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制度对集体行动的影响

2017-10-31 18:32沈梦涵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22期
关键词:集体行动博弈论移动互联网

沈梦涵

[提要] 本文将集体行动理论与制度经济学相结合,旨在分析制度是怎样影响集体行动的。因此,本文以大学图书馆占座现象为例,运用博弈论的标准式描述有无制度安排以及不同的制度安排对潜在集团中集体行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度对集体行动的影响是通过改变个人收益而实现的。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制度安排不仅克服了集体行动的困境,而且它具有比以往制度更高效、实施成本更低等优势。所以,意图改变集体行动的制度要着眼于个人利益,通过给个人以“有选择性的激励”来改变其收益水平,从而促使集体行动的改变。

关键词:集体行动;制度;移动互联网;博弈论;选择性激励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9月14日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在经历了快速发展后,用户规模占人口规模的比例大幅提高,年轻用户占据着移动互联网用户中的绝大部分。2014年6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步入“高速发展期”,移动端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第一大入口。Talking Data移动数据研究中心在2017年2月发布了《2016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报告》,该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移动智能终端规模为13.7亿台。在中国内地,平均每人就有一台智能终端设备。2016年中国通讯社交类应用的第一名是已经覆盖了68.04%的移动智能终端的微信。随后,在2017年7月,人民网研究院发布了《移动互联网蓝皮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该报告称,2016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进入“平稳发展期”,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为10.93亿人,较上年增长13.4%。并且,中国已经占据著全世界约1/3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中国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总收入在2016年为13,786亿元,贡献了约1.52%的GDP增长和0.20%的GDP增长率。

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和在核心技术创新上不断取得的突破不仅引领着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大数据时代经济的增长、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使得制度的实施更加高效和便捷,做到了对集团内的每个成员以“有选择性的激励”,从而更好地解决了“集体行动的困境”,提高了个体和集体的福利水平。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简要回顾集体行动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以大学图书馆占座的例子来分析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制度安排,是怎样以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效率克服了个人理性下的集体失败,从而实现了与以往的制度相比更优的结果。

一、集体行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本文分析的理论基础是曼瑟尔·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中阐明的集体行动理论。对于集体行动的含义,《集体行动:理论与应用》一书的作者托德·桑德勒认为,集体行动是指需要两人或多人协调努力的活动,其意图是增进集团内成员的利益或福利。与分析市场有效性的微观经济学不同,集体行动理论说明的是市场失败,即私人市场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上是无效率的(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不足)。因为集团的共同利益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所以无论集团中的成员是否为实现共同利益而承担了成本,该成员都可以分享到这一利益。公共物品的这种非排他性使得集团中的每个成员都想让其他人付出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即产生了“搭便车”行为。同时,共同利益需要组织来增进,当一个集团建立组织后,又会面临上述问题。集体行动的困境由此产生。

传统的集团理论认为,如果一个集团由有着共同利益或目标的个人所构成,那么该集团会采取行动以增进那些共同利益或目标。奥尔森由自利性假设和集体利益即公共产品出发,否定了传统集团理论的观点,并认为个人的理性行为是搭便车,个人理性不足以促进集体理性。要实现集体利益,需要制度安排。

集体行动理论的核心结论可由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里的一段话阐述:“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要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需要集体行动;而集体失败的存在,又需要通过“有选择性的激励”或强制来克服。“有选择性的激励”和强制本质上指的是制度安排。因此,集体行动理论和制度经济学是有关联的。

