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喜平,孙小杰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分析
韩喜平,孙小杰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理论表明,反腐倡廉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实证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大反腐倡廉力度,有力地打击设租寻租行为,净化了社会风气,推动政府转变职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市场环境,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而目前出现的经济发展速度减缓有着多种原因,我们必须坚定信念,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市场机制为依托,以道德教育为保障,在反腐倡廉中持续推动经济社会转型与发展。
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经济发展速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大治理腐败的力度,筑牢防腐拒变的体制机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但同时,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有人借此提出所谓的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的观点,由于在现象上的吻合,而且在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中确实有类似的观点,这一不合乎常理现象,不仅在社会中引起迷惑,在学术界也引起了广泛讨论。中国的反腐败是否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是需要进行理论上的深刻剖析和实证性的明确证明。
从理论上来讲,大部分学者认同反腐倡廉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相关关系。腐败无论是对宏观经济,还是对企业及个人独立的经济主体都是产生副效应的,对于市场经济来说,腐败会滋生大量低效的公共部门,这些机构和部门的人员滥用公权力为本部门的人谋取私利,导致政府财政的支出和公共投资配置的低效率,造成巨大资源浪费,直接导致财富的不合理占有,以及快速的集中或者集聚,贫富差距扩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此引起政治不稳定,间接导致外商的直接投资和外来援助的规模、效率减弱。对于企业来说,由于腐败进入,干预与阻挠,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增强,以及对产权保护的力度较弱,使得企业创新活动风险加大,由此更倾向于采用相对较低的技术,创新力明显不足,而且不得不将资源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寻租活动中,更倾斜于贿赂官员而不是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这样自然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从长远看影响经济转型和长期发展。对于经济活动者个人来讲,腐败的诱惑形成的副激励,容易形成不良社会风气,人力资本的闲置和浪费。总之,腐败不仅不能够生产社会财富,且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十分恶劣,大量腐败必然会导致社会经济的活力减退甚至一国经济政治的崩溃,世界各国发展历史中这类事件并不少见,历史教训惨痛。
当然,在西方经济理论中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腐败同经济增长共同发生,提出腐败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理论。最早对政府腐败问题做出理论性研究的学者Leff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政府失灵,这种无效率的政治体制会阻碍经济发展,但是官僚的腐败有利于企业家进行寻租活动,可以使企业绕过不必要的行政管制,快速获得政府支持,因此在短期内,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政府失灵,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制度摩擦。在这种情况下,腐败或许作为阻碍经济的低效政体的次优选择,是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的。还有学者认为,政府掌握着资源分配的权利,在快速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公共权利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迅速膨胀,但新的社会资源分配和支配机构尚未建成,在这样政治经济制度建设不完善的国家,当正规合法的制度难以满足资源的合理配置时,腐败可能被视为一种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补充手段,能够缓解各方对变革压力,从这个角度来讲,腐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以上这两种观点看起来好像解决了腐败同经济增长共存的现象,但不难看出,这两种理论都需要一种先决条件,即其应是在政府治理缺失或者经济政策无效的情况,这时腐败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次优选择。实际上,在高质量的管理体制下,腐败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负面效应,它同时影响着即时和潜在的经济增长。如果说,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初期,由于市场经济不成熟、不完善,政府权力控制着整个社会资源,企业为获取更多便利和优惠对官员进行寻租,其产生的腐败可以绕过不必要的行政限制和低效率的计划政策,进而推动生产效率提高。但是,这种收益是短期的,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推进,腐败程度也越来越高,它直接影响了宏观上的资源配置和微观上的资源有效利用,而且会激化各种社会问题,出现社会不公、贫富不均、两级分化等。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打击腐败才能继续推动市场经济建设。并且这种打击腐败的行为一旦开始就应一直持续下去,不断加大力度直至形成长效反腐、制度反腐。这时,伴随着反腐败工作的有效进行,许多不合理的政府管制被取消,市场经济才能够更加自由公平,企业经营也会更加有活力;同时,政府在持续反腐败下更加协调有序,各项投资项目的审批也会合理规范地进行,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经济运行更加有序,一国的经济制度在逐步趋之完善,经济发展才能够充满活力。
反腐倡廉推动经济发展不仅在理论上能够找到依据,而且腐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量事实存在,扎伊尔前总统据保守估计共掠夺了大约 50 亿美元的财富,而这一数值相当于 1997 年他被推翻政权时整个国家的总外债数额;据IMF的一份内部报告显示,单单 2001 年安哥拉石油收益中有近 10 亿美元在政府金库中蒸发,相当于全国人均 77 美元,这个数额相当于安哥拉 2001 年接受的人道主义援助资金的三倍,而且现实是在安哥拉有四分之三的人口每天的生活成本在 1 美元的标准以下*兰小欢:《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因腐败所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庞大,有研究表明,上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因腐败所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占GDP比重13.3%-16.9%,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胡鞍钢:《巨大的腐败黑洞:公开披露各类腐败的经济损失》,《民主与科学》2004年第8期。,腐败已严重侵害到我国权力的正常运行,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决心,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腐败,对政府工作、国企改革、民生改善和社会风气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以事实证明了反腐倡廉与经济发展并行不悖。
