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养老机构成本控制与融资对策探析

2017-11-01 06:56陈秋霖陈星宇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成本控制建议

陈秋霖+陈星宇

摘 要:以民办养老机构的成本控制与融资对策为主要研究点,将民办养老机构成本的构成因素分成土地或者房屋使用费用、养老机构的维修费用、水电煤等基本费用、人工费用这四大部分。对当前民办养老机构的融资现状与问题进行介绍与分析,指出这其中存在的内源性融资不足、外源性融资渠道闭塞以及第三方融资服务匮乏的问题,结合这些问题,从多年的工作经验出发,对于民办养老机构成本控制和融资提出相应的建议,包括健全融资体系以及完善融资服务机制两大方面。

关键词:民办养老机构;成本控制;融资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5-0076-03

引言

随着“银色风暴”的来袭,人口老龄化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化问题。根据《中国老龄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截至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已经增加到2.3亿,人口老龄化比重高达16%[1]。此外,伴随着我国社会中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我国的主要家庭类型将会以小型化家庭为主,养老负担大幅增加,对于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提出了重大挑战。所以,当前社会福利推进的形势下,我国的当务之急可以说是充分吸收多种社会力量,开办各种养老机构,缓解我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养老难的问题。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民办养老机构正在面临着资金问题的困扰,而且已经影响了其正常运营。

一、民办养老机构成本的构成要素

第一,土地或者房屋使用费用。这部分费用在民办养老机构运行费用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有时高达70%。这是由于公办的养老机构属于国家所有,在土地使用方面享有优惠,在这方面的费用基本为零,但是民办养老机构则不同,他们在土地的获得中主要以招、拍、挂等竞争方式进行,他们必须承担这部分的高额费用[2]。然而,当前我国房价普遍较高的情况下,民办养老机构很难有足够的资金用来购买土地,所以,他们多是以土地租赁的形式获取使用权。

第二,养老机构的维修费用。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养老机构,在运行过程中,都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例如对于相关设备的故障检查与修护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持。通过笔者的实地调查发现,多数民办养老机构的维修费用包含房屋、设备的维修、固定成本以及对外工作的维护等。这一点,民办和公办和养老机构是相同的,这都是在固定成本的范畴之内。

第三,水电煤等基本费用。与维修费用一样,水电煤也是养老机构的固定成本支出。国家有关政策对于公办养老机构的水电煤等费用给予了大量的优惠,但是这些政策对于民办养老机构并不适用。同时,民办养老机构中对于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采购也是一项很大的费用支出,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物价上涨较为严重,所以通过物资采购合理化也是民办养老机构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

第四,人工费用。民办养老机构的人工费用主要包含以下人员的费用支出:管理人员、保洁、厨师及护工。当前全国范围内出现了高级技工人员的紧缺,同时各养老服务体系也在迅速发展,这种较为尖锐的矛盾越发严重,使得人工费用成本不断提升。甚至在提升工资待遇的前提下,民办养老机构中的护工人员仍然短缺。

总而言之,我国的民办养老机构中运行成本高、资金短缺已经发展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各民办养老机构的持续发展受阻,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科学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二、我国民办养老机构的融资现状与问题

(一)内源性融资不足

所谓内源性融资,主要针对资金的来源而说,指的是企业在资金获取中主要是来源于自身内部,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企业留存收益、固定资产折旧、应收账款和家族内部出资等等[3]。

根据优序融资理论的观点,信息不对称、而且必须对交易成本予以考虑时,如果采用外部融资的方式,因为需要你支付利息、股息等多种额外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同时,权益融资会使得企业负面信息增多,此时内部融资成为最合适的融资方式。因此,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应该按照内部融资、负债融资以及权益融资的优先级来开展。

就养老机构而言,其具有产业投资回报周期长、资金周转困难的特点,导致其内部资金累积较少。养老机构在建立之初就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种资金供求中的矛盾导致民办养老机构内源性融资比较困难。

(二)外源性融资渠道闭塞

对于民办养老机构而言,他们的外源性融资渠道普遍不多,不仅直接融资困难,而且来自银行方面的间接融资也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国的民办养老机构中,主要的外援融资包括如下两个方面:首先,来源于政府财政资金的资助。但是,实际状况为,中央层面出台的财政资助政策下达到地方政府后,往往不能够得到有效执行,无法进行有效的资金分配,使得民办养老机构得到的政府资金很少。此外,在政策执行方面滞后严重,政府部门的资金往往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够落实,有时甚至在机构投入运营后三年时间内才到位,无法解决民办养老机构资金紧缺这一迫切的问题[4]。其次,来源于银行融资,但是受到民办养老机构无抵押、担保难问题的限制,这一融资渠道也很难走通。同时,受到民办养老机构自身局限性和行业发展经验的限制,他们基本没有采用一些直接融资方式,如股票融资、风险投资以及债券融资等。

