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建筑聚落的营造
——以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马寨校区为例

2017-11-02 00:05尹家琦
中州建设 2017年17期
关键词:校区景观校园

尹家琦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浅谈校园建筑聚落的营造
——以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马寨校区为例

尹家琦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以良好的校园环境与规划设计对使用者的活动产生有益的影响,并将提高学校的教育效率为出发点,本文从校园建筑群体布局、校园规划理念根源、校园景观与建筑聚落以及单体建筑设计与群体布局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对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马寨校区的校园建筑聚落的营造做了初步的分析与总结。

群体布局;校园景观;建筑聚落

大学校园的建筑形象不同于其他性质建筑,它承载着学校的人文历史,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应以功能和空间环境的营造为主,摒弃虚假、造作形式,追求自然清新。本文以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马寨校区为例,从校园建筑群体布局特点、校园规划设计的理念根源、校园景观设计、单体建筑与群体群体组合的关系等方面,对其校园建筑聚落的营造及整体规划设计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总结。

1 校园建筑群体布局的特点

1.1 院落组合式空间布局

河南建院马寨校区内的建筑布局运用了院落的组合手法,沿着主轴线,对称地布置一连串平面呈“凹”字形的半开敞式教学楼。校园聚落形成了以中轴线为主轴线的对称布局方式:中轴线一条明确的主轴线,“主入口—校北门广场—人工湖—门廊—中央绿化广场—图书馆”,顺应了城市地势的走向,东西两侧相对称的是各个系部教学楼。校园以环线组织车流,以中部步行区组织人流,进行动静分区、人车分区、内外分区,体育运动区和北门广场将校园与城市干道分离,隔离了城市的动;从而完成校园环境从外围到内核,由闹到静的逐层过滤。

校园聚落充分结合基地环境条件,对其中所蕴含的环境信息进行充分的解读,从而生发出源于基地的原创建筑。无论是实轴还是虚轴,无论是对称还是非对称的构图,轴线在使布局均衡以及引导空间序列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2 校园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

校园整体规划与设计的思维过程,是多向循环的综合过程,即从建筑设计出发考虑规划,从外部空间结构考虑规划,再反过来从规划要求考虑建筑、景观和外部空间。校园规划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校园特色:在马寨校区规划设计中应传承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校六十年的传统历史文化,并结合马寨的地形特点,营造出属于河南建院的人文精神和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与建筑聚落。

(2)功能分区:学校规模的发展应严格强调校区内各大功能的分区,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学生、教职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

(3)生态环境:应充分利用基地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真正地创造生态校园。

(4)可持续发展:校园生活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校园建筑的变化,在校园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在校区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它与所处地域和场所关系,建立起一套统一有序的内在秩序,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也保持了校园各部分的连贯性及学校本身的统一形象。[1]

1.3 校园建筑群体布局的理念根源

河南建院马寨校区这种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方式不同于现代大多数校园的自由式布局,而是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群体组合的“礼制”思想,因为中国人特别强调群体观念,校园建筑群通过多样化的院落方式,把各个构图因素有机组织起来,包括各单体建筑之间的烘托对比、空间与建筑实体的虚实相映、室内外空间的交融过渡,以形成总体上建筑体量的壮丽和立面造型的丰富,渲染出校园建筑严谨庄重的气氛,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部教学楼产生的明确的归属感,大大提高了场所的可识别性,再与广场绿地和半月形人工湖等景观相结合,又不乏灵动活泼。

马寨校区通过教学楼的围合形成半封闭、或半开放的院落空间,可供学生交流、思考、活动、休息与观察,它与广场、建筑、绿化之间构成了大小相间、相互延伸、相互连贯的多层次、多元化系列空间,以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内容的课内外活动、不同心理行为的要求。环境空间的有效组织,形成了建筑聚落之间的凝聚关系和校园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开放、交融关系,以及由里向外、由北向南的整体动态。[2]

2 校园景观环境布局与建筑聚落相适宜

校园聚落的轴线脉络都是顺应校区的周围环境和公共道路而生,聚落形态则顺应轴线脉络而生。在中轴线上开敞空间的景观环境布局基础上,整体安排师生们的集散中心、亲水空间、广场、步行道路和开敞绿地,同时更要强调不同个体场所的功能、情境与特征,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校园建筑聚落体系。