1.反腐倡廉规范了公共权力,减少了行政支出
政治反腐是反腐倡廉的第一要务。公共权力是一国政府组织社会、经济运行的核心,腐败作为公共权力滥用的衍生品,对国家公信力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腐败的产生代表着政府工作的低效率,而反对腐败则表明使用国家公权力的政府对官员所进行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是政府努力提高自身治理能力的体现,也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滥用公权力可能导致大量的社会资源浪费在私人消费方面,不仅无益于积累国家财富,还会造成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十八大以来,我国党和政府通过规范公共权利的使用,使得近年来我国的公共财政支出不断下降,以“三公”经费为例,在继续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的背景下,各地区各部门加强“三公”经费管理,成功地节约了政府开支,降低了行政成本。2010年,“三公”经费账单作为专题首次公开,随后,每年的中央决算报告,都会将“三公”经费单独列出。至2016年,已经是第六次公开中央“三公”经费。与2010年“三公”经费支出94.7亿元相比,2015年的“三公”经费实际支出减少将近一半*《中央本级2015年“三公”经费预算执行和2016年预算安排情况》《中央本级“三公经费”2010年支出和2011年预算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http://yss.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shuju/.2017-4-15。。事实证明,反腐败不仅限制了公职人员借公权力搭“便车”的可能条件,也为社会财富合理使用打下了节约、干净的政治基础。
2.反腐倡廉加大对国有资源的监管力度,增强了国有企业活力
经济反腐是反腐倡廉的重要内容。国有资源是我国国家所有即全民共有的社会财富,国有企业是国有资源的主要利用者,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稳定关系着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特别是在当前的国企改革关键期,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全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利益所在。我国国有企业的组织形式与发展历史决定了其受到政治权力运行的影响较大,腐败因此会对国有经济造成更加负面的影响,但是同样的,对权力的反腐工作也会为国企带来更加明显的积极影响。
从历史上看,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走的是一条渐进式的道路,由于政府在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的同时,配套的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没有建设完全,因此产生了寻租空间,使得一部分人通过寻租成为国有企业中的既得利益集团。改革进行到现在,这部分既得利益集团为维护自身利益利用制度缺陷阻挠国有企业改革进行,抑制人才上升通道,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政府修订颁布了多部法律法规从制度层面规范国企行为,如国资委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等,致力于从制度层面铲除国有企业腐败的土壤,为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明确了方向*张英伟:《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5》,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32页。。
反腐倡廉工作督促国有企业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仅有助于规范国有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甚至还使部分企业“起死回生”。2014年起山东兖矿集团纪委雷霆出击,斩断利益输送链条,先后立案132起,处分132人,使一个亏损50多亿元,负债1000多亿元的老牌国企减亏增盈近200亿元*袁海涛、李亮科:《反腐,让“兖矿”浴火重生》,《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年1月18日。。实践表明,国有企业反腐工作的大力开展,能够极大程度地减少企业中因贪腐出现的各种弊端,提高国有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规章制度的执行与落实,使企业工作效率提升状况改善。我国的国有企业所得税从2011年的16769.64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4642.19亿元,上涨近47%;国家财政收入从2011年的103874.43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40370.03亿元,增长近36495.6亿元就是反腐倡廉对国有企业和国家经济促进的最有力的表现*国家数据 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http://data.stats.gov.cn/search.htm?s=国家财政收入。。
2014201320122011国家企业所得税(亿元)24642.1922427.2019654.5316769.64国家税收收入(亿元)119175.31110530.70100614.2889738.39国家财政收入(亿元)140370.03129209.64117253.52103874.43
3.反腐倡廉缩小了收入差距,改善了人民生活
改善民生是反腐倡廉的根本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打击腐败所带来的最明显的成绩。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需要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人力资本的利用水平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高效的政治组织能够更高效率地发挥人才效率,更能吸引人力资源的加入,反腐倡廉通过打击腐败,扩大了人力资源得以发挥的空间,从而将社会资源从非生产性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客观上增加了国民收入,改善了人民生活,同时提高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的作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运行提供了良好环境。
打击腐败分子、惩治奢侈浪费等行为,让资源分配时更多关注到民生建设和公共建设,是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也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坚决查处大案要案,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案件,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又要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案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读本》,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年版,第180页。得益于基层反腐工作的推进,近年来,我国居民贫富差距缩小趋势明显,基尼系数从2012的0.474降到了2014 年的0.469;尽管GDP增速下降,但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却在持续增长,2012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三年都高于GDP增速;社会就业也保持稳定*辛华:《正风反腐与经济发展正相关——有翔实的数据为证》,《中国纪检监察》2016年第6期。。
