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经济研究部
从新榜单看县域竞争新态势
□本刊经济研究部
正因为县域经济竞争力在水平上均衡、在排序上易变,县域要想在竞争中进一步有所突破,需更多从自身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服务体系,优化政策措施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创新环境
在临安市撤市设区后,浙江全省共有37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34个县(其中自治县1个),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发布的关于“县(市、区)经济竞争力、发展潜力和创新力30强榜单”就是围绕着全省89个县(市、区)进行。2016年,这份榜单首次发布就在县(市、区)引起了轰动,而今年这份新榜单未经发布就已被密切关注。县域经济竞争力、发展潜力和创新力已然成为每一个县(市、区)发展最关注的热点话题。
县域之间的竞争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走以GDP为导向的发展路径。为了追求GDP,各类粗放型增长模式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是资源要素的紧缺、自然环境的破坏、产业层次的低端徘徊。正因为GDP评价模式的欠缺,在新的发展导向下,符合新发展理念和地区发展目标的一系列新评价指标体系和排行榜开始被人们所关注。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省经济信息中心推出的“县(市、区)经济竞争力、发展潜力和创新力30强”榜单备受瞩目。
县(市、区)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试图从更加科学、综合的角度对县(市、区)经济竞争力做出评价,主要涉及到区域的产业竞争力、环境竞争力、要素竞争力三个层面。产业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即区域内产业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最直观的指标是产业规模,除此之外,还需兼顾区域内产业的培育发展是否符合新趋势下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是否使区域内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是否使区域内产业绩效有所提升等;环境竞争力是基础竞争力,不仅包括自然环境的改善,还包括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政务环境的改善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备等;要素竞争力是主导竞争力,具体包括资本要素、环境要素、人才要素、技术要素以及要素的使用效率,考察的是区域要素的集聚能力。
经济发展潜力是区域发展的支撑,指标中涉及到了经济增长指数、供给潜力指数、研发能力指数、园区集聚指数、空间区位指数、交通通达指数、环境治理指数、资源利用指数等8个方面,以评估区域发展的势头,潜力优的地区在竞争力上也较强;经济创新力是区域竞争力中的重要评价指标,一个区域创新力的大小关系到区域发展的活力,是未来竞争的重要方面,这里将它分成了创新环境指数、大众创业指数、模式创新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等方面。
随着浙江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向纵深推进,近年来县域间竞争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动区域发展多点开花。一方面,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高速发展,拉动浙江经济新动能的爆发,随着云上浙江、数据强省等战略的推进,大批县(市、区)成为科创大平台或者创新改革试验区,推动县(市、区)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另一方面,浙江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出“10+1”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计划,县(市、区)成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平台载体加快建设。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路下,各个县(市、区)发挥自身产业优势,不断加快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区域竞争显示出遍地开花的崭新局面。
城乡统筹促使区域发展均衡化。浙江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做强都市经济与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并重,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同时随着特色小镇的建设,县域经济活力增强,湾区经济、山区经济开始腾飞。为了使区域发展更为均衡化,浙江正在加快构建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四大交通走廊”,通过铁路、公路、机场、轨道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区域发展不断均衡化。
深化改革推动区域发展环境改善。浙江坚持改革不停步,创新推出“最多跑一次”改革,倒逼各级各部门减权放权治权和优化服务,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省份。各个县(市、区)着力推动区域内的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政务服务,推出一系列符合地方特色的改革措施,尽最大可能打造一个最优的发展环境,从而吸引各类高端要素集聚,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潜力。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地,在过去的几年中,浙江推进绿色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五水共治”,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对于未来五年,浙江又提出了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实现全域景区化建设的新目标。一方面,在绿色发展的战略指导下各个县域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低污染、高效率的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另一方面,优美的生态环境也更加符合中高端人才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吸引人才集聚,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发展潜力和创新力。
在新趋势下,县域间的竞争也表现出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县域排名变动快。虽然这份榜单才发布两年,但有一个显著特点是,榜单排名变动幅度大,各个县(市、区)排名或上或下,名次变化明显。这也说明县域在经济竞争力、发展潜力和创新力方面并不是很难超越的,相反,相较于GDP等考量,县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的转变,形成不一样的发展格局。
二是县域经济竞争力差距在缩小。根据测算的相对分数,县域之间的差距非常小,从第15位至30位分数差距都在小数位上,说明各个县域在发展的均值水平上更加接近,未来资源在县域间的流动和争夺也将更加剧烈。
三是传统制造业强县竞争力全面回升。今年的榜单中发展潜力榜单的变动较大,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强县江北区、义乌区、新昌县等在去年测算的发展潜力中排名较靠后,但今年分别上升了24、16、16位,升至榜单的第5、6、9位,说明传统制造业强县(市、区)等通过技术改造、效率提升以及模式创新等重新焕发出强劲活力。
正因为县域经济竞争力在水平上均衡、在排序上易变,县域要想在竞争中进一步有所突破,需更多从自身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服务体系、优化政策措施,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创新环境。
进一步谋求区域发展特色。各个县(市、区)要根据自身的产业结构、资源要素、区位特征等谋划新战略。这两年,一些县(市、区)在创新战略驱动下表现出不一样的活力。如新昌县去年获批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坚持将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加速培育紧密结合,既坚持发展纺织机械、医化、轴承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同时加快培育生物医药、智能制造、通用航空等领域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仅在发展潜力上有较好的表现,在经济创新力方面也上升了7位。
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各个县(市、区)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服务机制,全面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政府服务不叫不到、随叫随到”优化政务服务,进一步完善企业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更为便利、开放、全方位的综合服务。在开化,政府服务甚至提出“不让企业跑一次”的口号,对重大项目落地派专人驻点、实时跟进、定期回访,让企业感受到最便捷的服务,而这一系列创新服务内容也助推开化在经济发展潜力榜挤进30强。
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创新环境。各县(市、区)要以创新驱动为主导,打造具有创新活力的区域。对符合区域特色的产业领域强化创新扶持,如建立创新基金、发放创新券、提高创新激励等。今年,余杭区包揽了经济竞争力、经济发展潜力、经济创新力三张榜单的“榜眼”,这与余杭区创新战略密不可分。在过去的一年中,余杭区提出了构建全域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实施“365”战略,积极争创全省人才生态“第一强区”,不断提升自身对创新要素资源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