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喜
如今共享模式可谓风生水起,火得一塌糊涂。继共享单车之后,越来越多的共享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汽车、电动车、充电宝、雨伞、KTV、按摩椅、包包、衣橱、厨房、睡眠舱、健身房甚至马扎等等都“共享”了,真可谓“共享是个筐,啥都往里装”。
其实,这些所谓的共享项目,实质上就是分时租赁而已,“共享”只是一种营销噱头。《人民日报》前不久就发文指出,“不能只把共享当噱头说事而缺少真诚”。
其实,有一个项目,是真正的共享,但在共享经济大行其道的当下,却始终不温不火。“李鬼火了,李逵不火”,原因何在?
共享停车位是真正的共享
共享模式,通俗地说,就是拥有闲置物品使用权的陌生人,以转移使用权获取报酬为目的的一种商业模式。
众所周知,在很多城市,停车越来越难是一个普遍问题,尤其在高峰时段,“开车十分钟,停车半小时”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车多而车位少,停车位成了一种稀缺资源。以北京为例,8月底最新普查数据显示,中心城区停车位缺口85万个,而夜间公共建筑闲置空余车位63万个。供需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对称。
共享停车针对的,正是这种供需不对称。简单来说,就是一些单位或个人,将专有停车位对外开放,并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分时出租。
相比当前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打着共享旗帜的租赁项目,共享停车是真正的共享。这一模式没有制造更多的闲置资源,而是把固定车位流动化管理,有效盘活存量车位的使用效率。
当前共享停车平台的主流思路,是错开小区与商业区停车位使用高峰,将停车资源错时共享。即上班时间,小区存在大量闲置车位,居民将车位租赁出去,满足附近写字楼上班族的停车需求;下班时间,写字楼大量车位闲置,这些车位可以租赁给附近小区居民使用。
鼓励开展停车位有偿错时共享
激活现有停车位闲置时间,无疑是解决停车难的一个思路。有鉴于此,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都发布类似新规,鼓励开展停车位有偿错时共享,将停车设施向社会开放。但是,落实到具体到实践上,共享停车还有不少痛点需要解决。
举个例子,小区物业和业主的责权利如何明确?许多物业公司难以接受共享停车,安全因素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利益层面,自己能获得多少好处?
外来车辆频繁进入小区,会带来安全隐患并一定程度扰民,没有车位出租的业主是否同意?
现在很多小区是在业主共有的公共区域开放内部停车设施,共享停车位需征得业主一致同意,难度不小。衍生出来的问题,那些每月支付一定停车费,拥有固定停车位使用权的车主,是否有权二次租赁,将车位共享?
确实有不少问题需要协调顾及,这无疑影响了共享停车的推广普及。其实,闲置过剩才是共享的基础,越是稀缺资源,就越难以说服人去共享。共享停车背后,牵扯到业主、物业公司、车主、平台方等的利益,利益方牵扯越多,要平衡各方利益的难度就越大。
市场需要规模效应与品牌效应
与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共享动态交通工具不同,停车位本身具有社区、物业属性;各区域情况又各不相同,受到地域的限制。共享停车平台要做大做强,除了线上入口之外,核心在于线下的布局与推动。
目前共享停车平台本身的入口效应没有起来,没有一家平台能做到全国性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市场需要有一到两家强势的平台形成超级入口效应,聚集起海量的用户与停车资源,继而形成独角兽效应,在全国铺开。无论是此前的网约车平台滴滴、快的,还是如今的共享单车摩拜、ofo,都是按照这种轨迹发展。即一个行业的壮大,需要有独角兽企业来作为引爆点,形成流量入口才能推动规模效应与品牌效应。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有超过100个停车类平台,一方面,这些平台过于细分,不是大而全的模式,难以“一键解决”停车问题;另一方面,平台的定位基本是区域性的,只针对某一个城市或地域,这是因为共享停车前期的冷启动过程是一个高度依赖线下“地推”的活儿,需要一家一家小区、商业区去谈,要快速在全国铺开难度可想而知。
共享停车,需要投入的成本并不小,人力成本、营销成本、技术投入与研发成本等等,小玩家“玩不起”。而目前共享停车没有成为一股潮流,或者说在资本眼中不是“风口”,难以吸引资本关注。没有资本注入,整个行业不温不火,平台在与各方议价时自然没有话语权,更没有向全国扩张的影响力。这也是为何政府一直鼓励发展,但共享停车却一直不火的原因之一。
今年3月,媒体报道中资机构竞购Q-Park,出价达到20多亿美元。如此大的交易金额,众多知名企业抛出橄榄枝,Q-Park凭什么如此有行情?原来,Q-Park是一家国际停车服务提供商,运营着欧洲10个国家的6100个停车场,超过835000个停车位;可通过自动化解决方案和在线应用进行车位预订、停车费支付,并能快速对客户进行定位估测服务,在停车场清洁、安全系统、紧急事件应对等方面也均有成熟的方式。
中国投资界大腕们争相竞购Q-Park的原因,不仅在于丰富自身资产组合,更是看中了它成熟的运营模式和技术手段,想用这把现成的刀切开中国停车市场背后的万亿级蛋糕。
当前的中国,汽车数量的持续快速增长,继续激化停车设施总量严重不足、既有资源配置效率偏低、城市交通体系规划及建设与管理脱节的系列问题,让停车难和城市交通拥堵矛盾日益加剧,成为困扰政府城市管理和公众日常生活的社会难题。最直观的解决办法就是高效盘活存量,规划建设增量,让停车资源的时间和空間以及周转率完全释放。
从充分利用闲置资源的角度来说,共享停车是 “真共享”,而不是打着共享的名义搞“假租赁”,它切中了共享经济的题中之义。多个城市鼓励共享停车的发展,这无疑是个积极的信号。只是由于共享停车牵涉到的环节和利益主体太多,政策扶持还必须要充分细化、有针对性;资本投入也需要政策鼓励。相比其他的共享模式,可以缓解中国城市停车难题的共享停车,更应该鼓励,也更考验公共部门的管理智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