二、制度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制度可被理解为“激励和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新古典经济学假定制度是外生的,忽略了对制度因素的分析。制度经济学则把制度这一影响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包含在其理论框架内。学者黄少安认为,“制度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们选择制度的行为,制度及其变迁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以及制度及其变迁通过影响人们的行为而如何影响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关键性概念。张五常认为,广义的交易成本是“所有那些在鲁滨孙·克鲁索经济中不可能存在的成本,在这种经济中,既没有产权,也没有交易,亦没有任何种类的经济组织”,也就是说,交易成本是“一系列制度成本”或视为“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学者赵磊认为,交易费用的本质是“人类合作的成本”。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加深,社会结构与以往相比变得更加复杂,市场主体间的交往越发频繁、联系越发密切,他们之间的摩擦和矛盾也会增多。因此,赵磊把交易费用比作“复杂性”的润滑剂,认为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与“润滑剂”量的多少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交易费用在总体上会上升而不是减少。他认为,制度的功能不是降低交易费用,而是“让必要的交易费用合法化,让暧昧的交易费用规范化,让隐性的交易费用透明化,以使制度去适应日趋复杂化的组织以及日益增大的交易费用”。那么什么因素会降低交易费用呢?赵磊对此的回答是:技术。技术进步使得信息的传输更加高效、迅速和便捷,交易在短时间内就可达成,交易费用得以降低。但技术进步扩大了市场规模,细化了分工,组织结构愈发复杂,导致交易费用增加。技术进步对交易费用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使得交易费用最终是增加还是降低取决于哪一方面的作用更大。endprint

本文重点分析的是制度及其变化是怎样影响理性的个体的行为,从而对集体行动产生影响的。在接下来的案例分析中,我们将看到:技术进步降低了交易费用,使得图书馆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运用微信平台,推行“座位管理系统”,来改变以往的监督制度,从而更好地克服了集体行动的困境,使得集团内个体成员的收益与集团整体的收益较以往都得到了提高。

三、集体行动的逻辑之大学图书馆占座现象

通过分析图书馆占座这一案例,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制度对集体行动的影响。随着大学扩招,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而大学图书馆的座位是有限的。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周一到周五有课程,周六、周日有各种活动。在这期间,图书馆座位上学生的流动性较大。此时虽然有占座现象,但一般还是有较充足的空座位供学生使用。到了期末备考期间,同时也是大学图书馆座位最紧张的时候,集体行动的困境尤其突显。

为分析的方便,本文假设大学图书馆仅对本校学生开放。所有在图书馆学习的学生可视为一个集团,且该集团为大集团或潜在集团。本文不考虑特权集团和中间集团的情况。该集团的共同利益是没有学生占座,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去使用座位,不会出现被占的座位空置一天,而来图书馆学习的学生找不到座位的情况。假设该集团中的每个成员都是理性的、追求个人利益的、同质的,并且集团内成员的数量固定不变。将在图书馆学习的学生根据其总数对半分为行为人A和行为人B,并把行为人A和行为人B各自视为一个整体。这样,之后描述的所有博弈就是两人博弈,分析的出发点仍然是个人。在表1、表2、表3、表4所示的矩阵中,每个矩阵中的行对应的是A的策略,而列对应的是B的策略。A和B的支付水平分别由矩阵中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数字表示。A和B有兩个策略:占座和不占座。假设行为人选择占座,则视为拒绝提供集体物品;若选择不占座,则视为愿意提供集体物品。对集团中的每个成员来说,提供集体物品的收益是非排他的,而提供集体物品的成本由个人承担。为简化分析,假设A和B同时做出决策且该博弈只进行一次。下面用博弈论的标准式来阐述个体行为的决策过程、集体行动的困境及其解决。

(一)无制度安排时的情形。假设每个个体提供一单位集体物品的收益是3,成本为4。因为对每个成员来说,提供一单位集体物品的净收益为-1,所以理性的成员不会自愿采取行动以实现集团的共同利益。换句话说,该集团是潜在集团。(表1)