2.1 亲切有趣的水体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学校教学区的建筑组团呈对称式空间布局,这种空间形态尽管容易实现理性与秩序,但它多少缺乏变化与活力,而水体的可塑性与趣味性可以活跃气氛,打破环境单调感。在校区北门集散中心做出了一个与基地亲密对话的半月形人工湖,同时,由于水只是从平面上进行空间限定,保证了视觉上的连续性与渗透感,因此它也是空间划分的极佳手段。用水体对空间进行限定与划分,多了一份自然感,让人的行为与视线在一种较亲和的氛围中得到控制。(见图1)

图1 水景相映——校园北门的人工湖

2.2 起伏有致的连廊

校园教学楼之间的连廊是校园建筑实体空间与户外开场空间的有机过渡,为校园环境景观形态增加了丰富的空间层次,将“曲径通幽处”的意趣由水平引向立体。朴实无华的墙面,装点了光与影的韵律,不论风雨阴晴,曲折有致的连廊给师生们提供了交流的场所,形成了他们关于校园建筑聚落的意象。(见图2)

图2 教学楼之间的连廊

2.3 多样的景观环境

校园中受到师生们喜爱的活动空间的特点主要是“自然”,而自然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从修建整齐的草坪和成排的树木、水景融为一体的人工湖畔到自然生长的野生植物。各种树木、花园绿地、水域空间,都是提供校园立体空间的良好条件,是师生们生活空间的外延与渗透,而不是校园生活中可有可无的简单补充。这些受欢迎的校园环境的共同特征是构成空间边界的自然元素(树木、灌丛、草坪、流水)部分或全部挡住了周围高大的教学楼和宽阔的道路。师生们在这些自然环境中可以充分地放松,沐浴阳光、小憩片刻、阅读、静思、闲谈或者组织有趣的社团活动。这些活动能有效地减轻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同时令课堂以外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1](见图3)

图3 校园景观环境

2.4 学生的行为活动对校园景观布局的影响

校园生活的主体是学生,不同年级、专业和性别的学生对于校园景观的要求各有不同,因此校园的景观环境布局不能只停留在功能分析、交通关系和项目安排这些范畴内,而应从师生的行为心理和活动特点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使校园环境景观有良好的空间质量和功能性,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环境。

学生在校园中的主要活动都需要来回往返于各类校园设施之间,活动具有阵发性和规律性的特点,比如在上课前和下课后,人流量大而且集中,需要尽量缩短学生到达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体育场、食堂的步行距离。

在保证校园道路畅通的基础上,应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步行环境舒适度和景观需求。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校园建筑的可识别性,笔者对于马寨校区现有的图示标识提一些基本建议。

首先,在校园的北门、东门和环形道路沿线布置校园整体规划示意图,让初入校园者能够快速、有效地熟悉校园环境和交通路线,并且注意日常维护保持。

其次,在主要的校园建筑的主要出入口,靠近道路处布置标有详细名称的标牌,而不是仅用A、B、C……英文字母,从而提高场所的可识别性,并保证夜间照明。

再次,在主要交叉路口和停车场区设置外形美观、简介明确的路标指示牌,避免车辆在校区内绕行、随意停车,可以合理地规划行车路线、实现人车分流。

最后,为了适应当前学生的行为习惯,需要在以上标牌上加上可识别的二维码,利用学校现有的虚拟技术,让学生们更加形象立体地了解学校内各个建筑场所和不同视角下的校园景观环境,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3 校园单体建筑与群体空间的多样统一

校园建筑在个体之间可以不必追求统一风格,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不同使用功能,可以通过不同的建筑处理手法,诠释对大学校园精神的理解,从而反映校园文化的多元性、自由性、兼容并蓄。

建院马寨校区的建筑风格,一方面体现了朴实典雅的传统特色和宁静幽美的学府气氛,与整体环境相协调。另一方面,采用简洁的基本形体构成、丰富流畅的建筑形式、鲜明的色彩对比和虚实对比、富有时代气息的建筑材料及技术等手法,赋予了它清新明快的现代气息。[3]

3.1 平面呈“凹”字形的校园建筑

校区内的建筑多采用集中式布局,建筑群体也以组团的方式组合,减少建筑之间的距离及交通路线。各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楼之间,设有方便的连廊和通道,使各个教学楼在整体上能联络通畅,达到提高交通、交流、沟通之最佳的效率。

