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瑾,叶 爱 英
混合式学习中教师领导力的提升策略
徐 瑾,叶 爱 英
“互联网+”背景下,广受欢迎的“混合式学习”中,教师领导力提升是教师个人知识和能力的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以教师领导力的特征分析为基础,将教师领导力解构为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借助企业实践、网络培训、国际交流等手段,将激励措施与情感沟通相统一,尝试建立能有效促进高职教师领导力提升的策略模型。
职业教育;教师领导力;执教能力;知识;情感;混合式学习
继2015年预测“混合式学习是未来1~2年内促进高校教育技术应用的核心趋势”[1],2016年的新媒体《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再次指出,混合式学习的广泛应用将是未来1~2年内极有可能影响高等教育变革的短期趋势之一。[2]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教育界对“E-Learning”进行深入反思后提出的概念。[3]这一概念在2003年首次提出,虽然,目前没有界定“混合”的具体定义,混合主体可以是学习形式、学习资源、学习情境……,但在核心思想上已达成共识,即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文中所指的“混合式学习”,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为了推进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最终目标,所进行的“面对面”式课堂教学和“非面对面”式网络化在线学习的混合。
从技术层面看,混合式学习不再局限于“面对面”式多媒体教学。网络化在线学习的混合,使“混合式学习”模式所提供的资源与课堂教学使用的资源形成有益互补,智能化、数字化学习模式的比重大幅度增加;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使得面授教学中的课程内容不再大而全,可以做到简而精,相对充裕的课堂时间允许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去呈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比重增加。因此,混合式学习的课堂不再具有讲台在前、课桌横平竖直的规则感,教师更多地走到学生中间,甚至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可以暂时互换,教学如何做到“乱中有序”,课堂如何有效运转,目标如何达成,这些都对教师领导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教师领导力”这一概念,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欧美流行,目前逐渐为我国教育界学者所关注。“领导力”作为一个开放性的词汇,可以从多个视角去阐释其内涵,此处不作赘述,笔者研究的“教师领导力”主要针对课程教学而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的权利性要素(如职称、资历等)以及所具有的非权力性要素(如知识、能力、情感等),影响学生以期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一种影响力。[4]
教师领导力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其往往是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直接体现。陶行知说:“教育者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知识和能力是教师的学识魅力,见多识广所带来的旁征博引能最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产生信服敬佩之心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主动求知、不断学习的习惯。品格和情感是教师的人格魅力,秉持公正、尊重差异、温和宽容,具备这些品质的教师更容易与学生实现情感的交流,对学生人格发展产生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领导力具有可塑性的特点,其与教师工作积极性相互影响,学校和学生对教师工作能力的认可,可以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鼓舞教师的士气,教师体现出增加知识储备、拓展视野的强烈愿望,并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而这些自我完善将有效提升教师个人能力。
教师领导力具有独特性的特点,教师的个人经历、专业、性格不同,其形成的教学方式也各不相同,经过一定时间的教学,逐渐积淀出个人独特的课程领导智慧。
笔者以教师领导力的特征分析为基础,结合对所在学校教师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对已有文献的分析总结,将混合式学习课堂上教师的领导力解构为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提出了包含培训、交流、示范、合作、创新和竞争等机制在内的教师领导力提升策略模型,见图1。
图1 混合式学习教师领导力提升策略模型
知识方面,针对职业教育人才需求,笔者所在学校与紧密合作企业建立“教师企业工作站”,探索架构“刚柔相济”的教师企业实践轮训机制,使教师具有广博的行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效提高教师在“混合式教学”中知识素养和实践技能的领导力,真正做到产业与专业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课堂与企业对接。
“刚柔相济”的教师企业实践轮训机制,主要从“实践周期、实践方式、实践成果”三方面实行“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1)教师企业实践周期“刚柔相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8小时/周、连续4周、连续8周以及6个月、12个月等多种弹性实践时间;教师每五年企业实践的周期是固定的,一般需在企业实践6个月以上。(2)教师企业实践方式是多样的,包括岗位兼职、参与企业生产、参与企业产品研发以及参与企业项目开发等多种形式。(3)教师企业实践成果“刚柔相济”:每位企业实践教师必须与企业共同开发教材或开发课程或开发项目等多样性实践成果中之一项。
教师轮训,不仅使教师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前沿动态,把握企业人才需求和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趋势,而且能及时将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有效迁移运用到课堂管理上,设计更贴近工作实际的项目来组织教学活动,更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愿意在教学中使用“对话式教学”、“发现式教学”等多种混合式学习模式。