由表1可知,如果A和B都占座,即都不提供集体物品,那么A和B不用承担提供集体物品的成本,当然也没有收益,A和B得到的净收益都是0。当A和B都不占座时,即A和B各提供一单位的集体物品时,由于集体物品的收益是非排他的,所以A和B各自得到的收益都是2×3=6,各自负担的成本为4,因此每个个体得到的净收益是6-2=4。由于图书馆的座位是有限的,当A和B都占座时,势必会造成抢座位、一人占多个座位(替同学占座)等情形,使每个人使用图书馆座位的机会并不平等,且此时资源的配置是缺乏效率的。当A和B都不占座时,使用座位者的流动性增大,且每个人能使用空座位的概率是相同的。此时,对集团中的每个人来说,去图书馆就有座位坐的可能性增大。因此,A和B都不占座,对整个集团来说,是最好的结果(集团的总收益为4,大于A和B都占座时的总收益0)。如果A和B中有一个占座,而另一个不占座,那么占座的那一方在不承担成本的情况下的净收益为3,不占座的那一方在扣除4单位成本的情况下的净收益是-1。虽然A和B都不占座时的总收益最大,但就个人利益而言,当有一方不占座时,占座的人一定会有座位坐,此时,该个体的收益最大,为3,远大于对集团整体来说最好的结果时的个人收益2。而不占座的那一方获得座位的概率低于A和B都占座时的情形,即该个体的境况变得更差了。

该博弈的纳什均衡(同时也是囚徒困境)是(占座,占座),该结果是次优的。无论其他行为人的策略如何,个人对应的占优策略是占座,即不提供集体物品。该纳什均衡说明了个人理性不等于集体理性,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难以协调,出现了集体行动的困境。纳什均衡(占座,占座)帕累托劣于策略组合(不占座,不占座)。但策略组合(不占座,不占座)是不稳定的。如果行为人B改变其策略为占座,B的收益就由2单位增加为3单位,所以B不会提供集体物品。对于行为人A,也是同样的情况。因此,A和B都没有动力与对方合作以实现集团的共同利益。

除此以外,在大集团中,成员数量众多,一个成员的行为不会对该集团产生显著的影响。若其他成员选择占座,而某一成员决定不占座以试图实现共同利益,结果是该成员的个人行为根本无法增进共同利益。同样,某一成员不为共同利益采取行动时,也不会显著地影响该集团。所以,每个成员都没有动力为他们的共同利益而做出努力。

那么怎样解决上述的集体失败呢?奥尔森对此的回答是:选择性激励。他认为,“只有一种独立的和‘选择性的激励会驱使潜在集团中的理性个体采取有利于集团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下,集团行动的实现只有通过选择性地面对集团个体的激励,而不是像集体物品,对整个集团不加区别。激励必须是‘选择性的,这样那些不参加为实现集团利益而建立的组织,或者没有以别的方式为实现集团利益做出贡献的人所受到的待遇与那些参加的人才会有所不同。这些‘选择性的激励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就是说,它们既可以通过惩罚那些没有承担集团行动成本的人来进行强制,或者也可以通过奖励那些为集体利益而出力的人来进行诱导。”因为上述的纳什均衡是囚徒困境,而克服囚徒困境的方法之一是改变参与人的支付。这就与奥尔森给出的答案对应了起来。

(二)只提供负向激励的制度安排。假设图书馆制定规则以防止占座、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座位。这里,我们将讨论两种不同的制度安排:分时段监督占座与不定时监督占座。假设在这两种制度下,都是由图书馆管理员对占座行为实施监督。因为这两种制度的实施都是由人工操作的,所以会面临信息不对称(学生掌握的信息多于监督者,因为学生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占座)和实施制度的成本较高(需要监督者在图书馆来回走动没收占座物品)的问题。再加上学生的数量很多,监督者无法对不占座的学生逐个进行奖励,所以这里讨论的两种制度只能靠惩罚占座的学生来提供负向的激励。endprint

1、分时段监督占座。假设图书馆在早上、下午和晚上分别选取了固定的时间段,发通知告诉学生会在这些时间段内对座位上有物品但是没人的座位没收其物品。学生需要亲自去管理员那领取被没收的物品,并接受管理员的口头批评教育。假设每个占座的学生都将被扣除0.5单位的支付。此时的支付矩阵如表2所示。对每个个体来说,占座仍然是占优策略。该博弈的纳什均衡仍是(占座,占座)。(表2)