教学区作为校园的中心区域,是师生们聚合最集中的场所之一,同时也是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的重要区域,肩负着很强的功能性与展示性。这个区域的建筑设计需要既能满足很强的使用功能,又要能体现大学校园的特色和魅力。

学校的教学区围绕校园的中轴线成组团形式布局。建筑外立面以暖色调为主,各个系部教学楼平面呈“凹”字形,形成围合庭院式内向开敞空间,创造出宜人的系部空间,并通过步行景观轴线和起伏的连廊相联系。

河南建院马寨校区的标志性建筑物——图书馆,在建筑结构上充分运用窗与墙、混凝土与玻璃、竖向与横向、光与影的对比手法,使空间形象显得清新活泼、生动多样。其重叠的围合要素一步步垂直向前凸出,然后凹进,变成对比事物,形成了内外之间的过渡。其立面造型与功能和环境密切结合,外墙面采用石材与凹窗和玻璃幕墙的虚实对比,采用尽可能少的色彩与材料,摒弃为造型而造型的花架子,体现求实的科学精神,突出质朴纯净的美感,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科学严谨的感觉。(见图3)

图3 校园建筑聚落的核心——图书馆

3.2 重塑校园历史的记忆——复建的大礼堂

复建的大礼堂在纪念河南建院六十年历史的同时,也为校园建筑聚落增添了文化内涵,在新的建筑聚落中让大礼堂担负起新的功能,出现在新的位置上,既不否定现在、又能纪念建院的从前,有效避免了马寨校区缺乏历史文化感的缺陷。在立面造型上,要突出大礼堂的沧桑感,营造出墙体自然风化的状态,让学生们体验到历史的积淀,结合建院的文化做一些历史与现代共有的空间,让人回忆、发人深思。

校园生活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校园建筑的变化,对于校园建筑聚落的营造,应理解到它内在的秩序,并不是单纯地落在某个个体建筑的设计手法上,而是反映在它与所处文化地域和场所关系上。这种内在秩序不仅保证了校园统一有序的面貌,而且也为后来出现的众多各具特色的建筑提供了可能的恰当位置。在校园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这种内在秩序保持了校园各部分的连贯性及学校本身的统一形象。

4 结语

校园是学生心中的精神寄托之地,不论贫富贵贱、不论堂皇简陋,只要有了老师和学生,就可以教与学。“人既能在乐园岛中悲惨度日,又能在贫民窟中其乐融融。”[4]某种社会关系或个人特质在更适宜的环境中将使人们达到更大程度的满足感。人们应该尝试着从关注“教室”中走出来,转向关注食堂、宿舍、校园小路,关注“课堂”外的校园生活,许多思考和领悟更可能在课余的时候发生;学校本就无所谓“一流”,把握好自身才是关键,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校园的本源就是为师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场所,在交流的场所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完成了教与学以及教学相长,学生之间进行着思与辨及思辨相生。

在校园聚落的营造中,规划设计与校园建设只是一个起步,师生们在校园里会根据自己的校园意象来演绎他们的故事并将他们的影响渐渐融入其中,以其自己的方式营造出具有河南建院特色的建筑聚落。

笔者期望在河南建院马寨校区接下来的规划设计中,能把更多的关注集中在校园空间级配的组织上,尽量保护基地生态原貌,充分考虑植物多样性并运用地方树种,维护校园与原环境的生态依存,并结合各层次空间的形态和使用模式的推敲,与校园整体交通联系方便,让师生们能便捷地参与其中的各项活动,资源共享,也为师生们的良好交流提供多种适宜的场所,从而提高整个校园在师生们心中的归属感,激发校园活力。

[1]白菡.大学校园景观探求[D]北京林业大学.2004.6.

[2]李宁.建筑聚落介入基地环境的适应性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7.第1版.140-145.

[3]尹家琦.当代校园规划设计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3(13).

[4][美]凯文·林奇著,林庆怡、陈朝晖、邓华译.城市形态[M]华夏出版社.2001.71-72.

尹家琦(1983—),女,河南平顶山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

2017-08-23

猜你喜欢
校区景观校园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TheStudyofGenre
ENSAE学院巴黎萨克雷校区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