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峰
摘要:随着社会体系和教育制度的不断发展,教育对学校管理的公平化和民主化提出了更强烈的需求。为了适应这一时代呼唤,我校认识到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意义、价值和作用,并积极地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为了避免流于形式,我们深入地思考了保障学生参与管理的有效性这一课题,并结合自身实践做出阐述,希望能为小学学校民主化管理建设带来更多的启示。
关键词:小学管理;管理民主化;学生参与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0-003-2
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明确提出,作为核心素养基本内涵之一的“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基于这一科学论断,学校让学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为他们搭建舞台,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向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进而推动学生的自我教育,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举措,这也充分契合当前社会体系与教育制度的发展与前行趋势,推进教育的进一步公平化和民主化。然而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受限于学生心理年龄的发展特点和相关管理经验积累的欠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往往容易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校近年来通过开展“校长小助理”等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活动,一直潜心摸索、坚持实践,不断地对活动内容进行改进与深化,逐步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从而使学生参与管理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得到保证,使学校管理工作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一、以生为本、彰显主体,是参与管理的理念保障
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提出“以生为本”的思想,不仅仅是一种课堂管理模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郭教授认为,在教育活动中,“人既是教育活动的原因,又是教育活动的目的,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是保障学生参与有效性的根本保障,是后继其它保障成立的前提。作为学校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我们应当真切落实学生参与决策的构想,学校各级管理者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合法权益,承认学生在学校正常运转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管理和服务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成为学校的小主人,推动学生在有效参与中实现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服务意识的不断增长。
在彰显“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过程中,我们主张让关爱的阳光洒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留守儿童,单亲、贫困以及问题学生,都应给予特别的关注,给他们无助的内心带去希望,将爱心真正传递到他们内心深处。我校坚持实施师生结对帮扶制度,对那些特殊儿童建立起诸如父母档案、生活档案、学习档案以及家校联系卡等多种成长记录,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学习、生活等困难和障碍,促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学校帮扶了大批困难学生,让他们与其他同龄人一起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这些学生迸发出远超他人的热情,去呵护校园的一草一木,去热爱校园的每一个人,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以宽和的态度对待他人,以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学校管理积极献计献策,给我们带来超乎想象的回报。
二、健全体制、民主决策,是参与管理的制度保障
做人有戒尺,办事靠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也多次强调“制度治党”,可见制度保障的重要性。要想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真正落到实处,严格且规范的参与程序、科学且民主的参与制度必不可少。在建立与完善学校管理决策民主化制度的过程中,学校充分激活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首先,无学生参与不决策,规范决策行为;其次,学生全程参与决策过程,加强决策监督;其三,拓宽学生愿望、意见以及建议的反应渠道,保障民主权益。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共同特点与个性特征,学校着重加强了如下学生参与制度:一是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学校发展、改革的重大事项应通过学生代表大会讨论、审议;二是座谈会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開部分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对于学校建设的心声;三是学生监督员制度。通过上述定时与定点、个体与群体等多样化的学生参与制度,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决策的民主化进程。
三、培养意识、自我提升,是参与管理的能力保障
培养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是有效参与的前提,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参与意识,必然不能产生相应的参与行为;要想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就需要加强学生参与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归根结底是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通过自我管理,学生将个体自身作为客体,对自身的思想与行为进行客观的认识、对待与管理,从而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方面,学校给予了及时的、具体的指导,采取边扶边放的策略通过“传、帮、带”,逐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学会自我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和自我修正,继而为未来挑起社会、人民赋予的职责重担做好准备。在强化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能力保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细化能力分类,从常规管理、班级管理、活动管理以及学习过程管理等不同场景,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采取“大队部竞选”、“值日班长轮流制”、“班干部轮换制”等形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做好校长、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助手与参谋。学校还按照管理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一方面夯实参与学生的既有群众基础,使得他们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在竞争与合作的参与过程中学到知识、学会做人,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使学生在自我约束、自我养成的过程中得到意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为了让孩子能成为集体的主人、自己的主人,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学校想方设法从学校、班级、小组等日常行为管理方面着手,转变学生被动的“绵羊”角色,引导学生从“无为”走向“有为”。如在我校举行的“好习惯伴我成长”系列活动的纵向分级管理方面,有学生示导团对校园内各班的言行礼仪进行巡查、示范和督导,并及时将信息反馈到各班级;有班干部根据反馈信息,协助教师在班级上落实各项改进措施;还有小组长团结组内成员展开互帮互助等等;在横向团队竞争方面,学校定期展开校长小助手会议,鼓励学生助手积极出谋划策;班主任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了解不同班级之间的差异;学校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如示导团、巡视团等成员,让更多的学生都能获得体验和锻炼等等,通过上述举措,保证了班级之间竞争的有序和公平,让每一个荣誉班级和明星个人都能实至名归。endprint
四、密切联系、平等和谐,是参与管理的环境保障
学生参与下的校园民主化建设,首先离不开良好的环境保障。在此方面,学校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应发挥其应有的引领、示范作用。这不仅是学校有效常规管理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学生参与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效仿对象,是管理环境建设的第一源头;其次,学校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之间的双向互动,努力避免学生缺乏自主意识、甚至产生反叛情绪。罗森塔尔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而且这种渴望会随着阅历的增加变得更加深层。”教师要学会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勇于展现自我的信心和勇气;要进一步将这种态度引入到生生之间的交往之中,营造和谐融洽的同学关系,在学校管理的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共同参与、彼此分享,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以上的协同展开,构成校、师、生三者之间的密切关联,共同打造出校园民主化建设的良好环境氛围。
通过对近些年来我校校民主化管理实践的梳理和反思,我们发现,除了管理者、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之外,校园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与学生。我们认为,只有这两者之间构建起积极的互动和良好的交往,才能为校园管理民主化营造出最适合发展的环境氛围;而环境建设的根本还在于教师。《放牛班的春天》是我校每一个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必须观看的影片,影片中“池塘之底”少年教养院里发生的故事,将善良的马修老师形象深深地烙在每一位教师的内心深处。教师们从马修老师的形象中体会到,学生的人格应当得到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化行为应当予以宽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要多多听取,从而使学生真正获得幸福感和尊严。
通过数年来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学校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点,打磨出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校园的“铭牌”,“学生参与学校民主化管理”这一创举不仅赢得了专家、同行们的肯定,也获得媒体的普遍关注,多家电视、报刊等媒体对我校民主化管理特色研究给予了关注和报道,同时也在家长和社区中造成了积极的影响。为此我们深受鼓舞,我们决心将对民主化管理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实践,以推动学生参与下的校园民主化管理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大超.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模式转型[J].教育科学,2003.
[2]王世忠.现代学校管理学[M].科学出版社,2016.
[3]赵玉国.浅谈学校管理中的学生参与[J].中小学校长,2012(07).
[4]張新者.组织小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一点尝试[J].吉林教育,201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