该制度一方面未能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另一方面也是不合理的或者说是缺乏效率的。由于学生已提前知道实施监督占座的时间,所以占座时会尽量避开这些时间段。由此可见,该制度给学生提供的负向激励是不足的,占座仍然是每个成员的占优策略。这一制度相当于告诉集团内的成员:在固定的时间段内,你们需要提供集体物品,其他时间,则随便你们怎么做。对比表1中纳什均衡对应的支付水平,我们可以看出,行为人A和B各自的收益均下降了0.5个单位,集团的总收益下降了1个单位。

2、不定时监督占座。假设图书馆发出通知,告诉学生:为预防占座现象的发生,图书馆将在一天中不定时对有物品但长时间无人的座位实施清理,没收座位上的物品。并对占座的学生进行记录,实施相应的惩罚。因为学生并不知道监督者什么时候会展开监督,并且如果占座被发现,就会被登记个人信息和接受惩罚。所以,该制度相对于前一个制度,提供了充足的负向激励。假设占座的学生都将被扣除2单位的支付。由表3所示的支付矩阵可知,不占座是每个行为人的占优策略。该博弈的占优策略均衡,同时也是纳什均衡为(不占座,不占座)。由此可知,选择性的负向激励通过给不提供集体物品的个人以足够大的惩罚,改变了个人的收益水平,使得对每个个体来说,不占座时的收益最大,从而自愿采取行动以实现集体利益。(表3)

(三)同时提供正向和负向激励的制度安排。假设图书馆开始实行“座位管理系统”,以规范管理,防止占座,充分利用有限的图书馆资源。每位学生在微信上绑定自己的“校园一卡通”账号后,可以选择到图书馆进行现场电子选座,或提前一天预约座位。若成功预约,学生必须在次日早上9点之前到相应的阅览室刷卡签到。如果未能及时签到(也可及时取消预约),系统将自动取消预约并记录违章一次,也就是对每位学生提供负向的激励。座位管理系统中还设有“暂离”和“用餐”选项,以短时间保留座位。如果学生不再需要使用座位,需在系统中点击“释放”选项,以供其他人使用。为减少占座行为的发生,该系统专门设有监督占座功能。对于实际空座,学生可在移动终端上的 “监督占座”界面输入该空位对应的编号。之后,该座位的占有者将被提醒在规定时间内到所在的阅览室进行签到,超时未签到的话,该座位将由系统自动转为监督者所有,且被监督者会被记录违章一次。违章记录累计达3次后,违章者在7天后方可再次拥有使用座位的权限。对于及时“释放”座位和“监督占座”的人,将被给予积分奖励(每天累计的积分奖励有上限)。该积分总额将被用作评优的参考。

表4体现了以上规则对个人支付的改变。为了方便与前面的不定时监督占座制度进行对比,这里仍然假设占座的学生都将被扣除2单位的支付。与前面的制度安排不同的是,对不占座的学生,每个人将得到2单位的正的收益。由表4的支付矩阵可知,对每个行为人来说,不占座都是占优策略,占优策略均衡为(不占座,不占座)。这一选择性的针对集团个体的激励制度,既奖励了那些为集团的共同利益做出努力的个体,又惩罚了那些没有承担集团行动成本的个体。惩罚和奖励都对个人的支付产生了影响,不占座对应的个人收益最大,理性、自利的个人由此为依据,自愿提供集体物品,集体失败得以被克服。(表4)

与前面的分时段监督占座和不定时监督占座这两种只提供负向激励的制度不同,应用“座位管理系统”的制度安排不仅同时提供了正向的和负向的激励,而且克服了人工实施制度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和较高的制度实施成本。“座位管理系统”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学生在手机上就能查看哪个地方有空座位及空位数量,不用花费精力到处寻找空座位。学生获取座位信息付出的成本降低、找座的成本降低。图书馆也不用组织人员去监督占座,因为学生之间会互相监督,系统也会自动监督。监督的实行由集团外部转为集团内部成员间的互相监督。

