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贻清《援守井研记略》及其史料价值

2017-11-01 22:23
宿州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起义军兵力日记

白 豪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淮北,235000

董贻清《援守井研记略》及其史料价值

白 豪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淮北,235000

为了弄清《援守井研记略》之内容及其史料价值,通过文献收集整理、分析等方法对董贻清在李蓝起义时镇守井研县所记的这本日记进行了深入研究。日记详细记述了咸丰十年闰三月初一日(1860年4月21日)至五月十九日(1860年7月7日)井研之战双方的具体情况。日记所记双方兵力、死亡人数以及战时奖赏、民生等展示了井研之战激烈以及《援守井研记略》的重要意义,进而可以看到董贻清作为一位地方官员对于这次战争的重视及其所作努力。由此可知井研之战是李蓝起义中的一场极其重要的战役,也是起义军第一次重大失败,对清政府镇压李蓝起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有了井研这三个月的坚持,才给湘军增援等争取了时间,从而取得战争胜利。

董贻清;《援守井研记略》;李蓝起义;井研之战

董贻清(1823—1871年),字纯叔,江苏阳湖(今武进)县人,原籍顺天,道光癸卯(1843年)科举人,咸丰四年赏加五品衔选授四川青神县知县,后调补成都县知县,以军功历保知府,咸丰十年(1860年)署资州知州,同治七年(1868年)署绵州知州,同治十年(1871年)十二月病故。著有《余事偶存》《援守井研记略》[1],并与文棨、伍肇龄等合修同治《直隶绵州志》55卷。

《援守井研记略》是董贻清在任资州知州期间镇守井研县时,记载与李蓝起义军作战的日记,篇幅不长,但是内容详实,对双方的军队人数、作战情况、伤亡焚毁情况、所用谋略、武器、物资以及双方援军等都作了记载。自咸丰十年闰三月初一日(1860年4月21日)到井研至五月十九日(1860年7月7日)董贻清因母病急离开,共78天,逐日记述。咸丰十年三月,蓝朝鼎分股由嘉定上窜,破青神、彭山、蒲江、名山等县,李永和仍占据五通桥。五通桥通省城之路有二,一是由嘉定、青神、眉州、彭山、新津、双流至省城,200多公里,其中州县城池有五六座,并有郭军门相忠、唐令炯等扼守要隘,防守甚严;二是由井研、仁寿至省城,亦200多公里,仁邑无城垣,恃井研为屏障,然自占军门泰奉文回守,并无一卒戍之,故而井研情形十分危急。井邑刘棣威屡次禀州求救,井研县属资州管辖,董贻清时任资州知州,职责所在,故而奉令前往井研驻守,由此有了这本记述当时情况的日记。现有清同治十一年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以及《清代诗文汇编》《中国野史集成》《中国野史集粹》等发行本。

李蓝起义是以李永和、蓝朝鼎为首的云南昭通破产农民于咸丰九年(1859年)在牛皮寨聚众而起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被称作近代史上西南最大的农民起义[2],并与太平天国有着不解的联系。自1859年秋至1865年夏,历时6年,转战滇、川、鄂、陕、甘五省,人数最多的时候达30余万,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影响极其深远。井研之战是当时李蓝起义军与清朝军队(其实是四川的地方军队)的一次相持战,井研县被围三个月,缺粮少兵,但始终顽强死守,最终在湘军等援军的帮助下解除围困并取得了井研保卫战的胜利。同时,井研之战也是李蓝起义军自叙府以来与清军打的又一次大战并以失败告终,应算是起义军第一次重大失败,所受打击不能言小。《援守井研记略》中有两处提到井研之战的重大意义,其一,闰三月三十日记,有投诚难民谢癸生云:连日被炮炸死者实有500余人,伤者有200余人,自叙府以来未受此创,以故忿怒,必欲得城;其二,四月二十二日记,有老历军营者,云自叙府以来,未见此大仗。

学术界有关李蓝起义各种问题的研究很多,但对于这期间的井研之战和董贻清《援守井研记略》进行专门研究的,所见极少。有引用这本日记内容的,也有提到井研这一地方的,但是重点都是借此言他。故笔者不揣浅陋,对此作一初步研究,还望各位方家指正。

1 有关双方兵力记载

由于所记兵力数字并不精确,所以对于双方兵力的统计只是一个大概。

1.1 井研守军的兵力状况

董贻清在日记中提到:“咸丰十年三月二十七日,奉督宪批令,贻清亲带练勇前赴井研,一路防剿上窜之贼。并调内江、资阳、仁寿练勇各三百名,井研二百名,合州中所募珠江勇九百名,共二千名,于三月二十九日在罗泉井起身。”还提到前因井研县令刘棣威屡次禀州求救,因派珠江勇400名前往。由此可以推测,井研守军兵力应多于2400名。

