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2017-11-06 16:53吴建军
中学生物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环境

吴建军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全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道德。因此,生态道德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初中阶段后,大多数学生慢慢具备了独立思考及判断能力,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生态道德观念也将在这一阶段逐渐开始形成。生物学科跟环境生态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物教师对学生的环境生态道德的形成与指导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 初中阶段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今社会,各种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及恶化,已对人类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人们意识到必须保护资源,方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何保护已遭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仅仅依靠国家强制手段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从学生入手,将人们生态道德水平的提高作为着眼点,促使大家都能自觉投入到我国的环境建设中来。要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解决环境恶化的问题,就要唤醒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初中阶段作为一个人形成生态道德观念的关键阶段,生态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通过对青少年的生态道德观的培养来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水平。

受到年龄、知识水平、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阅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中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还处于生态意识不够清晰、意志不够坚定、行为不够规范的状态。而中学阶段是最佳教育时机,中学生要成为具有高尚生态道德素养的公民,首先依赖于中学阶段的生态道德教育和相关生物学知识的积累,因而中学生态道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2 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优势

初中没有专门设置生态道德教育课程和教材,但与其他学科相比,生物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中都广泛涉及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生物学课标的课程目标强调:“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定位在“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从中可以看出,生物学课程标准与生态道德教育目的的相似点很多,这就为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

3.1 明确生物教学过程中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初中生态道德教育就是要引导初中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与生态系统的关系,让他们认识到人与自然生态环境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自己的家园。教师应教导学生摆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使学生树立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的思想,从而培养初中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使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真正建立相互依赖、和谐相处的融洽关系。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只知满足自己的需要,很少考虑自己的行为对环境及他人的影响。因此很多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淡薄,铺张浪费现象严重,生态道德观念更是无从谈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爱护生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要珍惜每一粒粮食,节约每一滴水,爱护每一寸土地,保护每一个物种;要反对和杜绝一切形式的挥霍及浪费;要反对任何形式的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

3.2 結合教材内容,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在初中生物教学内容中,关于生态系统的内容非常丰富,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处处可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例如,讲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扩展讲述森林的作用,让学生意识到森林面积减少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体会到爱绿护绿、植树造林的意义。又如在“食物链和食物网”这部分内容中,教师让学生了解了食物网的结构、食物网中某些物种消失所带来的影响后,学生自然会体会到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重要性,激发起强烈的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师通过介绍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人类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必须爱护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通过这样有意识的引导,有助于学生生态道德的形成。

3.3 以相关新闻事件和生活实例为引子,在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时有“雾霾”“泥石流”“沙尘暴”等发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此类新闻事件,给学生阐述此类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相关背景,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保护植被及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教师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倡导学生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以自己的行为带动和影响周围的人。例如,尽量骑车或乘公交车上学,少让家长用汽车接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垃圾袋装和分类投放减少污染,降低清除垃圾的成本;不吸烟,珍惜自己,不侵害他人健康。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从保持教室的美观整洁到爱护整个校园的环境,进而延伸到爱护整个城市和国家的生态环境;教育孩子们要有节能意思,从某种程度上节约能源就是保护生存的环境和地球。教师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指导学生“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如尽量喝白开水,减少饮料的消费;多吃蔬菜水果,不吃过多的肉食;减少一次性纸杯、碗筷、手纸等使用;在购买物品时考虑耐用性,消费过程中自觉抵制对生态环境有消极影响的物质产品和消费行为,主动购买对环境有利、对健康无害的绿色产品等。

3.4 生态道德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生态道德教育。教师要把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的环保活动;结合校园绿化工作,发起“护绿行动”,鼓励学生争做“护绿使者”,积极参与绿化设计,美化校园活动,并把课堂知识运用于校园的花草树木的培植及管护,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一个优美的环境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作用。

初中生态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的实践中去。教师可以开展各项课外活动,也可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学习生态保护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开展生态道德知识竞赛活动,增加学生参与生态道德培养的积极性;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开展生态旅游,组织学生到农村接触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或者组织学生参观一些著名生态保护区,通过接触大自然来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生态的认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观。

4 初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建议

初中生态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意义重大,不是一门学科教学就能够完全承担的,也不是哪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从上到下各种政策的支撑和配合。生物学科虽然在生态道德教育中有学科优势,但为了更好地完成初中阶段生态道德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 学校领导对于生物教学给予政策支持,比如可以走出校门上生物课,以此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进而促进生态道德教育。

(2) 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通过培训或进修等方式,加深对环境生态及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解,熟悉当前即将面对的各种环境生态问题,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进行生态道德教育。

(3) 目前生物学科非中考科目,学生及教师的重视程度都不够,为了达到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可以考虑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考核。

(4) 加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校本课程。

5 结束语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项心灵的绿色工程,教师要遵从自然的召唤,以心灵的绿色还自然、社会的绿色,实现生态文明,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生物学科以其独特的优势,通过对生态道德教育的渗透,可以激发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促使学生生态道德观念全面提高,引导学生以正确的行为对待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淳.对小学生态道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观察月刊,2016,5(3):15-16.

[2] 黄敏.初中生命科学学科中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探索[J].科学教育,2012,(18):66-67.endprint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道德环境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环境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