与表3中的支付水平不同的是,在表4中,策略“不占座”对应的支付水平都提高了,这是因为有了正向的激励。虽然不定时监督占座和“座位管理系统”下的监督制度实施后,都实现了帕累托最优,增进了集团的共同利益,但是后者的纳什均衡结果的总收益8显然大于前者的总收益4。这说明了,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来推动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制度的效率和有效性,节省了组织成本和制度实施成本,提高了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

四、结论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制度通过什么途径来影响集体行动的。通过比较制度实施前后的博弈结果,本文发现,在监督制度实施之前,理性的个人从自身利益出发,均选择了“占座”这一策略,造成了集体行动的困境。而分时段监督占座制度由于只提供了负向激励,且该激励不足,因此它不仅没能改变制度实施前的集体失败,而且使得每个人的收益和集团总收益都变得更差了。只有不定时监督占座制度和“座位管理系统”下的制度成功克服了集体失败,使得纳什均衡变为(不占座,不占座),从而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结果。进一步对比后两种制度,我们发现,“座位管理系统”下的制度相对于不定时监督占座,增加了正向的激励,使得集团内成员和集团整体的收益都提高了。正是在移动互联网经济下,图书馆才能够基于微信平台,开发自己的座位管理系统,以推行监督占座制度。该制度既节省了监督管理的成本,也做到了对大集团中的每个成员以“有选择性的激励”,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制度实施的有效性。

本文的分析结果说明了制度对集体行动的影响是通过改变个人的得失而实现的,并且共同利益是集团成员为实现其私人利益的副产品。因为对理性的、自利的个人来说,他/她并不关心不同的策略组合对应的总收益的大小,而只在乎每个不同的策略组合中与其有关的个人收益的大小。理性的个人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的依据是个人利益,而不是集体利益。他/她在为个人利益而做出努力的过程中,“附带地”实现了集团的共同利益。因此,制度通过改变个人的收益,以个人行动的改变,促成了集体利益的实现。要想影响或改变集体行动的话,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以个体行动为出发点,充分考虑个人利益。

奥尔森认为“有选择性的激励”可以促使理性的个人采取行动去实现集团的共同利益,但他同时认为这一机制的实施面临困难。因为规模较大的集团,其成员数量较多,要做到对潜在集团中的每个成员进行惩罚或奖励,实施的成本很高。所以说,“不仅仅是收益分享问题阻碍了大集团实现其共同利益,而且组织成本随着集团规模的扩张而剧增也使之难以为继。”在如今的互联网和大数据经济下,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入、社会需求渐趋多样化和复杂化、集团规模扩大,这尽管给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制度安排带来了一些障碍,如集团的组织成本增加、利益分配问题等,但也催生了更高效、实施成本低等拥有诸多优势的新制度的出现。本文在这里分析的克服集体失败的制度,正是在技术进步降低交易费用的前提下产生的。随着网络经济的深入发展,相信在大集团内实施“有选择性激励”的困难会逐步降低。

主要参考文献:

[1]Todd Sandler.Collective action:theory and applications[M].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2.

[2](美)曼瑟尔·奥尔森.陳郁,郭宇峰,李崇新译.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3]李政军.萨缪尔森公共物品的性质及其逻辑蕴涵[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4]黄少安.经济学为什么和怎样研究制度——关于制度经济学研究对象、目的和一般理论框架的梳理[J].学术月刊,2009.5.

[5]张五常.易宪容,张卫东译.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6]赵磊.交易费用是制度进化的衡量标准吗?[J].学术月刊,2006.11.endprint

猜你喜欢
集体行动博弈论移动互联网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博弈论视角下的自首行为分析
无知之幕与博弈:从“黄灯规则”看博弈论的一种实践方案
微博时代:参与集体行动对群体情绪和行动意愿的影响
樊畿不等式及其在博弈论中的应用
博弈论视角下医疗纠纷解决方式选择
集体行动的博弈分析:基于相对公平相容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