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的新时代

2017-11-01 14:39孙洪艳河北和腾城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城市规划师夏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注册城市规划师
河北城市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设计

文/孙洪艳 河北和腾城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城市规划师夏 雨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注册城市规划师

城市设计的新时代

文/孙洪艳 河北和腾城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城市规划师夏 雨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注册城市规划师

在新型城镇化时代,我国的城市开发市场和建设环境,都经历着巨大的转变,新时代的城市建设要求回归自身发展规律。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了加强城市设计的重要性。本文研究了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城市设计变革越来越趋向主流化、规范化、法定化、定制化、数字化这五大发展趋势。

城市设计 新时代 发展历程及趋势

2015年12月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37年后再次召开,会议明确强调了城市设计工作的重要性。近些年来城市设计在政策导向上,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在中央政府这个层面,可以说始终没有对城市设计项目的编制和审批有过明确规定,从法律意义上说,城市设计只具有建议性和指导性作用。但在实践上,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市场上占有相当的份额,反映了明显的现实需求。

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鲜明的提出“加强城市设计”,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需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来深入解读。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中国城市正经历一个从城市建设外延规模扩张转向发展与城市内涵提升等量齐观的新阶段。在此基础上论文结合城市设计的来龙去脉、历史渊源,提出了城市设计将以崭新的面孔迎接新时代。

一、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

城市设计的历史非常悠久,几乎与城市的历史同样悠久。在人类建设城市的过程中,一直在都在探索城市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性,世界各国都有不同时期优秀城市规划和设计的范例。按照城市设计的核心价值观,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以服务宗教政治为核心价值观的阶段、以空间美学为核心价值观的阶段、以人为核心价值观的阶段的和以公共政策为核心价值观的阶段,详述如下:

(一)第一阶段:以服务宗教政治为核心价值观的城市设计

此阶段是指自人类之始至工业革命以前的时期。

人类之始,便有了城市,此阶段的城市规模小,是人的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是长期生活经验形成的一种规则和理念。随着社会和宗教政治背景的变迁,不同的宗教政治势力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带来不同城市的兴衰,而且城市格局也表现出相应的不同特征。城市逐渐演化为政治统治、军事防御和商品交换的产物。早期的城市设计以服务宗教政治为核心价值观,思想主要表现为“法天”、“法神”、“法人”。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政治、伦理等社会发展条件相结合,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城市形制就是“法天”思想的集中体现。印度泰姬陵的构思和布局充分体现了伊斯兰建筑艺术庄严肃穆、气势宏伟的特点,是“法神”思想的集中体现。古希腊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在城市布局上出现了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的希波丹姆模式。该模式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文化的要求,以米利都城为代表,是“法人”思想的集中体现。

图1 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

(二)第二阶段:以空间美学为核心价值观的城市设计

此阶段是指工业革命之后到1960年。卡米洛·西谛的《城市建设艺术》一书,是当时对城市空间形态组织的重要著作,他在近代历史上首次明确表述了空间艺术的设计原则,标志着近代城市设计的形成。

城镇建筑除了技术问题,还有艺术问题。注重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视觉质量和审美经验,以总体的物质空间环境来影响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构成了这一时期城市设计的主导价值观念。这一时期是遵循艺术原则的城市设计,主要考虑建筑学角度的美,强调视觉有序。

典型案例主要有:1850年巴黎改造,豪斯曼主要完成了三项工作:第一是重新组织巴黎的街道;第二是新建了主要的基础设施;第三,也是最独特的贡献是对城市的美化。勒·柯布西埃在“明天城市”的规划方案中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他认为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埃德蒙·N·培根认为城市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纪念性要素构成城市的脉络结构来满足市民感性的城市体验,强调城市形态的美学关系和视觉感受。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认为城市空间的组织本身是一个多重复杂的结合体,城市空间的结构应该是网格状的而不是树形的,任何简单化的提纯只会使城市丧失活力。

