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城区清真寺『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

2017-11-07 00:55赵芳,纳梦月,龙成鹏
今日民族 2017年9期
关键词:信教建水伊斯兰教

建水城区清真寺『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

重檐歇山式的门楼端庄文雅,木雕门窗与青砖墙体古朴大气,更有檐角风铃随风撞击出清脆铃声,又和谐地融入市井街头;门楼外右侧墙面上写着“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左侧是“知识即使远在中国当求之”,两幅行楷游云惊龙、潇洒飘逸。初到此处的游人,只有看到门楼上的“清真大寺”四个大字,才会恍然发现,这是一座伊斯兰教礼拜寺——建水县城区清真寺。

远自万里而来,扎根神州大地后,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融合辉映,形成了别具中国特色的回族文化。明清时期,熟知儒家文化的回族知识分子们更着力构建“回儒一体”的中国伊斯兰思想体系,认为“回儒两教,道本同源,初无二理”。其代表人物之一——清代马复初,就曾设帐于建水回龙讲学。

在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3,多元宗教共同发展,同时又“人人都把孔子拜”的建水,探寻“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真谛,对红河州,乃至云南省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来说,都别具意义。

千年临安涵养清真古寺

从元初至民国时期,建水都是滇南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重镇。儒学、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相继传入,与此同时,哈尼族、彝族、回族、苗族等世居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多元宗教共同发展的历史格局。

建水县城区清真寺始建于元代皇庆年间(约1312~1313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云南建筑年代最早、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也是建水县的古建筑之一。史料记载,南宋末年,忽必烈征云南的蒙古军中就有一支回回军屯驻于建水,并始建清真寺。

2007年,考虑到老寺的承载能力和古建筑保护的需要,城区清真寺易地新建。现已完成南北厢房、前后大门、天井和主大殿等,正在进行三期工程。初具规模的清真寺以中国殿堂式建筑风格为主,同时融入了伊斯兰文化和儒家文化,沿东西中轴线有主有次、层层延伸,已成为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群体。

跨进门楼,右侧墙壁上是《古兰经》节选“真主必定不喜爱过分者”,左侧则是儒家名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建筑物上每一则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圣训》的箴言,必定与一段儒家文化的名言警句相对应。此外,无论是墙角的石刻还是檐下的木雕,都能找到各种形态文房四宝的图案。整个清真寺儒雅端庄,不时有民众通过大开的寺门进入,看看天井里的锦鲤,读读箴言警句,一派悠然自在,与建水“滇南邹鲁、文献名邦”的气质十分契合。

清真寺墙体上的儒家名言,大多是建水县伊斯兰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城区清真寺管委会主任何跃祥亲自选定。在他看来,伊斯兰教的典籍和儒家文化的精髓并不冲突,甚至能相互辉映对照。

“伊斯兰教的本质是以人为本、非常人性的,其内涵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所追求的美德非常一致。”何跃祥的言谈间,既有坚定的信仰,又有开阔的胸怀。“建寺的时候,有人说檐角风铃是佛教寺院挂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不能挂。但我觉得,信仰的终极追求就是‘真理’和‘美德’。只要是美的东西,都可以采用。”

正是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城区清真寺成为远近闻名的“模范清真寺”,更多次获得殊荣:2010年,何跃祥获中央统战部和国家宗教事务局“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个人”表彰奖励;2016年12月,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授予清真寺“第三届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清真寺内景

踏访全国博采众家所长

2007年,刚开始筹建时,这里还只是一片俗称大水塘的荒郊,不但水、电、路都不通,而且还有一个臭水塘需要回填整地。经过三次集资,投入建设费用近3000万元,新寺基本恢复了老寺历史建筑的风格和规模。

据介绍,目前建水全县约有2万余名伊斯兰教信教群众,城区清真寺覆盖约3000余人。每周五的主麻日,都有800左右人次来清真寺礼拜,而开斋节、古尔邦节等重大节庆,则有超过千人到这里参加节日活动。

如今的建水县城区清真寺美名远扬,但在建寺之初,何跃祥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最主要的,就是清真寺到底要建成什么风格这个问题。

一开始很多群众想建成有绿宝顶的阿拉伯风格建筑,而另一部分则支持传统中国殿堂式风格,各自相持不下。何跃祥想了个办法,他自掏腰包,前后花了两三年时间,带领十余位信教群众代表远赴西安、泉州、广州等地,到全国各大较具代表性的清真古寺参观。学习成效明显,最终,大家一致认可古典的、中国殿堂式的清真寺风格。

