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作为周秦文化发祥地的宝鸡,在打造市区精品旅游景点,改变旅游“东热西凉”态势方面成效卓著。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石鼓阁、周秦文化示范区等堪称是大制作、大手笔。鉴于市区旅游景点南多北少,人气南旺北寂的状况,《宝鸡社会科学》编辑部主任、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宏波建议,复建陈宝祠,彰显秦文化。
一、秦人第一祠,典型秦符号
秦文公四年(前762年)到千渭之会,占卜营邑建设陈仓城;后又因获得“若石”设立陈宝祠。汉代仍然把陈宝祠作为国家祭祀的内容。《史记·封禅书》:“唯雍四畤上帝为尊,其光景动人民唯陈宝。”陈宝祠作为秦文公在千渭之会建立的祠庙,已故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说它“享祀之久,海内无二。”现在的陈宝祠虽改易了地方,仍在代家湾陇海铁路近旁的台塬上。从秦襄公受封为诸侯开始,以建设时间早、祭祀延续久、社会影响大来衡量,陈宝祠无疑可以称为“秦人第一祠”。
二、文化现象,众说不一
关于《史记·封禅书》“光景动人民唯陈宝”,一般认为是“祠光表神”、“祥应陈宝”;有人解释为陨石现象;网上甚至有人认为是最早的UFO。对陈宝祠蕴含的主观认知,有图腾崇拜说、宗庙祭祀说;也有人认为与汉宣帝时代的“碧鸡”类似。
三、文物名胜,神奇传说
陈宝祠是关中的文物名胜,东汉张衡《西京赋》、晋潘岳《西征赋》、唐王勃《九成宫赋》、唐李子卿《九成宫初秋应诏》、唐玄宗《幸凤泉汤》等,都曾吟咏提及。由陈宝祠衍生出来的“成王称霸”(秦穆公获雌鸡称霸,汉光武得雄鸡成帝王)以及陈宝夫人与叶公子高千里神会的引人入胜故事,在梁刘孝威《正旦春鸡赞》、陈徐陵《斗鸡》,以及明清和近代文人诗词中引述,也在民间口耳相传。
四、“宝鸡”名称的真正来源
至德二年(757年)唐肃宗“以昔有陈宝鸣鸡之瑞”改陈仓县为宝鸡县,陈宝祠是“宝鸡”名称的直接来源,是“陈仓”与“宝鸡”的交接点。
五、城市历史,重要节点
如果按文献有征、年代确切、市区界内三条标准来衡量,秦文公在千渭之会的代家湾地区建立的陈仓城应是宝鸡建城史的开端。以千渭之会作为地域空间,秦文公先建陈仓城、又建陈宝祠都是宝鸡建城史和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陈宝祠与陈仓城、千渭之会,“暗度陈仓”与明修栈道以及大散关都有着历史的联系。
“陈仓”与“宝鸡”贯通交接、密不可分。陵塬上李茂贞墓所在地,五代时期叫宝鸡县陈仓里,可见,在陈仓县改为宝鸡县之前,这里应该叫陈仓县陈仓里。解放前,清姜河以西地区叫云栈乡,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翻越秦岭的栈道有关。进入新世纪,宝鸡市扩县建区,原宝鸡县又改作陈仓区。陈宝祠在城市发展史也留下印迹。1949年以前,斗鸡台地区叫陈宝乡,名称来自陈宝祠。
六、旅游华章,市区亮点
从千渭之会整体开发着眼,设计复建陈宝祠,有助于形成南有“中华第一古物”石鼓阁、北有“秦人第一祠”陈宝祠的秦文化旅游格局,拉动市区渭河以北的旅游人气。
据张锦秋先生介绍,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等均未在原址复建。因此,建议在千渭之会的范围之内,选择在蟠龙塬端复建陈宝祠,与这里的“陈仓遗韵”牌坊,原来的陈宝祠、历史上曾经的陈仓城相呼应,与千渭之会的地理空间相融合;借助蟠龙塬高亢的地势,通过增益规制,突出特色,融古开新,使陈宝祠成为标志性建筑;复建陈宝祠,通过刷新一点,照亮一片,吸引市区的旅游线路向北伸展,带动旅游产业均衡发展;复建陈宝祠,可以连接“陈仓”的往古历史,展示“宝鸡”的发展成就;复建陈宝祠,使之与宝鸡市行政中心已有的人文景观,成为“古陈仓、新宝鸡、幸福城、生态市”的鲜明标志;复建陈宝祠,可以整体提升周边业态,借助陇海线增强宝鸡形象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七、挖掘创作,展示内涵
创作“非子牧马”雕塑,提示千渭之会历史上水草丰茂的生态环境;创作大型雕塑“秦文公东猎”,表现秦人开拓进取的精神。逐级申报“称王成霸”、陈宝夫人与叶公子高的传说为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立碑标识秦文公陈仓上城,汉魏陈仓下城遗址;同时开展陈仓城的军事地理、著名战例和有关历史人物研究。研究鄜畤祭祀,研究千渭之会、千渭之间与秦人发展。对有价值的内容内涵进行动漫、影视开发和形象广告。将宝鸡汽车站的“若石”标志,移置陈宝祠的复建地,在原地新立“渭阳”纪念石,书刻反映秦康公送晋文公回国的《诗经·秦風·渭阳》,展现宝鸡历史上便捷的水陆交通。另外,唐肃宗改陈仓为宝鸡的历史和民间传说;宝鸡城市标志是“鸡”还是“凤”的争论;千渭之会自然优越,人文汇萃,西周人在此遗留重宝,秦文公在这里建城,宝鸡行政中心在这里迁建;代家湾生态园建设,《宝鸡赋》征文等,都可以作为陈宝祠内涵宣传、形象塑造、组合开发的重要资源。
八、建立制度,培育活力
硬件建设易,培育活力难。陈宝祠建成后,要联合学术团体、资深学者和策划机构,持续开展学术研究、宣传营销、创意开发、综合展现、市场运作等工作,为陈宝祠开发、发展注入智慧和创意的活水。当前可以开展的工作有:广泛收集资料;进行课题研讨;制定建设规划;组织设计招标;研究相关机制。
作者简介:王宏波,陕西社科院宝鸡分院特约研究员,宝鸡市社科联副研究员,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