这几类城市设计思想尽管从形式上看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是从城市空间的形式入手,建立在美学基础上的形式探索,是以空间美学为核心价值观的城市设计。在研究领域上往往和传统建筑学、城市美学密切相关。此阶段的城市设计,是与城市规划共同发展,同属于建筑学。

(三)第三阶段:以人为核心价值观的城市设计

此阶段是指1960年-2010年,在发达国家城市化率达到了50%以上的阶段。

工业化带动了现代建筑运动的兴起,建立在美学和视觉艺术基础上的传统设计观念受到了动摇,而现代建筑高度工业化的设计千篇一律,枯燥乏味,忽视了社会文化传统,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城市设计的领域和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传统设计范畴的基础上,更为全面综合,更加注重人文社会的内涵。这时的城市设计脱离了19世纪前的理论框架,与现代城市规划、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美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密切相关。达到了多元的设计局面,以“人——社会——环境”为核心的城市设计符合评价标准。这个阶段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设计,大学教育也开始单独设置专业,同时出现了城市设计的百家争鸣。

凯文·林奇提出了构成城市意向的“五要素”,通过“认知地图”进行社会调查,从视觉心理和场所的关系出发分析城市形象的认知基础。

扬·盖尔的著作《交往与空间》从环境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角度以及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室外活动入手研究,研究怎样的建筑和环境设计能够更好地支持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提出户外空间规划设计的有效途径。

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从社会学角度运用社会使用方法对美国城市空间中的社会生活进行了调查,她认为,街道和广场是真正的城市骨架形成的基本要素,它们决定了城市的基本面貌。

麦克哈格的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从生态角度,一反以往土地和城市规划中功能分区的做法,强调城市设计应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

这些这些理论都脱离了单纯形式的探讨,深入到城市社会与文化的内在结构,更加关注城市的生活与人的活动,而不再只关注空洞的理想城市形态或大规模的城市构架。与之前的城市设计理论不同,这一类注重社会人文环境的城市设计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场所、繁华地带或城市中心地区的研究,而是关注围绕着人们日常生活的空间环境,以人为核心价值观的城市设计,这是城市设计领域的重大进展。

(四)第四阶段:以公共政策为核心价值观的城市设计

此阶段是指2010年以后,城市设计基本上完成了知识的积累和理论的完善,进入了技术的革新阶段。此阶段是分析方法完善转到分析技术更新的过渡阶段。

进入21 世纪以来,以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研究热点,相应的科研成果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技术创新对城市设计行业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技术创新的城市设计辅助公共政策的形成。城市设计将在管理上与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协同。通过对接城市设计的数据化模型,建立城市设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变革性的引导城市设计工作的开展。

技术创新的城市设计辅助公共政策的实施;大数据是能从多个维度描绘微观尺度下的人类活动,以及环境要素特征的微观个体的数据,包括政府的开放数据、商业网络的数据、社交的数据,能够捕获到微观的城市活动、微观地块、建筑以及微观个体的活动。目前,借用大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呈现出几乎所有人的流动轨迹,通过人流轨迹的可视化显现和数据分析,便可以从整体上发现已有地段的问题和缺陷,亦可验证城市设计是否合理。

技术创新的城市设计实现公众参与。信息化和定量方法也会促进公众参与,有助于综合反映多方的意见形成科学的决策支持。城市设计的工作也因此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城市设计的发展。互联网以扁平、分散和网络化的方式改变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同时还改变了公共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互联网一定程度上重构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形式与内涵,提高了公众对公共空间的体验性和趣味性的需求,而这些正是城市设计的研究的主要方面。

归根结底,大数据和量化分析都只是技术手段,最终还是需要人来做决策。所以,大数据对规划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

2014 年“新常态”被正式提出,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一个分水岭。从那之后,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存量规划、地产去库存、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城市设计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以及城市发展的转型需求,城市设计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中国的城市要去向何方,城市设计就去向何方。“新型城镇化”倡导存量规划、城市双修;“生态文明建设”倡导保护生态、传承文化;“经济新常态”倡导全民创新、休闲经济;“人民的城市”倡导以人为本、公众政策。在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的城市设计亟需通过路径变革实现对新形势的应对。城市设计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主流化、法定化、规范化、数字化、定制化。

