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如何渗透信息技术

2017-11-03 14:40张自力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中信息技术

张自力

[摘 要]信息技术课具有应用性、操作性、趣味性,并且蕴含着丰富的心育资源。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渗透信息技术,以实现信息技术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体内容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尊自信、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等。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生,由于心理发育迅速,身体外形变化大,第二性特征出现,性趋于成熟,但心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度期,所以他们的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易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普遍存在学习压力大、厌学、考试焦虑、社交恐惧、嫉妒心理、攻击行为、自卑等中学生的这种心理矛盾如果得不到正确的解决和引导,将会对他们的一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有的还会波及到他人和社会。因而,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二、信息技术手段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突破书本知识的限制,不断优化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随着“课改”的推进,信息技术已在课堂悄然兴起。它带来的丰富资源、直观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与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以达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可行性

心理健康教育还渗透到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如,思想品德课、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与其它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手段具有更强的普及性、趣味性、操作性、灵活性,以及较弱的强制性与规范性,因而也蕴含着更加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据有更加完备的渗透条件。

四、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信息技术的意义

随着社会进步,人类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基本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心理问题便显示出来。在急剧变化、发展迅速的现代社会,对于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比过去高得多的要求,人们普遍承受着比以往沉重得多的心理压力,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出现也比过去频繁得多,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对于个人幸福和社会发展形成了明显的威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思想认识,而且为他们个性发展打下长久而全面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既有相对的独立性,是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无法替代的,又与学校各方面工作存在广泛的交叉和渗透关系,只是孤立地依靠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只有充分理解心理健康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全面基础作用,才能正确认识和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有如下优势:①有利于建构学习情景,促进学生认知链接与探究欲望。②便于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及时交互和反馈功能,激发学生有效地探索、验证,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③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④有利于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⑤有利于营造真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⑥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⑦有利于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五、心理健康教育课与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结合的内容

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使用多媒体、动画、视频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2.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3.面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4.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心理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相关相关心理健康教案工具箱的普及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培训,以及对心理咨询室的完善。通过把心理健康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探究一条适合于高中学校教育的心理健康辅导之路。

六、心理健康教育课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有效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不稳定期,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应用性、趣味性,因而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往往被輕松的气氛、友好的界面、丰富的色彩、快捷的操作所吸引,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种强烈的学习兴趣又转化为强烈的学习动机,在此驱使下,个体处于无意注意的状态中,往往能够自然而然的掌握引入的学习内容。在学习Word的文字编辑功能时,要求学生将语文课上学过的古诗进行排版;在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的查找替换功能时,让学生修改重点古文段落中的常见错别字;在学习Excel的计算功能时,利用Sum、Average等选项、插入 f(x)或者三角函数选项,复习重要的数学公式及相关知识……这样,从学生感兴趣的计算机操作过程入手,通过提高学习动机,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既让学生掌握了必要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又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复习了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避免了厌学、拒学等消极情绪的产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发现许多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成绩不良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却有着非凡的表现。其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在学习方法和成绩评定上,信息技术课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就为在学科成绩上处于劣势的学生群体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同时,信息技术课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于个体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均没有硬性的规定,不论文化课学习成绩的好坏,只要认真听课、勤于练习,都会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就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的成就感,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动机。endprint

2.培养学习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上,可以通过教学图片展示,培养学生的视觉集中、视线追踪、视觉分辨及视觉记忆能力。如,利用计算机显示需要记忆的九宫格图片,停留3秒钟后打乱顺序,然后让学生凭借头脑中残存的表象将九宫格复原。这种活动充满了趣味性和挑战性,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视觉记忆能力。同理,通过听觉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听觉辨别能力和听觉记忆能力;通过人机交互、及时反应及游戏活动培养学生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和操作能力。通过上述教学活动的开展即可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此外,在信息技术课中,对“网络浏览”和“搜索引擎”的运用还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用计算机撰写研究报告,提高了学生的汉字输入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利用电子邮件的收发和BBS的聊天活动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等。

可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和人机交互功能,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从而轻松地对学生的某种学习能力进行系统训练。这种训练充满了趣味性、灵活性,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维护心理健康

在信息技术课上,对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心理测量与分析提供了便捷的工具。目前,许多心理学量表都被编制出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如,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儿童行为量表(CBCL)、汉密尔顿抑郁与焦虑量表(HAMD、HAMA)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等。在必要时,学生通过人机对话能够迅速完成上述专业量表的填写与评分,从而对其心理健康水平做出综合评定。此外,借助SPSS等专业的统计软件,也能方便地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将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以辅助教学的方式引入课堂,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具备互联网或局域网的硬件环境下,采用BBS、聊天室、博客等交流工具,可以让师生倾吐心声,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再进一步,如果赋予学生开辟讨论专区与聊天室的权利,就能让其有机会对教学过程、教师优劣等进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同时对学习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自由的交流与讨论。这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发散思想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同时减少学习、考试焦虑的发生。

此外,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音乐、画面的自然展现,为心理咨询与治疗营造舒适、平和、轻松的环境氛围。通过播放《海上花》等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放松状态,既缓解了紧张、焦虑的情绪,也为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心理疗法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心理背景。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可以在线阅读心理书刊、观看《阿甘正傳》、《心灵捕手》等心理影片,深刻感受主人公坚韧、顽强、乐观、自信、主动的性格特征,自然而然地进行内省与反思,促进其自身良好性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119.

[2]邵瑞珍,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8:414-415.

[3]刘儒德.学习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221-225.

[4]黎君.素质教育的缘起、内涵及构成要素论略[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71-80.

2015河南省教育技术准备和实践教育研究立项课题(编号pzs299).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