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小学习作评价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评价模式,从而提高习作评价的有效性。
一、评价中结合学生情况,尊重学生的特点
小学阶段,学生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尚未成熟,在写作过程中会出现与成年人表达不同的地方,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否定,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他们的语言特色和审美体验,以此为学生提供表达真情实感的机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因此教师在习作评价中必须结合学生情况,尊重学生的特点,以此保证习作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真正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三、四年级写作训练中,教师为学生设置了《小猫移民》的题目,要求学生观察刚出生的小猫,描写他们活泼可爱的形态和小猫活动情况,并充分发挥自身想象,以表达小猫可爱之处。在习作评价时,教师会发现学生所写的内容会有很多“趣味不足”的地方,这时教师应转换评判标准,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出发评价学生的习作,避免窄化“有趣”的范围,将“有趣”与“有意义”“有价值”相关联,而是在评价中感受学生的语言特色和观察角度,体会孩子眼中的世界,以此给出中肯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想象力和天性,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
二、评价中运用多种方式,保证效果的多元化
通常情况下,在传统小学习作评价过程中,教师以自身为主体对习作进行评价,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和需求,从而导致评价的片面化,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创作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所顾虑,不能表达自身真实的感受。因此在具体评价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多元化原则,以此保证评价的全面性。例如在“那是一次______的尝试”评价中,教师先确保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学生和家长均纳入到评价过程中,要求学生自身、学生之间和家长对习作进行点评,教师在收集上述意见后进行具体的评价。并且在评价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使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运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等方式,其中在书面评价中教师可以“符号”或者“图形”代替文字,比如可用太阳代表“语言组织能力”,用星星代表“创意”,针对学生对“尝试”界定和描写进行评价,以形象和量化的图形代替枯燥的语言,从而使得学生认真对待评语,并唤起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充分发挥了评价的作用。
三、评价中合理运用评语,提升评价的指导性
新课程标准改革过程中对教学评价提出了明确的规定,教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必须明确表达出对学生习作优点的肯定,并且注重表扬习作中的创新性和富有个性之处,与此同时也要对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说明,引导学生正视自身的不足,并在练习中进行改正。例如在“我的爸爸妈妈”习作评价中,教师以“实事求是”为原则给出相应评语,在具体评语设计时紧密结合学生的写作内容,避免出现“看过你的作文,我觉得你真的很优秀”“你的作文像是一篇流水账,毫无情感和新意可言”这类假大空的评语,而是在了解学生的写作内容后,举出学生习作中的亮点或问题,以此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比如教师可运用如下评语:“通过阅读你的习作,我可以感受到你对父母的爱,在字里行间也能感受到父母的慈爱和勤劳,其中‘咯咯地笑‘扑进怀抱等词用的很传神,但可考虑调整一下作文叙事顺序,以此保证习作脉络清晰简洁。”通过这样的评学,学生可清楚地了解习作中的优点和问题,同时给出调整意见,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
四、评价中聚焦习作主题,有效突出评价重点
在习作评价,不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作品面面俱到的点评,但必须突出重点,以此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真实水平,为日后练习指明方向。因此在具体点评中,教师可创新点评方式,通过聚焦习作的主题,提升习作评价的有效性。例如在评价“他和她”评价时,教师把握“人物描写”这一主题,并采取对比的方法进行评价教學,首先教师选择学生习作中的相关句子,以“她不矮不胖,长着圆圆的眼睛,短短的头发,小小的耳朵”为例,教师针对这句话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句子为“她高高瘦瘦,虽然近视眼但是眼睛很大很圆,一头短发露着小小的耳朵。由于视力的原因,高个子的她却坐在最前面。”通过对比,学生更加清楚明白。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视角出发审查习作内容,并针对具体情况创新评价方式,调整评语内容,以此保证评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聚焦主题,以此结合实际内容开展有效的评价教学,为学生指明练习的方向。
高红梅,甘肃山丹县东街小学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