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艳玲
(吉林省桦甸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吉林 吉林 132400)
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分析
于艳玲
(吉林省桦甸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吉林 吉林 132400)
目的 分析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4年2月~2017年2月,医院采用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106例,采用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结果 获得显效患者43例;显效组病程、子宫内膜厚度、Kupperman、BM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肯定,但是显效率有待提高,疗效影响因素较多。
围绝经期综合征;雌激素替代治疗;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围绝经期综合征MPS是妇科常见病,以月经紊乱、烦躁失眠、心悸、骨痛等为主要症状,部分甚至可能病发尿失禁等并发症。雌激素减退是MPS发生的直接原因,故采用小剂量刺激性替代治疗MPS有一定的疗效,但部分患者难获显著疗效,分析疗效影响因素非常必要。与此同时雌激素替代治疗还可能因此副作用,需重视合理用药。2014年2月~2017年2月,医院采用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106例,现报道如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患者主要症状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
改良Kupperman评分评价疗效:显效者为评分减少80%。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6例对象,年龄45~54岁,平均(48.4±3.6)岁。病程3个月~2.4年,平均(7.4±2.6)个月。
1.2 方法
黄体酮撤退性出血第5日,给予克龄蒙,每片含戊酸雌二醇2 mg,共21片,后10片另含醋酸环丙孕酮1 mg,服用21天停7天,连续3个月月经周期。部分患者可选择配合孕激素,停孕激素后待月经来潮,无撤退性出血,评价是否进入人绝经期,盆腔超声检查,决定重复1~2次治疗。根据改良Kupperman评分评价疗效,并进行分组。将显效患者纳入显效组,其余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
2.1 症状改善
106例患者,从症状控制来看,其中潮热出汗、心悸、感觉异常、失眠、抑郁疑心症状控制率最高,为前5位,症状控制率从低到高前3位分别为性交痛、下尿路刺激、疲乏、骨关节痛。见表1。获得显效患者43例。
2.2 影响因素
显效组病程、子宫内膜厚度、Kupperman、BM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出现2例呕吐、头晕。
表1 治疗后主要症状控制情况 [n(%)]
表2 显效组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
从本次研究来看,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PMS的疗效较好,绝大多数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其中潮热出汗、心悸、感觉异常、失眠、抑郁疑心等主要症状控制率达到70%[1]。但需注意的是,患者性交痛、下尿路刺激、疲乏、骨关节痛症状控制率较多,这些主要为局部症状体征,集中在生殖道、泌尿道,可能与尿道炎、阴道炎有关,短时间症状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骨关节痛与雌激素减退、保护作用减弱引起的骨质疏松有关,但补充雌激素并不等于能够逆转骨质疏松症,若有必要还需要针对骨质疏松症治疗。研究显示,疗效影响因素较多,病情相对较重的患者显效率相对较低,同时激素水平可能并不是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病程、症状积分、体质量影响更为显著,提示导致患者出现症状以及症状难以控制,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除采用雌激素治疗外,还需要重视危险因素的控制,如加强运动管理,控制体重、改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2]。
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肯定,但是显效率有待提高,需重视合理用药,加强联合用药、综合管理治疗。
[1] 李红芳.女性更年期综合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2):99.
[2] 肖 微,周 俊,章文春.运动干预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系统评价[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1):131-135.
[3] 韦志英.围绝经期雌激素的合理应用中国医药导报,2007,4(5):17-18.
[4] 张大焕.围绝经期综合征激素替代治疗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01:33-34.
R711.77
B
ISSN.2095-8803.2017.13.35.02
本文编辑:刘帅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