表1 井研所在勇目统计表

这里的2400名勇目是董贻清前往井研前后调往井研镇守的,因而并不是井研的所有兵力,井研县本来应有一些兵力(如衙役、县内忠义勇),然后再加上城内居民能守城者(闰三月十二日记,刘尽调城内及南北关居民上城守垛,仅500余户),实有兵力应该大于3 000。

后期各路援军赶到,援军总人数大概万余。从闰三月二十一日起,间有记载援军情况,但所见官兵情况有真有假,不能确定,至四月二十一日,记有州中专勇王希罕等送信入城,知明参将耀光、舒参将洪元、杨部郎熙、穆屯备祖索朗统兵万余,俱已扎至近城。而后又有湘军的支援,此时兵力远远多于10 000。

1.2 李蓝起义军的兵力状况

对于在井研城外的李蓝起义军数量并不是很清晰,从董贻清的记载可知,最初起义军人数为七八千人(闰三月十一日记,时营盘尚未立定,贼众七八千人,势难抵据),到最后湘军出击的时候,起义军还能调2 000余人,四路埋伏(五月十八日记,楚军出队,贼调队二千余人,四路埋伏)。可以估计,李蓝起义军在这期间投入的兵力应该在万人以上,但由于时有逃跑之兵(五月初一日记,据张洪喜供称:连日与官兵接仗,死伤及逃亡者十去其四),故而起义军人数的不易确定。

2 有关双方伤亡记载

作战双方的具体伤亡情况并不清楚,笔者根据董贻清所记伤亡状况绘制表2,以便读者查阅。

3 有关战时奖赏、民生、作战计谋等记载

《援守井研记略》中记述的内容较多,笔者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列举如下。

3.1 守城期间的奖赏

在董贻清守城期间,为了能保卫井研,坚守下去,提出了许多奖赏来鼓励兵士练勇积极作战和城中粮户献粮。奖赏之多,可见当时战争情况之危急。

闰三月十五日,团民张必捷、邵鹏飞各毙二三十贼,分别给赏五六品功牌和银二十两。

闰三月十六日,募能下城取木梯一架者,赏钱一千文。

四月二十五日,募井城粮户能有献米粮者,给与军功顶戴,多者准予详请官职。

四月二十九日,以官兵尚未解围,出悬四千两赏格,募军功卫高送至史太守处。

五月初一日,井邑粮民卢世瑜捐助谷四十石,急公好义,可嘉之至。谕令记功俟奖。

3.2 所记难民

董贻清所记难民主要是从李蓝起义军中解救的无辜民众以及后来向其投诚的民众,并且从这些投诚难民中获得了一些敌人的消息。

闰三月初二日,难民四人,取保释放。

闰三月三十日,有投诚难民谢癸生入城,据云:贼到井研俱系伪都统周姓主意。连日被炮石死者实有五百人,带伤者有二百余人。自叙府以来未受此创,以故忿怒,必欲得城。

四月初八日,有投诚难民沈大芳(井研人)、范正兴(自流井人)来城。据云:贼死伤日众,粮食火药俱少。日往四乡剽掠,愿投诚者甚多,惟老贼看管甚严,苦难于脱身耳。

四月十六日,有投诚人秦拱北来城,系为犍为县文生,二月中陷贼,充字识。讯知:官兵连日交战,贼死伤甚众,并知萧臬台、明都司即日将到。贼营有新投永宁人赵三锡献造云梯,较前日灵便,拟日内再扑城垣。董贻清了解情况后,于十九日,让秦拱北用反间计给赵三锡写信,约为内应,以破云梯之计。贼果信之,不敢复用。

五月初三日,连日有难民投诚入城,俱称贼将他去。

3.3 所记奸细

闰三月十七日,仁寿勇获有伪诈奸细钟姓一名,经刘令训明正法。

四月初四日,有人称为官兵送信,其人名李伦,仁寿人,言语支吾并无书信。提案闻讯,始供实系贼营奸细,因久攻不下,令伪作官兵送信,约我军出城接应,便可乘虚进城。其人系著名奸匪,亟命斩之。

四月十七日,珠江前队获女奸细李吴氏一名,系贼目袁姓掳奸之妇,代为买烟,窥探虚实,训明立即正法。

表2 蓝逆与官军作战双方伤亡俘获统计表

3.4 所记迷信事件

闰三月二十日,有贼僧在北门外叫骂往来,自言火器不能伤,击之若无事者。赵汛弁先掷以米,又用妇人血衣障之,发一枱枪而毙。

闰三月二十三日,城内亦无伤损,皆神明之佑也。是日五鼓,贻清亲祷于神,并于井研城隍前默祁庇佑,责以大义。甫回寓而地雷作,城垣外倾,并未内陷,实非神不为功。后有难民自贼中出,云发地雷时,贼于对山见有一二贵官在城督队,衣冠仪从甚多。