(一)主流化。随着《城市设计管理条例》的出台,城市设计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得到了空前的凸显,城市设计从业务量上,相对于以往,我省相对于其他省市越来越多。在未来的30年中,城市设计将成为规划设计的主流业务形态,成为规划管理部门主要业务技能。主要体现在规划设计项目规模由大到小的转变,由新建到更新,从城市到城乡。

(二)规范化。设计城市首先要设计制度,要在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层面上明确城市设计的事权。结合行政改革,构建有效的制度保障,避免城市设计沦为地方长官的个人意志的工具。城市设计从工作程序及内容上,将会越来越规范。中央及住建部的一连串的大动作,让城市设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主要包括:在学术研究方面,成立城市设计委员会、城市更新学会;在技术成果方面,出台城市设计技术基本管理规定;在审批程序方面,出台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在实施管理方面,住建部发布关于加强城市设计工作的通知。基于制度经济学,合理进行行政和法律制度的构建,按规律协调公私之间、私人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避免城市的品质被资本或权力所侵蚀,保证公共利益。

(三)法定化。从成果的效力上,城市设计越来越收到重视,已经上升为地方的行政指令。对城市设计的法定化有支持的声音也有反对的声音:支持的人强调城市设计的可实施、可落地,强调对城市建设的指导;反对的人强调艺术创造特性,强调城市的丰富多样性。我们必须将城市设计中涉及到公共利益的部分拿出来,作为强制性内容,形成公共政策给予法定化。法定化的形式,不一定是法定规划,可以将成果纳入法定规划或者规划管理行政许可中,可以采用间接的形式。法定化体现在城市设计的转变,由重审美设计到重制度设计。体现城市设计的公共政策性更加突出。

(四)定制化。近年来从市场需求上,城市设计类型越来越多元,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元。应对城市未来的内涵式发展,同时解决越来越差异化、复杂化的城市建设问题,政府与社会更加需要规划能够提出个性化、精准化、实用化的解决方案,规划设计的“定制时代”已经来临。在城市设计定制化的过程中,将产生多样化的设计方法和理论,以及技术标准与编制方法。同时设计内容也将向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新时代的城市设计将打破建筑学的垄断地位,除了城市规划、建筑学和风景园林这三大基础学科之外,还要涉及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美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的要素。通过多元复合达到艺术审美和人文社会价值的统一协调。这势必要求设计师具有更广博的知识背景,也需要更多学科背景的从业者的加入,实现多学科集成。

(五)数字化。近年来,数字技术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持续升温,从技术手段上,城市设计越来越重视算法。例如:大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空间句法分析、3D打印及数字模型表现等。数字化城市设计已经由单一数据发展到了多源数据的综合汇总分析。目前城市设计中应用比较成熟的是以地理信息为代表的大数据技术,尤其是在大尺度城市设计中应用广泛。用数字化量化分析或者数字技术来实现传统城市设计中依靠经验和感性判断的技术内容。大数据能得出一些跟我们的直觉相反,但却是更可信的结论。目前各地普遍在总体城市设计中采用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大数据技术方法。总体上,数字化的发展趋势需要城市设计加强与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拓展新技术的应用领域。此外,城市设计还需要关注互联网时代的城市空间重构,注重体验性场所营造。

在新时代背景下,今后城市大规模的增量扩张不可持续,更多的需要关注面对现有存量的提升优化的规划方式、内容和实施手段,包括对人居环境、景观风貌、社区营造、城市文脉和地域性文化等内容的关注和研究,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利益协调、法律规制等操作性问题。这也需要多部门的综合协调和通力合作。只有真正形成综合、包容、可持续的城市设计,才能综合解决“城市病”,使城市生活更美好。 ▲

猜你喜欢
设计
二十四节气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基于PWM的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89C52的32只三色LED摇摇棒设计
基于ICL8038的波形发生器仿真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从平面设计到“设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