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坚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宰荡村是“侗族大歌之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传承人胡官美的家就在这个美丽的村子里。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被誉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坐在鼓楼下、风雨桥边,细听侗歌,美妙的歌声似虫鸣鸟唱,又似山涧里流淌的清泉,沁人心脾,让人陶醉。侗族人的人生就是歌唱的人生,歌、唱歌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且,侗族文化往往依靠歌唱来传承,可见,唱歌在侗民族的生产、生活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在侗族人的心目中,唱歌如同吃饭一样重要,所以侗乡就是歌声的海洋。
而在胡官美心里,则装有上百首侗歌,她熟悉侗歌的各种唱法。
“几十年来,我一邊学歌,一边唱歌,一边对歌,一边传歌。传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总人数应该有300多人。”每天吃完晚饭,村里的孩子就会自发地来到她家里学歌。
胡官美原籍是从江县往侗乡五架村,距离宰荡村有12公里。杨胜锦是胡官美的爱人,两人自幼都非常喜欢唱侗歌,读书时都是远近小有名气的侗族歌手,每次临近大小村寨举行民族活动都会不约而同去参加,两人通过侗歌而认识。
19岁那年的冬天,杨胜锦从宰荡村到胡官美所在的五架村帮朋友干活。一个夜晚,他约上几个男孩一起到胡家去行歌坐月(侗族地区青年男女交际和恋爱活动的方式,姑娘们结伴在屋中纺纱、做针线,客寨青年男子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通过唱歌,互相倾吐爱情。情深时,男女互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几次行歌坐月活动后,两人有了好感,但胡家长辈不同意胡官美嫁到宰荡村,胡官美于是对杨胜锦说:“如果你有意,明年这个时候你再来跟我对歌,如果你的歌声能深深打动我,我就跟你走。”
第二年,杨胜锦果然如期赴约,经过三天的对歌,两人终于情定终身,不料在出走那天,此事却被胡官美的父母察觉,胡家于是立即带人追了上去,想抢回胡官美;而杨胜锦却带着胡官美走小路,顺利回到了宰荡村。结婚后,两人的感情非常好,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也相继出生,全家人生活得非常幸福。在他们婚后的第5年,胡家父母看到女儿的选择是正确的,女儿的日子过得幸福,这才接纳了这个用侗歌带走女儿的男青年。
胡官美不仅歌唱得好,而且会唱很多不同种类的歌,比如拦路歌、敬酒歌、牛腿琴歌、叙事歌和鼓楼侗族大歌等。胡官美带领不同的歌队,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比赛近300场次,获得了不少的奖项,为村寨赢得了荣誉,她也得到了村寨群众的尊敬。
胡官美的大女儿杨秀珠,深受父母唱歌的影响,从小就喜欢唱侗歌和学习侗族文化。 2009年,她和妹妹杨秀梅等人一起参加了全国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并获得了银奖和“观众最喜爱的节目”奖。而杨秀梅也因为侗歌唱得好,初中毕业后,就被选入了当地文工团。
2007年,胡官美成为贵州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之后不久,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胡官美“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
2012年,胡官美又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
胡官美说,她喜欢唱歌,也喜欢教别人唱歌。她教歌已经38年了,她要一直教到唱不了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