四月初二日,申刻少定,查点勇团阵亡及受伤者仅有十余人。固由各勇出力,实亦仰赖神庥也。

3.5 所记民援

四月十五日,有南门外铺民在城内者来云:渠家下有硫磺三十余斤,埋窖南门外土中,请募勇取之。时正患磺缺,因令勇缒城挖取,果得之。

五月初一日,井邑粮民卢世瑜捐助谷四十石,急公好义,可嘉之至。

五月初七日,忠义勇百人送米四石入城。

五月十五日,忠义勇四十人运米来四石。

五月十七日,忠义勇送米三石入城。

董贻清在这两三个月中,可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城内缺兵少粮,城外贼兵虎视眈眈。董贻清想尽了各种办法,从四月二十四日城中仅余三日粮起至五月十八日止,整整20多天,两三千兵勇是如何度过这样极度缺粮的日子。董贻清记载,五月初五日,粮缺,日食糜粥一次;五月十一日,城内米粮已颗粒俱无,刘令亲赴各勇处啼血哀恳,至于下拜。各勇为之感奋,糠秕度日,人无散心。蒋蓝在其文中说道:“这几乎是绝望的两个月,董贻清用尽了一切办法苟全性命。”[3]87

以上是《援守井研记略》中的一些记载,除了这些官军、团练抵抗外,当地的地主阶级出于各种原因也积极抵抗李蓝起义军。胡汉生提到:“地主阶级实行这一恶毒的接砦自保、坚壁清野的反动措施以后,对李蓝起义军确有严重影响”,“特别是在富顺、荣县、仁寿、井研一带。”[4]127

4 结 语

董贻清所作《援守井研记略》是一部记载井研之战的历史资料。其历史价值在于对当时井研周围李蓝起义军、井研守军以及清政府所派各军的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记载,并且对当时井研县的下层民众等都有所记载,这对于研究李蓝起义、井研地方史乃至四川地方史等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四川大学图书馆编的《中国野史集成》[5]44-53和陈力先生主编的《中国野史集萃》[6]266-281都将《援守井研记略》收入其中,笔者不是很赞同将其归为野史,但是这些做法无疑有利于《援守井研记略》的流传与保存,还是很有意义的。

井研之战在之前并未被重视,胡汉生的《李蓝起义史稿》[7]42-73中专门写了“三大战役”,但并没有井研之战,而且对井研之战提及也不是很多,虽然他引用了《援守井研记略》的内容,但并不重视井研之战。这很可能是因为这一战仅是在井研这一个地方,虽然牵扯的面很广,但相比后面的绵州之战、眉州之战要逊色许多。很多学者也对井研之战略而不提,可能是李蓝起义军三个月都未拿下井研不符合他们的选取。但笔者认为井研之战极其重要,不可略而不提,如果井研之战董贻清没有坚持三个月,没有守住这条直通省府的要道,让起义军长驱直入,后果实难设想,或许后面的大仗已经不用打了,因为成都失守,意味着整个四川已然被占,等几个月后的湘军赶来,情况也未必能有所好转。因此,井研之战的坚持,井研之战的胜利是十分重要的,它给了势如破竹的起义军当头一棒,也给清政府剿灭李蓝起义军争取了三个月的时间。这样,井研之战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因而董贻清这本专门记载井研之战的《援守井研记略》之历史价值与史料价值也就显而易见了。董贻清功不可没,井研之战也当史上有名。

《援守井研记略》无论是对董贻清个人还是对井研之战以及相关的人或事都有极大的价值,这对于了解一个下层官员在面对农民起义军、打仗作战时的心理、谋略与信念都是一个很好的正面例子,同时对了解当时李蓝起义、井研之战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1]董贻清.援守井研记略[M].同治十一年刻本

[2]曹吟葵.近代史上西南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Z].昭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昭通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1986

[3]蒋蓝.一个晚清提督的踪迹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87

[4]胡汉生.李蓝起义失败原因剖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3):126-127

[5]《中国野史集成》编委会,四川大学图书馆.中国野史集成[M].成都:巴蜀书社,1993:44-53

[6]陈力.中国野史集粹[M].成都:巴蜀书社,2000:266-281

[7]胡汉生.李蓝起义史稿[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3:42-73

10.3969/j.issn.1673-2006.2017.08.020

K250.6

A

1673-2006(2017)08-0081-04

2017-05-21

白豪(1992-),四川绵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责任编辑周博)

猜你喜欢
起义军兵力日记
故宫的匾额上插着一支箭
沐猴而冠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中央红军长征初期兵力损失考
官渡之战中曹军兵力考
百团大战参战兵力究竟有多少?——与袁旭商榷
历代农民起义军的军民关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