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秋
(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振安区分校)
辽东地区日光温室早春茬茄子栽培技术
赵艳秋
(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振安区分校)
要选择抗逆性强、株型紧凑、节位低、丰产的中早熟茄子品种。我地区表现较好的有辽茄四号、黑龙长茄、黑马长等品种。表现早熟、抗寒、长势强、坐果性强等特点。
播种前用0.1%高锰酸钾液浸种消毒15~30分钟,然后用清水清洗干净,再放入清水中浸泡6~8小时后捞出沥干,放在湿润纱布中包好,置于28~30℃温度下催芽。每天早晚各用清水清洗1次。当80%的种子出芽后即可播种。
一般2月上旬进行播种,播种前给营养土块浇足底水,待水下渗后将出芽种子播于土块中,每穴一粒,上覆厚1厘米左右的土,然后覆盖地膜保墒。幼苗拱土后,及时揭掉地膜,以免烫伤幼苗。床土温度保持在28~30℃。为确保苗床温度,可在苗床上起单层或双层小拱。等幼苗出齐后苗床上撒一层厚0.5厘米的干土,确保根系入土。
深耕晒土后,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千克、饼肥100千克、磷酸二铵20~30千克、氯化钾20~3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然后再起畦,畦面宽90厘米,沟宽50厘米、深30厘米。畦面起好后,立即覆盖地膜。
5月初,当幼苗长出6~7片真叶时即可移栽。定植时,要选择晴天进行,如遇低温阴雨天气,幼苗发根困难,容易造成定植后僵苗或死苗现象。采取双行种植,行距70厘米(包沟),株距4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2000~2200株。定植部位的地膜破口尽量小些,定植后破口要用泥土封好,这样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茄子根系生长发育。定植后,要浇足定根水。
定植后7天,浇1次缓苗水,采用膜下暗灌。然后进行蹲苗,直到门茄“瞪眼”(幼苗露出萼片,圆茄如枣大)时再浇水,同时进行第1次追肥,每亩施尿素15~20千克或磷二铵20千克。此后,浇水次数逐渐增多,地干就浇,不能缺水。“对茄”膨大时第2次追肥,以后每间隔1~2次浇水追1次肥,每次追肥量不宜过大,每亩追尿素或磷二铵15千克左右。结果后期可叶面喷施0.20%尿素和0.20%~0.30%磷酸二氢钾以防植株早衰。
定植后缓苗期间(3~5天)不通风。白天温度30℃,夜间20℃左右,缓苗后可适当通风降温,白天23~28℃;夜间12~ 18℃。进入开花结果期,白天25~30℃,前半夜18~22℃,后半夜15℃,随气温的不断升高,要逐渐加大通风量。
采用“双干整枝”,在门茄下面只保留一个强壮侧枝,同主杆并生形成双杆,等对茄坐住后除掉外侧枝,以后上部多级侧枝全部去除,始终保持双杆向上生长结果。基部老叶边黄边摘,复花序要疏花疏果,只留1果。
在开花当天(或次日),用15~20毫克/千克2.4-D涂抹花萼和果柄,或用40~50毫克/千克的防落素喷花(通常在药水中加颜料作标记,避免重复使用产生畸形果)。在药水中加入0.10%的速克灵,可兼治灰霉病。
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茄子的病害主要有黄萎病、绵疫病和褐纹病:黄萎病在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进行防治;绵疫病在发病初期可用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25%瑞毒霉600倍液进行防治;褐纹病发病初期可在茎基部撒施草木灰以减少茎部溃疡,也可以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茄子的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和茶黄螨。蚜虫可用10%氯氰菊酯乳油8000倍液进行防治。红蜘蛛可用75%克螨特乳油1000倍液进行防治。茶黄螨用73%克螨特乳油1000倍液进行防治。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茄子采收的适宜时期要看萼片与果实相连处的白色带状环(俗称“茄眼”)宽度大小而定。当白色带状环不明显或当萼片把白色带状环盖住时,表明已达到采收标准。一般宜在早晨或傍晚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