(三)第三方融资服务匮乏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养老产业融资服务机制并不健全,这就导致了信息传递受阻,使得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银行方面在业务处理的过程中,选择不科学,真正迫切需求融资的民办养老机构很容易被排除在外。

一般情况下,融资服务机制要想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必须具备及时性、全面性以及便捷性等特征。这种特征下,如果民办养老机构发出融资需求,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合适的融资服务机构为其展开高效的融资服务。融资过程中,通过服务机构为民办养老机构提供的担保、法律、咨询以及会计等全方位的服务,做到有针对性,可以为其探寻出最为科学的融资渠道。然而,我国当前民办养老机构在融资服务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包含如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服务机构数量不多,而且质量较低,无法开展高效的融资服务。目前,我国的融资服务机制并不健全,各融资机构还有待发展,他们能够提供的服务有限。各民办养老机构规模普遍不大,其中融资方面专业人才缺失,因此,在融资过程中必须借助外部专业的咨询体系。与其他大型服务机构相比,我国的融资服务机构普遍收费较高,受到我国实际发展现状的限制,要想找到真正收费低而且服务好的融资机构非常困难。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在服务机构的选取中存在很多困难。其次,政务性服务无法及时到位。从性质上来看,民办养老机构属于民办非企业,产业自身充满了公益性以及社会性特征,这就导致他们在缺乏政府担保时很难得到银行贷款。此外,民办养老机构在于政府有关部门交流时,往往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通病。分析其根源,与我国当前行政体制存在很大的关系,政府部门对于民办养老机构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致使有关政策下发不及时。同时,民办养老机构在我国目前正在处于起步阶段,不仅缺乏经验,而且规模较小,难易引发政府部门的重视,延误了政务服务的落实[5]。所以,对于我国多数民辦养老机构而言,他们发展异常困难的根源就是政府部门财力与政策支持缺失。

三、加强民办养老机构成本控制与融资的对策

(一)完善融资服务机制

1.建立与完善政府支持体系。在支在民办养老机构的融资方面,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应该完善立法,确保科学合理前提下,制定一系列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二是政府部门应该增加对民办养老机构的预算,推进相关政策的落实。当前相关法规明确指出,凡是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企业,其资产、土地出让与划拨等都无法当作抵押贷款。由于民办养老机构在我国处于创办初期,本身就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大大降低了其创办的积极性,这一问题在我国民政事业改革试验区温州得到了彻底改善。实际上,我国于2013年便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其中就民办养老机构的融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政府应该增加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财政支持。截至目前,政府有关养老的专项财政支出仍然是零。然而,养老是民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社会的和谐稳定息息相关。该事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加大政府部门的财政投入,能够有效推动产业走向成熟,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流入[6]。甚至从发展的眼光看,能够带动就业,推动国家经济稳定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成立专门用于支持养老事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同时,地方政府部门也应该对中央层面的政策进行有效落实,避免该项资金挪作他用。

在民办养老机构的税收方面,政府也应该予以适度的优惠。通常情况下,养老具备明显的正外部特性,对他人和社会有益,它提供的产品公共特征显著,应该由政府提供。养老应该是政府应该履行的社会服务职能,尤其是在其起步阶段,更应该在税收政策方面予以优惠,从而弥补市场方面的失灵,降低民办养老机构的负担。

2.加速推进民办养老机构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民办养老机构在融资过程中之所以非常困难,与其信息不对称、建设不规范都是密不可分的。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本无法从企业内部获取有效信息,也就对其真实情况无法掌握,因此,在处理来自民办养老机构的贷款申请时,表现得非常慎重。这充分表明建设民办养老机构信用评价体系的重要性。要想切实建立起这一信用评价体系,首当其冲便是对信用评价机构的确定。一般情况下,信用评级机构的设立都会经过一个完善的过程。首先从行业的成熟程度、成本收益对比、信息充分性等进行考虑,在成立时可以通过政府多个部门的协调。市场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可以将社会评级机构引进。在实际展开业务操作时,评级机构必须制定并遵循统一的行业评价标准,为了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对规范程序进行规范。而且通过信用评级体系的建立,可以进一步形成倒逼机制,迫使民办养老机构在运营以及管理过程中更加规范。