实践证明,教师知识和技能结构的“动态”可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习者对于教师的信任度和领导力的认可,这种信任度和认可度将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欣赏”专业知识,建立个人的职业兴趣,使得学生进入企业后能更快适应岗位的需要,无形中帮助企业减小培训新进员工的成本。
能力方面,混合式学习背景对教师教学的理念、手段、形式和内容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技术层面来讲智能化、数字化的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可或缺;从教学过程来讲教学双向互动成为主要形式。针对这些要求,笔者所在学院设计了“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能力培训模式,从教师教学环境创建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的能力以及教学互动组织的能力等方面提升教师在职教能力方面的领导力。(1)线上。对接教育部网络课程培训中心,建立培训学分—教学建设学分互换制。教师线上每学完一门课程,认定培训5学分,并可转换为教学建设5学分。(2)线下。一方面,对接境内外职业院校,组织教师参加职教理念、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等各种培训,通过教师论坛、沙龙、讲座、示范、观摩等形式,开拓教师的国际化视野,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师生互动等职教能力领导力,有效提升学院整体师资的职教水平;另一方面,在提高教师软实力能力的同时,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实现“网络、资源”并重的硬件教学环境保障。充分借助信息化教育技术,构建安全自在的网络学习场地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形成宽容平等的学习氛围,大力提高教师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引导“学生自学、主动学、愿意学”的能力,更好地实现学生终身学习。
情感方面,由于教学是一种“情感实践”[5],特别是“混合式教学”是建立在人类互动基础之上,必然具有情感性。研究显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进取的情感、期望的态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和个体投入程度,从而有效地自我调控学习行为。笔者所在学院建立“目标、情感、公平”的激励机制,帮助教师重塑情感认知,提升教师职业的个人情感领导力,以保持良好的“职业幸福感”。(1)目标激励。依据教师职业成长规律,设置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发展需求目标,“胜任→骨干→专家”递进式的“职业成长平台”有效帮助教师获得成就感,自信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形成进取意识。(2)公平激励。建立合理的岗位聘任、绩效工资等制度,营造公平的工作环境,科学地评价教师的个人价值,最大程度地实现“报酬”与“贡献”相符,帮助教师消除心理上的不公平感,正确看待“竞争与合作”。(3)情感激励。通过运动会、联欢会、感动人物评选和优秀教师表彰等一系列活动,增加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渠道,满足教师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从内心深处激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并将这种满足感内化为自我发展的动力,更自觉地按照自己选定的专业方向和职业目标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和主动适应行业发展。
由“目标激励”形成的进取意识,更好地激发教师在职业活动中的创造力,乐于并勇于改变;由“公平激励”产生的自我价值认知,使得教师更愿意对教学活动进行高层次的探索,呈现出对自身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的高标准严要求;由“情感激励”激发的荣耀感与责任感,使教师能欣赏并适应学生在学习风格和能力上的多样性,从学生的思维角度考虑,用利于学生广而学之、学而适之的方式展开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的情感投入能有效增强和改换学生的学习行为,大幅度提升了依赖于师生互动的混合式学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的专业成长依赖于与时俱进的学习、日积月累的经验以及敢于突破的勇气,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制度建设与激励约束并重的手段,有效提升了教师的知识技能、职教能力、情感等方面的领导力,激发教师主动谋求在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上的自我完善与提高。
[1]CONSORTIUM NM.Horizan Report:2015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J].New Media Consortium,2015(24):311-334.
[2]金慧,刘迪,高玲慧,等.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6高等教育版)解读与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6(2):3-8.
[3]马志强,孔丽丽,曾宁.国内外混合式学习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基于2005~2015年SSCI和CSSCI期刊论文比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4):49-57.
[4]严新根,靳飞.教师课堂领导力及其增强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6):8-10.
[5]OSBORN M.Book reviews:The highs and lows of teaching:60 years of research revisited[J].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1996(26):455-461.
G715
A
1674-7747(2017)23-0057-03
2015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项目“‘一体两翼,阶梯递进’的高职教师发展培训体系设计和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4SJB489);2016年度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工业分析技术专业课程评价研究与实践”;2016年度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化学基础与实验技术》课程为例”
徐瑾,女,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分析技术、职业教育改革。
[责任编辑 李 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