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课外阅读初探

2017-11-01 22:21张娟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读后感课外阅读差异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定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那么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和指导课外阅读呢?

一、寻找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指导孩子开展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读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立足点应该从孩子出发,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选取阅读材料。

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而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等,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

二、追求课外阅读的理想方式

有了好书,孩子们感兴趣的书,接下来我们应考虑孩子们应该怎样读书?

1、开放性的阅读方式

课外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是根据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对待孩子的阅读方式,我们应持宽容的态度。因此在指导课外阅读时,我们可采取教师开列书目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开列书目是为了通过阅读摄取全面的文化养料,这些书籍的内容应涉及人文及自然学科等诸多领域;而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是为了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更好地发展他们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自身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2、放松阅读负担

结合课外阅读,作相应的摘抄、写读后感,这是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时常作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为检测孩子们的課外阅读成果和提高写作水平,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应付了事,事倍功半。我认为,在课外阅读中,可以提倡作摘抄、写读后感,但不能强求。我们应努力引导和保持孩子的阅读热情,让孩子在一身轻松的状态下,主动积极的阅读中,启动思维、激发情感、有所理解、有所感悟,而不要使学生由于读后感而形成无形的压力,使课外阅读陷入干涸的沙漠。当然我们可以在孩子感兴趣的前提下,让孩子作摘抄、写读后感,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诵会、讨论会、表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显露个人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展示精彩纷呈的知识信息世界,在学学、玩玩、练练中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习惯

叶老曾说:“阅读和习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进行课外阅读,要努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行为,贯穿于整个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得到有序、有恒、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从而成就一生。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阅读习惯不只是阅读的方法、阅读的风格,更重要的是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

四、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独特体验

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行为,一个人的阅读理解会受到他的个性、阅历、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对课外阅读的解读一定会存在差异,有时这种差异会很大。面对课外阅读中存在的体验差异,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即认为这种差异是正常的、合理的,是孩子全身心投入阅读的成果,其中包含着孩子真的思考、真的体验、真的感悟;同时,我们也应该有明确的态度,即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并且要支持鼓励在课外阅读中的体验差异。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是鲜活的、有个性的,才能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

张娟,山东临沂第三实验小学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后感课外阅读差异
相似与差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