融资机构通过信用评级体系的建立,能够全面掌握民办养老机构的信用状况,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困难,解决融资中的一些问题。

(二)健全民办养老机构融资体系

1.推动银行业务创新,发挥银行主渠道作用。作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银行在融资中的潜力应该被发掘出来。目前,我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企业融资的主流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以银行展开间接融资。尽管民办养老机构在银行融资中充满坎坷,但是这仍然改变不了银行是其主要的融资渠道之一这一事实。要想推动我国民办养老机构融资,必须丰富其融资渠道,并强化银行主渠道的作用。以适宜的政策银行以及平台的搭建凸显中小企业融资中银行的主渠道地位。例如,通过有关政策的引导,各商业银行纷纷组建了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开创出大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新局面。此外,发挥银行的主渠道作用,还需要银行方面以及民办养老机构方面创新融资工具。对于民办养老机构而言,可以充分借鉴中小企业融资成功的经验,以抱团、集合担保贷款的形式融资,充分运用银行针对中小企业开创的新业务。

2.灵活运用融资工具,鼓励民办养老机构积极上市股权融资。直接融资由于其成本更低、周期更长等优势而广受资金需求者的欢迎,为此,民办养老机构可以充分运用直接融资的方式。我国历经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多层次资本体系。对于民办养老机构而言,应该从自身的规模与特征出发,选取适合自身的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对于部分规模较大、效益不错的企业比较适合在主板市场上市。但是我国的民办养老机构多为中小型企业,比较适合从三板、四板市场进行上市,通过股市进行融资并拓展规模。等待时机成熟,便进入二板市场。民办养老机构在步入成熟期以后,方可进入主板市场。所以,要想推动转板进程的顺利实现,必须以互联互通的多层次资本体系做保障[7]。

然而,就当前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状况而言,其融资条件比较严格,特别是在财务方面的标准较高,将很多民办养老机构拒之门外,无法满足其融资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为养老机构和投资者的对接创造条件,保障机构融资的便利性。

3.多方面引入社会资本与公益基金。我国的民办养老机构虽然带有一定的盈利目的,但是其公益性质与社会性同样较为明显。为此,民办养老机构可以同知名大型公益基金合作,建立公益基金支持的公益项目,以获取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资金。特别是在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用地与自建房屋方面,如果能够赢得公益性基金支持,其运作过程中便会免受由于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影响,从而为入住的老年人带来实惠。

(三)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民办养老机构

作为丰富和发展养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资本的加入能够有效缓解养老机构资金匮乏的现状,提升其整体运营效率。主要通过如下两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对民间资本投资养老产业的性质予以界定。尽管民办养老机构以盈利为目的,但是仍然无法摆脱自身公益性的本质,在民间资本注入后,养老产业的整体发展能够更加科学健康。第二,应该为民间资本融入创造适宜的环境。对于政府部门而言,为了使得民间资本融入更加便利,应该注重对民间融资的积极引导。目前为止,我国的资本市场并不完善,特别是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我国的融资环境。所以,政府部门更应该注重其引导职能的发挥,以详细的政策来为民间融资创设适宜的环境,使得民间资本投资有充足的政策保障。此外,还应该注重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加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注重对于民间资本长处的发挥,以基础设施的完善来不断提升老人的幸福指数,确保养老产业整体发展的资金充足。

参考文献:

[1] 毕素华,陈如勇.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的若干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25-128.

[2] 范西莹.人力资本视域中的我国民办养老机构效能与优化路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158-163.

[3] 黄健元,谭珊珊.江苏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困境及出路[J].西北人口,2011,(6):55-58,63.

[4] 陈雷.民办养老机构优惠扶持政策实施评估研究——基于公平性与有效性视角[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4-71.

[5] 马庆,魏彦彦.浙江省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困境与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3):44-48.

[6] 黄佳豪,孟肪.合肥市民办养老机构的资本调查及发展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2):85-87.

[7] 柳键,舒斯亮.地理位置对公办养老机构与民办养老机构竞争关系影响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4,(5):31-36.

[責任编辑 陈丽敏]

猜你喜欢
成本控制建议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企业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