4.反腐倡廉促进了社会公平,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肃清风气是反腐倡廉的基础根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社会是人力资源的最大集合体,人生活在社会中,行为选择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很大,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风气决定人们是将精力倾向于放在勤劳工作上更多,还是放在分配性的努力上更多。感受到政治愈加清廉,生活愈加改善,人们自然会对生活和社会更有信心,更加乐于参与社会活动,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反腐倡廉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既是直接的,又是长远的,其直接影响表现惩戒贪腐腐败伸张了社会正义,如2014年开展的“猎狐行动”,2015年开展的“天网行动”和百名外逃人员红色通缉令等工作均卓有成效,截至2016年底,已从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2442人,其中国家工作人员397人,“百名红通人员”37人,追赃金额85.42亿元*《近三年来海外追赃金额逾85亿元》,《北京青年报》2016年12月10日。。这些工作直接打击了分配不公,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绩,弘扬了社会正义,维护了社会稳定。
反腐倡廉对社会风气的长远影响表现于从效率的角度看,腐败的非法性决定了在腐败关系中,收受贿赂的内容信息是非公开的,贿赂双方的沟通大部分是以点对点的方式进行,而非如公告、通知等形式以点对面传播信息。因此,随着贿赂参与的人数增长沟通成本也会急剧增长,其效率远不如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中所进行的组织活动。因而可以说,社会风气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极其深远,反腐倡廉是打击不良社会风气,坚定人们勤劳致富的信念,使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剂良药。反腐败通过打击权钱交易和利益输送让人民对国家更有信心,促进了社会公平,缓解了社会矛盾。据国家信访局统计,2014年全国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4%,2015年1-6月,全国信访总量同比下降了18%*辛华:《正风反腐与经济发展正相关——有翔实的数据为证》,《中国纪检监察》2016年第6期。。2016年,国家统计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2.9%的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工作成效很满意或比较满意;中国社科院问卷调查显示:97.3%的领导干部、98%的普通干部、94.4%的企业人员、84.2%的城乡居民对反腐败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坚强领导开创反腐新局(人民观点)——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人民日报》2017年1月18日。。
既然反腐倡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经济运行中都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为什么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有所下滑,这是我们需要解析的一个问题。
首先,纵观全球各国历史,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能够保持长久的高速增长,原因是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想要保持原有的经济增长速度就需要更多的增长量。因此,随着经济体量的增长,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的任务也将愈加艰巨,这是大部分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就开始速度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从数据上来看,近年来,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同历史相比有所下降,但在全球经济增速中还是名列前茅的。2017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74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居首位*陆娅楠:《2016年我国GDP同比增长6.7%》,《人民日报》2017年1月21日。。这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实际上并不慢,国家对稳定经济增长速度的政策是有效的。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还有一定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是主要的外部影响因素,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一直处于复苏与衰退交替循环的过程中,复苏缓慢,新兴市场震荡加剧影响增强,外汇市场还不稳定,我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仍然很大。从国内看,人口老龄化、“三期”叠加效应共同为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由于我国曾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人口老龄化时期到来时,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会面临更高的老龄化速度和对经济发展更明显的压力。我国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方式也在经济总量增大的同时面临着迫切的改革压力。伴随着优化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的进程发展,一些行业难免受到较大冲击,这是结构调整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另外,全球经济危机发生后,为稳定国内经济,我国政府及时采取拉动内需和振兴产业等刺激政策,随着经济政策的退出,其带来的影响也逐步减弱。最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严格统计审查,本着“宁可不要面子好看,也要实实在在的发展”的态度,挤压地方政府统计数据中的“水分”,也是某些地区经济增长出现断崖式下滑的主要原因,但这一因素所带来的经济速度增长下降同实际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并无联系。
在理解了中国经济速度放缓各种因素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反腐倡廉对地方经济增长速度在短期内存在一定的可能影响,由于建国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长期主要依靠工业化推动,而工业化的推进又主要由固定资产投资来实现,高强度的反腐工作不免使地方官员对政府的投资项目更加谨慎,自然会影响地方经济的增长。但是这一影响不具有长期性,我国的反腐倡廉机制体制建设会逐步完善,这一部分的投资将会恢复常态。同时,经济学将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虽然政府投资在一段时间内产生了不利影响,但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得更加合理有效,消费与出口带来的产值增加,这一影响也会随时间逐渐减弱。
