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阳
【摘 要】现代教育的目标在信息时代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如何让设计教育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改变之前的两元化甚至是一元化模式,建立起多元结构的教育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推动设计教育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教育模式;多元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频率加快,这种变化强烈地冲击着人类在过去几千年中形成的固有经验和认识模式,使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社会文化环境由过去使学生掌握足够现成知识的教育目标向一个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社会转变。由于专业教育已远远不能在学校教育中一次完成,那么学校教育的功能实际变成使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掌握某门学科的由基础概念、基本原理构建的学科基础知识结构,学习者的“求知”由过去的线型教育模式向“学习—工作—学习”交替的多维教育模式转变,学习成为一个在知识与实践中循环往复,不断“完成”又重新开始的过程。
在走向全球化和多元化的社会经济文化大背景下,社会对专业设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了解、认识当今社会对设计人才发展要求的新趋势,及时进行知识、能力方面的充实与更新,能动地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便成为设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设计及教育的多样性内容和多元性构成,使设计教育面临一种多元结构的文化选择。社会需求的变化使我们意识到再不能把设计看成是技术和艺术的简单叠加,设计的目标不仅仅是具体产品的设计,更应该是对新的、合理的生活方式的探索,这就使对设计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当今设计教育的主体内容。同时也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应该是具有广阔视野的通才型设计人才,除了具备实际的设计能力以外,还应该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評价、系统处理和创造评价的能力。所有这些能力的获得都离不开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的素养。要在设计教育领域提倡通才教育就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由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物质文化与精神需求、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工业技术与艺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多元”教育模式,也只有这种“多元结构”的教育思路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设计人才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设计教育界在反思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同时,广泛吸纳欧美日当代优秀设计及教育成果,逐渐突破两元教育模式的束缚,走向多元互补的学科探索之路,教学内容也开始从“两元”向“多元”过渡。一些学校为了体现教学的多元化开设了许多的新课程。从课程设置上看,新课越开越多,仿佛设计已经“多元化”了,但这种做法是不是真的就建立起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呢?答案并不尽然。我们看到这种拼凑式的教学模式开设的课程既繁多又复杂,彼此间的跨度很大,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很大又都没有学精。同样是做市场调查,设计类学生远没有经济类学生做得像样;由于工程技术知识的浅薄,学生在设计工业产品时解决不了一些复杂的工程技术问题;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较,特长仍然只是他们所具有的美术知识。诚然,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的共同支持,但这样简单的堆砌形成的不尽合理的教育模式,不仅达不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反而是将学生培养成一个“美工”而不是“设计师”,“多元”变成了“一元”。
面对当前设计教育由单纯艺术层面向物质文化层面、科学技术层面及其它学科迅速渗透的趋势,设计教育的“多元结构”就不仅仅是体现在设计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上面,还应该是设计教育各个层面多元化的统合。
首先,设计教育目标的多元化。长久以来,我国高等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大致相同,不管是工科院校的设计专业还是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基本上都是培养所谓的动手能力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忽视了各大设计院校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学科优势,培养目标的雷同也不能适应不同院校的发展模式和不同的市场需求。改革,就需要各院校根据自身设计教育的优势以及市场的实际需求,对设计教育进行重新定位,确定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例如,将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成以培养具有创造性设计思维方法,有先进的技术支撑,能进行产品设计开发的创新型专业设计人才;以艺术学科为主体,结合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综合型人才或者以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为主体,结合设计基础教育和艺术鉴赏能力培养的普及应用型人才。
其次,建立与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多元教育模式。专业型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侧重对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思维与产品设计研发能力的培养;综合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在突出培养学生对交叉学科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各学科学习与发展、规范学生设计思维的内在联系;而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则更加应该把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强调作为主要目标。这样,不同类型的培养模式既能够适应各院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在整个社会层面又可以相互交叉、补充、融合,这种优化组合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满足了社会对设计人才多层次的需要。只有依据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确定与之相对应的培养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推动设计教育快速发展。
第三,设计教育的多元特色是立校之本。在办学中要体现出学校所在地鲜明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积淀,以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结构和优势产业为服务对象,结合本校的特色专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培养模式,譬如景德镇陶瓷学院,就是依托景德镇的产业优势,形成了以陶瓷工程和工艺美术两大优势专业为龙头的鲜明办学特色,不仅有效地解决了诸如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及学生就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而且还有助于学科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此外,设计教育的师资队伍也是设计教育实现多元特色的重要因素,因为设计教育工作者不仅承担着传授专业知识的工作,而且也扮演着学生和设计业界的媒介的角色。建立多渠道的师资交流、流动平台,聘请具有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设计、教学理念的设计师、设计专业教师担任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多元思想的碰撞中,激发创新意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建立设计教育多元结构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管设计教育的目标、形式如何变化,但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有把握住了这一核心理念,设计教育才能达到为社会发展提供设计人才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