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应分析法的安徽省区域产业结构实证分析

2017-11-01 22:23
宿州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

江 楠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淮南,232000

基于对应分析法的安徽省区域产业结构实证分析

江 楠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淮南,232000

采用区位熵法,得出安徽省整体产业结构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偏低且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基于此,运用对应分析法对安徽省各地区产业结构分别进行分析,得出合肥市产业结构较为合理,皖北大部分地区第二产业产值占比过高,第三产业产值占比过低,皖南大部分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占比合理,而第一产业占比过高,第二产业占比过低等问题。最后提出皖北大部分地区需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皖南大部分地区在大力发展地区优势产业的同时要加大第二产业扶持力度等建议,以期从局部到整体协调发展经济,促进安徽省整体产业结构向最优化转变,推动安徽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对应分析法;区位熵;区域

1 问题的提出

产业结构优化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着经济发展速度,还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健康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猛,但是,整体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近几年,安徽省基于“中部崛起”战略,经济发展势态良好,工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但省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亦日益突出。2014年,铜陵市、合肥市人均GDP分别高达97 193元/人、67 394元/人,而亳州市、阜阳市人均GDP分别为17 769元/人、15 303元/人,并且这种地区差距还在不断扩大,给安徽省经济协调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本文运用区位熵法、对应分析法,分析安徽省各市经济发展状况和各市产业结构现存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研究各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为安徽省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2 相关研究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著名计量学家里昂惕夫就已对美国的经济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表了被认为是研究产业结构理论里程碑的《1919-1929 年美国经济结构》一书,至今仍对产业结构的研究有着重要影响[1]。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首次将经济活动进行划分,他所划分的农业、工业、服务业与现在所划分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非常相似[2]。20世纪4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柯林·克拉克提出了著名的“配第—克拉克法则”,说明不同产业收入的变化是导致产业中劳动力转化的根本原因。具体来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二、三产业的收入在不断上升,就业比也在不断增高,而第一产业收入则在不断减少,所以第一产业的就业比不断降低[3]。

我国对于产业结构的研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如何衡量产业结构水平的研究,二是如何协调与优化产业结构的研究[4]。王智波研究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基于RAS分析得出一个主要原因:仍在快速增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5]。魏寿邦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以安徽省区域产业结构为例,为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6]。张阳等人基于2012年和2013年中国30个省市的相关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的影响[7]。黄寰研究了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提出了政府管理区域创新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前提[8]。

3 方法介绍

3.1 区位熵法

区位熵是一个相对概念,它利用一个区域指标变量值与指标变量总值与另一区域相应变量比值之比测度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一个部门指标变量值与指标变量总值与另一部门相应变量之比映射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公式为:

其中,ei为某一区域指标值,e为该指标总值,Ei为另一区域相同指标值,E为另一区域相同指标总值。Qi>1,说明当前指标变量在该区域专业化成效上优于另一区域平均水平,数值越大,表明专业化成效越高;反之,则越低[9]。本文将借助区位熵,比较安徽省各产业产值占GDP比例与全国平均水平,从而判断安徽省产业结构水平。

3.2 对应分析法

对应分析法是一种解释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统计分析技术,主要依据于汇总变量之间有交互的数据。其基本思想同因子分析法一样,都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分析原始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最大的特点是:不仅可以研究因子分析无法分析的样品和变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利用一张二维图的列和行表示不同属性变量和属性变量各状态之间的相互关系[10]。

4 安徽省各地区产业结构实证分析

4.1 区位熵分析

基于区位熵法,本文选取2012—2014年全国和安徽省GDP、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数据对安徽省产业结构水平进行分析。相关数值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安徽省产业产值及结构

此时e和E分别表示安徽省和全国两个区域的指标数据。将安徽省三个产业的产业结构水平与全国的进行比较,得出相对的产业结构水平高低,并以此为研究依据,进一步剖析安徽省各市的产业结构状况。其中Q1、Q2、Q3分别表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区位熵。结合公式与数据,得出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区位熵结果表

从表2可以看出,安徽省第一、第二产业产值所占GDP比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第三产业产值所占GDP比例则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呈现“二三一”格局,存在第一产业产值比例过重、第三产业产值比例过轻的问题。安徽省要想向最优的“三二一”产业结构靠近,就必须降低第一产业产值,提高第三产业产值。在此基础上,需考虑安徽省各市三个产业结构水平,从局部到整体,找到各市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安徽省逐步向最优的“三二一”产业结构靠近。

4.2 对应分析法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存在第一产业产值占比过重、第三产业产值占比过轻的问题。以下将基于对应分析法对安徽省各市2012—2014年产业结构进行分析,揭示各市产业结构的特征和各市各产业产值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2014年安徽省各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如表3所示。

表32014年安徽省各市三个产业产值亿元

地区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合肥市252.352862.032066.18淮北市57.99481.76219.89亳州市194.52348.66340.45宿州市259.67478.39402.47蚌埠市178.35597.5375.35阜阳市277.05504.54407.37淮南市67.08440.71281.53滁州市214.12651.16349.11六安市215.21520.22360.38马鞍山市77.04831.12424.96芜湖市118.041476.01715.5宣城市117.92471.64328.07铜陵市12.58510.46193.27池州市68.56243.8204.81安庆市212.39814.73517.2黄山市53.37217.11236.69

