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建清
摘 要:目前,核心素养的提出引起了人们对教育应该培养怎样的人的再一次深层次的思考,而数学在小学教学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亟须思考和探究的重大问题。文章作者主要就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发表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核心素养
近年来,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凡事都充满好奇,乐于挑战,喜欢探究未知事物的奥妙。为此,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特点,为其创设问题情境,充分挖掘他们的认识潜能,并鼓励他们不断探索,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素养[1]。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数学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创设小朋友到商店购买零食的情境,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模拟购物情境:小明在购买5角的橡皮擦时数出5个1角的硬币,小红在购买1元的笔记本时数出10个1角的硬币。如此学生便可体会到10个1角便是1元,并且得出1元=10角这一数学常识。与此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换币、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其对人民币的了解,并掌握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2.逐步形成数感,培养核心素养
数感主要是指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对数与运算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其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并能够使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够在实际的情境中理解各个数的大小关系,可利用数的关系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对各个运算结果进行合理解释。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重点在于运算顺序的确定,通常掌握了运算顺序,便可顺利得出计算结果。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循序渐进地推进混合运算教学的开展。教师可以先设置只有乘法或者除法的混合运算,让学生掌握乘法、除法的运行基本规则。如“3+4×5=?10-2×3=?”这样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也就是基于前期教学的基础,让他们理解乘法优先于加法与减法后,教师再将除法的运算规则融入混合运算当中,如“8-8÷4=?6+6÷2=?”待学生掌握后,教师将乘法与除法混合起来进行教学,如“9÷(1+2)+3×4=?”,这样的教学安排基于照顾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保持他们持续的学习热情,从简单易懂的知识入手,渐渐深入,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逐步增强学生的数感。
3.增强数学技能,培养核心素养
基础概念是小学数学的核心,其涉及的公式、法则、性质、规则等构成了小学数学知识的基础,而运算、图画、测量则属于数学的基本技能。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識结构,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认知之后形成数学思维模式,掌握数学概念和结构二者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形成数学思维。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这章时,有如下习题:“游乐场中一辆小货车有3节车厢,每一节车厢中可以坐5个小朋友,该辆小货车总共可以坐多少个小朋友?”为了帮助学生解答该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软件给学生播放相应图片,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解答问题,如此便可以不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4.开展实践活动,培养核心素养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因此,离开了实践,数学教学活动也将苍白无力。小学数学开展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很大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项资源,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教学[2]。例如,在教学《直角、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这节知识时,其中一个重要知识点便是角的大小同两条边的长度无关。个别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此时,数学教师便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该知识点,让学生运用不同的纸张裁剪出正方形,随后将学生裁剪的正方形收集起来,学生便可以发现这些正方形的大小不等,但是它们有个共同点:四个角均为90°。这种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逐渐理解、渐深化知识点。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紧紧抓住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国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7):42-45.
[2]刘晓萍,陈六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6(4):42-45,48.
(作者单位:湖南省临武县土地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