从全国范围来看,这种影响在各个地区间也并不相同,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影响大于东部地区,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又大于西部地区。理论分析认为这是由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场条件和制度环境相对完备;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政府管理水平不透明程度较高,政府运行效率较低,从而经济增长在短期内下降幅度较大。但西部地域广阔,资源禀赋丰富,经济增长所受影响反而相对较小。以下表中2014年的数据为例,2014年我国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数排在全国前10位的省份包括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川、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湖北,但是其中有8个省份GDP増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7.4%,只有河北和山西低于全国水平*张国栋:《正风反腐,助推经济发展步入良性轨道》,《中国纪检监察》2015年第6期。。这表明反腐败对政府治理水平较高的地区影响较小,随着反腐败持续下去,各级政府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反腐只能会使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更加有序的运行环境,形成实实在在的发展速度。
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川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湖北2014年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数22039197151549615450134451147710703106971055799032014年GDP增幅89%65%87%49%85%87%92%76%95%97%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表明,反腐倡廉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虽然大部分时候反腐倡廉作为一种底层制度改良与权力的自我约束行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用不是直接的、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运行才会逐步反映出来,但归根结底反腐倡廉是有益于国家发展的重要工作。反腐倡廉将权力关进“笼子”,遏制住了党内的不正风气;推动了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提高了市场活力;调节了社会矛盾,密切了党群关系;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信心和正能量,可以说,反腐倡廉工作是保障社会经济健康、长效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措施。
现有的成绩与问题往往是历史的累积,虽然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迫于一定的发展压力,腐败有一定的生长空间,但随着现实条件发生变化,有必要坚定信念去除不利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现在我们正站在继往开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间点上,为实现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坚定“四个”自信,以反腐倡廉凝民心、聚民力,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优良作风传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公平效率的健康环境。
首先,要坚定信念将反腐工作坚持到底,将反腐倡廉工作做到长期化、制度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读本》,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年版,第181页。制度反腐是反腐倡廉的核心,杜绝腐败不仅要求我们要严厉打击腐败,更重要的是从源头切断腐败行为,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理顺腐败预防—监督—惩戒体系,明确政府的权力界限,从运动式反腐向制度化反腐转变,让政府官员的行为受到监督限制,真正做到政府在阳光下运行。
其次,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维护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是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基础,要重视在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同时保护好经济发展的任务,建立起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要建立更有利于遏制腐败产生的机制体制,使经济体制建设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互为辅佐,相互促进。
第三,坚持反腐倡廉与经济发展共同进步中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反腐倡廉进程中走出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以反腐倡廉净化党风民风,再以清正廉明的风气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的继续开展,重视道德因素对反腐倡廉的调节作用,畅通群众参与反腐的沟通渠道,提高腐败行为的风险。在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最大程度地抑制腐败的产生和发展,保障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
EffectAnalysisofEconomicdevelopmentofAnti-corruptionSincethe18thCPCNationalCongress
Han Xiping, Sun Xiaojie
(School of Marxism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Theories indicate that anti-corrup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coexist. Practice shows that strengthening the anti-corruption campaign by the Party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has stricken hard the behavior of rent-setting and rent-seeking, purified the general mood of the society,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government functions, which provided a high-quality and effective market environment for the socialist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decelerating of the spee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must be firm in our confidence and push forwar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with system building as the basis, market mechanism as the support and the moral education as the guarantee.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ti-corruption; spee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D6
A
1002-3909(2017)05-0018-07
本文系吉林大学廉政中心项目“中国教育中的寻租活动及其治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韩喜平,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孙小杰,女,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