根据表3,进行对应分析,结果如表4、表5。

表4对应分析表亿元

地区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 有效边际合肥市252.3502862.0302066.1805180.560淮北市57.990481.760219.890759.640亳州市194.520348.660340.450883.630宿州市259.670478.390402.4701140.530蚌埠市178.350597.500375.3501151.200阜阳市277.050504.540407.3701188.960淮南市67.080440.710281.530789.320滁州市214.120651.160349.1101214.390六安市215.210520.220360.3801095.810马鞍山市77.040831.120424.9601333.120芜湖市118.0401476.010715.5002309.550宣城市117.920471.640328.070917.630铜陵市12.580510.460193.270716.310池州市68.560243.800204.810517.170安庆市212.390814.730517.2001544.320黄山市53.370217.110236.690507.170有效边际2376.24011449.8407423.23021249.310

表5 对应分析结果汇总表

注:a表示30自由度。

从表5可看出,检验统计量的值为1 250.903,相伴概率值为0.000,表明“地区”与“各产业产值”这两组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

图1 对应分析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各产业产值”的三个状态在第一维度上分布得更加分散,而在第二维度上相对集中,“地区”这个变量的16个状态也是如此,说明第一维度表达了两个变量更多的信息。

从第一维度上具体分析各市产业结构可以看出,大部分地区都集中在“第二产业产值”附近,说明大部分地区GDP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产值,其次是“第三产业产值”,而“第一产业产值”最少。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第二、三产业相对发达,第一产业相对薄弱,较为符合最优产业结构。铜陵、芜湖、马鞍山、淮北、淮南这5个城市依托于地理位置、资源等优势,一直是安徽省内的重要工业性城市,集中于“第二产业产值”,远离“第一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产值”,说明“第三产业产值”较少。宣城、安庆、蚌埠、滁州、六安5个城市相对位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的中间位置,说明其三个产业产值占比相对平均,与最优产业结构相比,第一产业占比过重,而第三产业占比过轻。黄山市和池州市因具有黄山和九华山这两处全国著名旅游景点而使其第三产业发展良好,离“第三产业产值”较近,但离“第二产业产值”过远,说明第二产业发展落后。亳州、宿州、阜阳3个城市地处皖北,农业发达,农业在GDP中占比较大,离“第一产业产值”较近,而离“第二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产值”过远,说明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由以上分析可知,安徽省各市产业结构各具特点,这也是导致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为了缩小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必须调整和优化地区产业结构。

同理,2012年和2013年的对应分析结果与2014年一致。

5 结 论

地区经济发展与该地区产业结构密不可分,基于对应分析法,实证分析了安徽省区域产业结构问题,得出以下结论:

安徽省各地区产业结构特点各不相同,导致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针对不同地区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需对症下药。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安徽省整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合肥市产业结构虽然与最优产业结构相近,但第三产业产值仍低于第二产业产值,因此,在维持第二产业良好发展的同时,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铜陵、芜湖、马鞍山、淮北、淮南5个城市一直致力于工业产业的发展,而忽略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导致第三产业产值占比过轻;要想加快第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不仅需要当地政府找准自身优势,加大扶持力度,更需要深刻认识到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宣城、安庆、蚌埠、滁州、六安5个城市三个产业占比相对平均,这与其不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产业息息相关,因此这5个城市应结合实际,选定目标,突出发展地区产业特色,推动第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黄山市和池州市具有著名的旅游景点黄山和九华山,第三产业产值在全省中占比最高,但第二产业发展落后,导致整体经济发展缓慢,因此黄山市和池州市在保证第三产业发展优势的同时要提升第二产业发展。亳州市、宿州市和阜阳市第一产业产值在全省中占比过重,而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比过轻,要想改变这种传统的产业结构,必须从占资源过大的农业中转移资源到第二、第三产业中,实现第二、第三产业产值的稳步提升。

[1]许珊,范德成.区域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低碳关联评价[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6,37(7):990-991

[2]唐梓又,董婉婧.黑龙江省经济增长最优产业结构研究[J].安徽农业科技,2015,43(18):250-254

[3]顾翔.安徽省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2013:4-5

[4]左旭.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3:16-17

[5]张智波.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RAS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33(11):2839-2843

[6]魏寿邦.安徽省区域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J].价值工程,2006(11):3-5

[7]张阳,姜学明.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12(2):106-113

[8]黄寰.论自主创新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成都:四川大学商学院,2006:3-4

[9]刘慧,徐长乐.基于灰色关联法与区位熵的区域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探究[J].科技和产业,2016(16):38-43

[10]汪东华.多元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上海:东华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229

10.3969/j.issn.1673-2006.2017.08.004

F062.9

A

1673-2006(2017)08-0013-04

2016-11-19

江楠(1992-),女,安徽池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责任编辑周博)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我国循环经济产值已达2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