“《古兰经》、圣训圣行都没有指定清真寺必须是哪种形式,而是要求入乡随俗。秉承这个根本,同时,也考虑建水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传统中国风不仅和周围环境、建筑风格和谐,也符合我们建水的城市规划。经过和信教群众、管委会班子多次沟通,最终大家统一思想,还是要建中国化的清真寺。”达成一致后,何跃祥没有单纯地模仿某个现成的模板,而是学习各地知名古建筑所长,再融合老清真寺风格。

如今,这里有建水孔庙的君子端方,也有朱家花园的曲径通幽,还有北京故宫的凝重醇厚,既博采众长又自成一派。一如“千年临安古城”建水千百年来有意无意间的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在其包容和谐的深厚沃土之上,伊斯兰教等外来文化终与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充分交融,凝结出滇南文化融合、宗教和顺的典范。

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

无论是大门楼处“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的醒目文字,寺院中心位置处竖立的国旗,还是礼拜大殿正前方石阶中间刻着“爱国爱教”四个大字的陛石御路,都深刻地融入了建水县城区清真寺的爱国意识。

何跃祥对信仰与国家的关系有着自己的思考。“一个人谈信仰,首先要把自己的国家放在第一位。这是最重要的,没有国家,宗教和信仰也就无从谈及。”

建水县伊斯兰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城区清真寺管委会主任何跃祥(右)

出于这样的认知,建水县城区清真寺一直坚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年“十一”国庆节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举办重大活动时更不忘奏响国歌;日常工作中,还组织教职人员集中观看国庆60周年、65周年和建党90周年庆典。何跃祥认为,通过这些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让信教群众感知祖国的伟大、繁荣昌盛。同时,教育信教群众在坚定信仰的同时,也要坚定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他也并不讳言在清真寺建设之初,挑选大门楼文字曾引来一些论战。“有人问我:伊斯兰教经典里找不到‘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这句话,你为何要写在大门口?”何跃祥回忆:“我说,第一,你们到圣训里找,这是穆罕默德先知说过的话。另外,‘学习,从摇篮到坟墓’,你回去把经典好好学透。第二,我们伊斯兰教的宗旨和最终的信仰是追求真理、修行美德。爱是信仰的表达方式,爱的载体是人类、国家、亲人、朋友。爱国就是大美德。”他说:“这是成为一个真正信士的道路。”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城区清真寺管委会以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为主线,充分利用法制宣传教育培训会、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主麻日宣讲和“卧尔兹”演讲的时机,向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将伊斯兰教教义教规与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相融通,引导信教群众真正理解爱国爱教的“真谛”;在清真寺举办活动或宗教节日活动时,还特别邀请社区人员和代表参加,促进互相尊重、理解、宽容的交流氛围……这些卓有成效的举措,让城区清真寺先后被云南省、红河州评为“和谐宗教活动场所”“平安宗教活动场所先进单位”,被红河州委、州政府列为“模范清真寺”。邻近县市清真寺也纷纷前来取经,并邀请何跃祥担任建寺顾问。

礼拜大殿右侧的儒家名言

记者到访时,看到从外县来的参观者

采访的最后,何跃祥给我们讲了一件趣事。他和建水县佛教协会会长、黄龙寺住持释持忠法师是好友,他们一个讲的是伊斯兰教的道理,一个说的是佛教的学识,但两人经常聊得分外投机。有时受邀到外开会,也常相伴而行,就出现大和尚和穆斯林同坐一车的情况。这个组合不太寻常,一次他们在检查站就惹来一个警察小伙小声嘀咕“看不懂”,何跃祥却笑着说:“小伙子,这才说明我们中国的伟大、和谐啦!”

采访手记

时逢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我们冒雨深入红河州采访。红河是云南经济社会和人文自然的缩影,是云南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也是中国走向东盟的重要陆路通道。一路走来,无论是滇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蒙自,文献名邦石屏,“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屏边,还是“边陲变中心,末梢变前沿”的河口,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走上团结发展之路的红河,所到之处,不断刷新着我们印象中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幸福感和美丽度;所访之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团结奋进、争创一流、勇于进取,不断推动红河跨越发展。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红河,因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建设,步伐越来越坚实。

(责任编辑 赵芳 纳梦月)

猜你喜欢
信教建水伊斯兰教
建水陶艺新观察
建水孔子文化节 尽显儒家君子风范
博览历史盛景 品读紫陶意蕴
——建水紫陶博物馆的探索之旅
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因病信教”:中国农民的宗教心理及其发展
中国西北伊斯兰教门宦制度的形成原因及影响研究
伊斯兰教纯属躺着中枪(点评)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开罗伊斯兰教老城
“小字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