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焘阳 蒋杰
摘 要 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这些成果中代表性的有“五位一体”总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同时,党的理论创新具有发展性与时代性并存、实践性与群众性同在的特点。党的理论实现不断创新,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十八大 “五位一体” “四个全面”
作者简介:蒋焘阳,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蒋杰,法制与社会杂志社。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066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理论创新方面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形成的党的理论创新系列成果是全党智慧的结晶,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 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内容
十八大以来,为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前进方向,党和国家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党和人民在发展过程中明确了两个选择,一个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另一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执政理论,而这些代表性的理论更有利于我们实现这个崇高的目标。
(一) “五位一体”总布局是重要支柱
“五位一体”总布局思想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支柱,其提出是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不断探索过程中形成的,经历了从毛泽东同志最初提出的“两手抓”到“三位一体”,发展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各个时期的思想都是以当前的基本国情为依据的,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更加科学和丰富。习近平同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强调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状态,保住“绿水青山”。“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遵循了社会发展规律,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总结,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明确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和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重要保障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指导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在马克思主义立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成果,使得在当前及今后的时期,党和国家的追求方向和工作重心更加清晰严密,对社会主义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重要保障。2014年12月,习近平同志于江苏调研時第一次将“三个全面”上升为“四个全面”,具体内容是在不同场合下提出来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012年11月,党的十八会议上提出的,会议指出经济协调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总体质量、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等目标,从而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确立的,“全面”体现在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方面。全面8依法治国是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特别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并保障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时,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10月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严肃党内作风和纪律,实现自我提高。这些战略思想布局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现代化事业取得辉煌胜利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三) 五大发展理念是精神实质
五大发展理念是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式,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和飞跃,在社会主义发展全局中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更是发展过程中的着力点,并写入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创新是发展的动力,贯穿于党和国家的一切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工作中,包括理论、文化、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协调是发展的基调,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各个重大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各部分协调发展。绿色是发展的底色,绿色发展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前提之下,坚定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开放是发展的大事,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之下,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非常有必要,因此,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顺应经济、融合世界市场,实行互利共赢战略,从而促进国际国内秩序平等公正、民主和谐发展。
二、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特点
(一) 发展性与时代性并存
由人类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可知,任何理论都是在已知成果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而十八大的理论正是对已有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自觉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马克思根据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活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提出了无产阶级执政的基本原则和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的根本依据。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新观点新理论,为我国党的理论提供借鉴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我党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党在执政理念在继承过程中得到了发展,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执政理论。这些新的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认识,并在新的认识基础之上对我国各个方面作了全面部署。首先,习近平同志在考察河南行程中,“第一次对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作出重大判断。” 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等。其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为加快法治社会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次,我国历来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后,在面对日益发展的社会和不断出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政府反复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最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也面临着自然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紧缺、生态系统失衡退化的严峻趋势,对此政府适时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理念。endprint
(二) 实践性与群众性同在
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密切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总结的经验教训和对未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出的展望。在面对当前深刻变化的国情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党中央并没有畏惧,而是坚定理智领导全国人民正确分析形势,做出这个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和发展方向,努力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十八大以来,党特别重视实事求是,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摆脱不合时宜的体制和教条式、形而上学的桎梏,通过实地考察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经验表明,党领导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从根本上来说,是坚持实事求是,制定并贯彻合乎中国实际国情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应当重视的根本要求,更是党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我们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并发展真理。”
我党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作用,善于通过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来推动历史的前进,坚持做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维护者,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提到:“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 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确保党制定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执行,在党的先锋队作用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努力争取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显得十分关键。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目的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同时应当将其作为一切建设事业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着眼于全局,把人民的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以人为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特别注重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十八大以来,党的执政理论无论是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群众。
三、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意义
(一)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中国特色和风格的社会主义,回答了在中国应该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什么样的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围绕这些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是具有中国特色风格的处事原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論体系注入了鲜活力量、宽阔了视野。党的理论创新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通过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来保障。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党要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牢记实干兴邦,做到艰苦奋斗、顽强奋斗、不懈奋斗。党在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时,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价值和利益,注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希望通过大力发展经济社会,以此保障人民公平地享有民主,实现社会公平。
(二)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思想武器
十八大以来,党在适应时代、发展社会主义过程中提出来的系列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是实事求是,根据新问题提出来的新对策、新诉求。理论创新的永无止境性是随着不断的实践活动和人们认识真理的永无止境实现的,随着不断的实践和探索,理论创新为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开创了新局面,指明了新方向。党的理论创新包括很多方面,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的建设,党的理论创新进入到一个新的活跃期。这些具有深远指导意义的战略布局、科学理论、方针政策,精准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了涉及发展的实际现实和重大理论。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理论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了新局面,并为进一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南和理论基础。我们要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党的理论思想为指导,深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充分利用理论的思想武器,有利于我们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时更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更进一步发展。
(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党的理论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首先,党的科学理论是属于意识形态中的上层建筑部分的科学理论,是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科学规划。党的科学理论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但又超越实践,对实践经验的批判性反思和规范性矫正,并进行精神性的引导。党的理论创新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视精神力量的作用,在实践探索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但是我们要始终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保持强大持久的战斗力,勿忘初心和共同理想。其次,这是由理论创新的本质和特点决定的。党的理论具有与时俱进性和创新性,是在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理论,其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发展的多个层次,具有实践性和全局性,是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道路上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面对社会思想文化交融形势下各种价值观的较量,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特点,不断实现党的理论创新,对于巩固党的理论思想的指导地位,对于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注释: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求是.2007(21).3-2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77.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9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3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