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一芳
新学期开始,沈阳家长们就迎来了好消息。中小学很快就将实行“弹性离校”制度,也就是说,家长不用再为下班时间赶不上接孩子的问题发愁了。学校将免费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放學后的课后服务,家长不能在放学时间赶到学校,孩子可以在学校上自习,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学校安排值班教师维护秩序,看护学生安全。(见《辽沈晚报》)
新学期开学后,“弹性离校”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8月22日,西安下发《西安市实行小学“弹性离校”工作方案》,对这一政策的落地,家长们纷纷叫好。此次沈阳市正式提出要在新学期实行“弹性离校”制度,自然也受到了该地家长朋友们的欢迎。一些人更进而提出,这一人性化举措可全面推广,解决更多家长的后顾之忧。
其实,早在2013年,南京市就曾试行“弹性离校”,最后却不了了之,其中资金问题成为最大掣肘。轮流义务照顾孩子,不仅延长了老师的工作时间,也增加了学校的水电等额外支出,长此以往,学校难以支撑。相较而言,沈阳市这次公布的“弹性离校”指导意见,所涉范围更广,措施更细,也更有保障。
不过,“弹性离校”政策初衷虽好,但也要充分考虑校方的实际。一方面,这一政策方便了家长,却苦了老师。“弹性离校”使教师的正常教育教学业务受到较大影响,比如政治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备课、批阅作业等,这些工作都要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而一旦实施“弹性离校”,教师将没有时间开展上述业务工作。同时,教师回家后还需要照顾家庭,并要回复家长和学生的电话、短信等。实行“弹性离校”之后,老师们的工作时间更长,任务更重,压力更大。
另一方面,“弹性离校”势必会加大学校的责任。学校要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服务,但它并不是“全托机构”。前几年,上海不少小学推出“晚托班”服务,一些学校甚至拨出专款作为成本补贴,但最后却被集体叫停。用不少校长的话来说,是因为“学校揽下了教育外的责任,影响到校内工作”。有专家就直言,“弹性离校”说到底是公益服务,但我们不能把所有公益服务都理解为义务,更不能把公益服务理解为无限责任模式的义务。
因此,“弹性离校”真要推而广之,还需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有关部门应事先认真、全面地考虑学校和老师的法定职能究竟有哪些,以及一旦学生在留校期间出现了问题由谁负责等问题。毕竟,一项教育新举措在铺开之前,还应提前考虑后顾之忧,既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又兼顾各方利益,这样才能好心办好事,真正长远管用,利于各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