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 江拥军
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王海 江拥军
目的:对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方法:收集我院的9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对A组患者使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对B组患者使用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B组患者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明显小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旋切术在治疗乳腺良性病变方面有着十分良好的效果,通过微创旋切术可以十分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促进患者伤口的早日愈合,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乳腺良性病变;微创旋切术;传统手术
一般情况下来说,乳腺良性病变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治疗可以使得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1]。但是传统手术的治疗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大,对患者的乳房的美观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2]。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微创旋切术逐渐发展成熟,被应用到了乳腺良性病变的治疗方面[3]。本文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和对比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效果,收集我院的9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使用传统手术和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现总结如下:
收集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的9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经过相关的医学检验,这些患者全部符合乳腺良性病变的相关标准,并且排除了严重的精神疾病以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情况。然后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把这些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45例。A组患者年龄在31岁至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04±2.99)岁B组患者的年龄在22岁至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13±3.27)岁。两组患者之间的基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两组患者在进行正式的治疗之前先对其进行良好的超声检查,通过检查确定患者的乳房良性肿物的实际大小以及具体位置,然后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局部麻醉。对A组患者使用传统分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肿物的大小和位置等对其进行有效的切除,在完成切除之后进行良好的加压和包扎处理。对B组患者使用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首先在患者的良性肿物周围行3毫米左右的切口,然后通过超声定位的方式对旋切针及刀槽的位置进行调整,使用旋切的方式将肿物切除,完成切除后进行良好的加压和包扎处理。
本次研究主要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愈合时间等指标来衡量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上述相关指标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记录和统计。
为了保证本次研究的严谨性与科学性,本次研究使用χ2和SPSS13.0统计学软件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患者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明显小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通常情况下来说,乳腺方面的疾病是危害女性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患有乳腺方面疾病的人数不断增加,因此对于乳腺方面的疾病我们要特别重视[4]。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医学领域对于乳腺良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具体来看,手术治疗依然是治疗乳腺良性病变的最好方式。
综上所述,本文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和对比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效果,收集我院的9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使用传统手术和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最终的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明显小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微创旋切术在治疗乳腺良性病变方面的效果更好,该研究结果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是一致的[5-6]。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微创旋切术在治疗乳腺良性病变方面有着十分良好的效果,通过微创旋切术可以十分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促进患者伤口的早日愈合,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王海,南华大学永州临床学院;江拥军,永州市中心医院)
[1]刘发英. 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疗效、疼痛及患者预后的对比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02:34-36.
[2]刘祯.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对比研究[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01:14-16.
[3]李霖源. 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与开放手术在治疗乳腺良性肿块中的对比[J]. 中国医药科学,2016,18:159-161.
[4]金哲敏,沈方敏. 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疗效、疼痛及患者预后的比较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18:81-84.
[5]王婧,陈鑫. 传统切除术与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对比分析[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0,10:7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