批,强化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将抗菌药物使用的控制指标纳入科室绩效考核进行管理。
制定合理用药管理方案,临床药师加强对合理用药的监管,有效控制大处方,对中成药使用数量、金额、药品种类加强监督检查,约谈处方医师,控制科室药占比及中成药占比,将科室药占比和中成药占比纳入绩效考核,强化科主任对临床用药的监管力度。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使药品使用更加合理,逐步降低药占比。
预约挂号是公立医院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医疗服务的重要改革措施,对于方便群众就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大意义[2]。医院利用网上预约、微信、电话、诊间等多种形式开展预约挂号,加大宣传力度,方便患者就医。
医院改善患者急诊手术诊治流程,优化门诊患者病理标本送检流程,改进患者补打底方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患者就诊。针对门急诊输液留观人数过多,医务人员工作量过大,患者排队等候时间过长等问题,对门诊输液留观室进行了格局改造,并制定了《门诊留观输液工作制度》,门诊医生进行分组开液并进行输液患者的巡查,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简化患者的就诊流程,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
对一些重点科室如重症医学科、手术室、急诊科、儿科等科室,以及危重患者的管理、围手术期的管理、有创诊疗操作等重点环节进行管理。组织危重症患者多学科会诊,提高该院重症患者的综合诊疗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使该院的抢救成功率大幅提高。
见表1。
结合三级医院标准,发现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主要问题:医院各项制度不够完善,针对医护工作人员的临床操作规范性较低,同时缺少对各科室内的全面角度与综合考核,各项绩效指标的管控工作不到位,尤其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控制药占比、床位使用率、降低平均住院日等。手术安全的管理、临床合理规范用血方面有待加强。
表1 近3年工作量统计
建立医疗质量监控运行机制和管理运行机制,建立适合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及相关配套管理制度,以保障医疗质量实时监控的顺利进行。
3.2.1 不断完善医院规章制度 全面清晰的规章制度使工作变得有章可循,它能够在提高工作效率和保障工作质量基础上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3]。继续加强三级医疗质量管理,成立院级质控组,与门诊组、医技组共同对全院的医疗质量工作进行督查。除此之外,加强对科室的针对性管理,以科室主任为主要负责人,通过对科室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合院内的相关管理制度,制定科室内的实际操作规范制度,重视医护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行为监督,积极调动科室内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自主学习意识。
3.2.2 组织全院的疑难病例讨论及院级会诊、讨论,通过相关专业科室间的横向沟通、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做好对岗前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的完善,打造一支专业性较强的医疗工作团队,定期组织员工大会针对在临床治疗工作开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和分析,共同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提高医院的综合管理能力。
3.2.3 组织临床科室部分人员外出参加高级生命支持培训 对住院总医师上岗前集中培训、考核,提高业务技术水平。邀请外院专家讲课,分析病历。鼓励各科室参加各专业委员会的学术活动。定期于院内开展相关的学术性会议,讲解有关疾病治疗和预防的相关知识,加强对医护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同时,对培训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部分:①加强对急危重病人治疗与护理知识的考核;②加强对医护工作人员人文知识与法律知识的考核;③加强对医护工作人员临床操作技术和专业知识掌握水平的考核。
3.2.4 提高抢救及应急能力管理 加强危急重症相关知识的培训及考核,尤其是对住院医师的考核,注重抢救能力的培养。结合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进一步完善医院的医疗质量建设,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完善相关制度,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
3.2.5 构建有效的质量考核体系 继续进行绩效指标的管控工作,构建有效的质量考核体系,构建以院领导为核心,医疗专家为骨干,确保各级医护工作人员都可以积极主动参与的管理网络,针对各级临床医师的基本职责进行有效的落实,以质量提升为综合管理目标,做好对日常医疗工作的几种检查和考核工作:①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加强对用药人员的抗菌药物知识掌握能力的考核;②加强对临床手术和治疗的优化管理,确保手术过程操作技巧的规范性,要求手术人员严格遵循科室内的管理制度;③加强对用血规范的有效管理。
3.2.6 加强对单病种质量的管理 单病种治疗作为影响医疗基础质量的主要因素,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针对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进行综合评价与考量,反映出单病种的医疗质量,这将为带动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建立良好的信息渠道,做好对单病种质量的实时监控,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与计算机基础,针对院内的医疗操作行为进行全面的监控,并将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传给各管理部门的领导者,通过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解决目前存在的医疗质量问题,提高医院的信息化管理能力。
医疗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医疗服务的产品产出为人的健康生存质量,一旦医疗安全出现问题,危及的可能是人的生命,家庭的完整,医院的信誉等。因此,医疗质量安全是医疗机构存在的基础和核心[4]。科学的管理体系建设的前提和根本要求是管理标准化,因此,医疗质量管理标准化是发展医疗质量管理的必然选择[5]。
医院不断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使诊疗过程规范科学,医患沟通明显,患者满意度逐步提高,减少患者的平均住院日,进一步完善预约挂号系统,完成分时段预约挂号工作,不断缩短患者在医院滞留时间,方便患者就医。做好院级相关三基三严、法律法规、医患沟通、技术操作规范等培训。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使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得到体现。
[1]王羽,卢祖洵.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医疗质量管理[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3):152-154.
[2]宋健,关丽征,马骋宇.基于等待时间的门诊预约制度现状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1,25(9):612-614.
[3]张晓琳,焦明丽,王国栋,等.基于DEMATEL方法的医疗质量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12):38.
[4]刘婕,李彩红.我院DRGS人级数据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6):31-32.
[5]叶舟,马金红,付玲玲.建立医疗质量常态化监管长效机制实践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11):34-35.
R197.3
A
1672-5654(2017)10(a)-0165-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8.165
隗燕莉(1970-),女,北京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医院管理。
2017-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