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立强 张善雳 曾德华 陈俊 龙琴琴 张春萍
350025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病理科(翁立强、张善雳、陈俊、龙琴琴、张春萍);福州总医院病理科(曾德华)
Paget样网状细胞增多症一例
翁立强 张善雳 曾德华 陈俊 龙琴琴 张春萍
350025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病理科(翁立强、张善雳、陈俊、龙琴琴、张春萍);福州总医院病理科(曾德华)
患者男,42岁,左侧上肢皮疹伴痒4年,于2015年9月21日来我院就诊。4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前臂近肘窝处出现一处红色斑片,约蚕豆大小,伴瘙痒,未予处理;但此后皮疹缓慢扩大,遂自行予皮炎平等药膏外涂,皮疹瘙痒症状可改善,但消退不明显,仍持续扩大、增厚。患者平素体健,否认家族中有恶性肿瘤病史或类似疾病者。
体检:各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皮肤科检查:左前臂屈侧近肘窝处可见一8 cm×6 cm大小暗红色斑块,境界清楚,边缘略呈堤状隆起,皮疹上覆少量白色黏着性鳞屑,不易刮除,Auspitz征阴性。皮损质地略硬,无明显触痛。腋窝等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见图1。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生化全套、凝血四项、肺部CT、全腹B超等检查均正常,结核菌素试验(-)。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表皮内可见Paget样细胞浸润,多数呈巢状分布,细胞体积大,核深染,形态不规则,胞质丰富,可见核周空晕,并见大量有丝分裂象,真皮浅层可见大量淋巴组织细胞呈苔藓样浸润,见图2。免疫组化:CD2(+++),CD3(+++),CD4(++),CD5(++++),CD8(-),CD45(++++),CD30(+++);T细胞内抗原⁃1(+++),Ki⁃67(30%~70%)阳性;CD56(-),CD20(-),穿孔素(-),CD1a(-)。结合临床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Paget样网状细胞增多症(pagetoid reticulosis)。治疗:确诊后转外院行放射治疗。6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诉皮疹消退。
图1 患者左前臂屈侧8 cm×6 cm暗红色斑块,境界清楚,边缘略呈堤状隆起,皮疹上覆少量黏着性鳞屑 图2 皮损组织病理2A: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表皮内可见Paget样细胞浸润,多数成巢分布,真皮浅层可见大量淋巴组织细胞浸润(HE×40);2B:肿瘤细胞多数呈巢状分布,体积大,核深染,形态不规则,胞质丰富,可见核周空晕(HE×200)
讨论 Paget样网状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少见的蕈样肉芽肿变异型,临床表现为孤立性斑片或斑块,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增生的表皮内Paget样细胞显著浸润,单个或巢状分布。浸润细胞体积大,核染色深、形态不规则,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常见核周空晕。本例患者临床表现类似斑块状银屑病,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容易区分,诊断Paget样网状细胞增多症明确。通常首选放射治疗或外科切除。李铁男等[1]用CO2激光手术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成功治疗1例局限型Paget样网状细胞增多症患者,随访2年余,疗效满意。
[1]李铁男,王珍,白英华,等.CO2激光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局限型Paget样网状细胞增多症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48(12):886⁃887.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5.12.016.
张善雳,Email:zsl2019@sina.com.cn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7.02.019
2016⁃03⁃10)
(本文编辑:尚淑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