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隐喻视角下诗歌《修墙》的解读

2017-10-30 09:04汤燕萍
名作欣赏·下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隐喻

摘 要:隐喻广泛应用于文学文本中,对读者的文本解读造成困难。学界对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研究重心由传统的修辞领域转移至新兴的认知领域。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在其作品中尤其喜用隐喻。本文以其诗歌《修墙》为例,拟采用认知隐喻理论对其中的主要隐喻及诗歌展开依据的隐喻意象进行分析解读,进一步阐释诗歌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哲思,尝试为文学文本的解读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促进文学与语言学的交流。

关键词:认知隐喻 《修墙》 隐喻 隐喻意象

对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在《诗学与修辞》一书中,亚里士多德提到“隐喻就是用指代一个事物的名称来指代另一个事物,这种转换可以是由种到类、由类到种、由类到类或是通过类比得以实现”。他将隐喻定义为意义的转换。同时,他把隐喻看作是一种发生在词汇层面的修辞手段,这种修辞手段可以使表达更为生动、优美和独特,这是其他方式都无法达到的效果,也很难被人们学习掌握。一个恰当的隐喻就像是一个能够给人们带来欢愉和见解的谜语。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高度肯定隐喻在诗学写作和修辞领域的积极作用。自此,后来的许多学者对隐喻的研究都局限于修辞领域,无论他们是否认可隐喻在表达方面的积极作用。

直至1989年,Lakoff和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问世,在学界引起轰动,隐喻研究的重心由修辞学领域转移至认知语言学领域。他们创造性地提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赖以认知周围世界的认知系统。在认知语言学领域,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修辞手段,隐喻更是概念性的存在。自此,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的研究成为蓬勃发展的新领域。有些学者如束定芳(2000)及胡壮麟(2004)致力于引入和发展现代隐喻理论的框架,其他学者如刘宇红(2011)则尝试通过新颖的实验来验证隐喻本质的心理现实性。隐喻因其自身有趣多变而激发了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

隐喻广泛应用于文学文本中,对读者的文学文本解读造成困难,尤其是诗歌类作品。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著名诗人,其诗作尤其喜用隐喻来表达其微妙的情感和对人生及周围世界的深刻见解,从而使得作品意涵深刻但语言简练。在评论诗歌时,他曾明确地表达过对隐喻的看法,他认为诗歌只应当由隐喻构成,每首诗歌都应包含一个新的隐喻,否则就什么都不是。在他的名作《未选择的路》和《修墙》中,隐喻的使用恰到好处,学界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过研究。鉴于大多数的研究都只关注文本自身或是理论的发展,将两者融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见,本文拟采用新兴的认知隐喻视角对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名作《修墙》进行解读鉴赏。

一、引入性隐喻的分析

隐喻的使用是诗歌《修墙》的一大特色。诗歌主要描述的是每年春天人们对损坏的围墙进行修补这件日常小事。通过对诗歌中的主要隐喻和相关隐喻意象的解读,读者可以理解诗人通过修墙这件小事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感情。诗一开始由一个微妙的隐喻引入,即“Something there is that doesnt love a wall”(有一样东西它不喜欢墙)。从现代隐喻理论视角来看,这引入性的句子是一种重要的隐喻。

Lakoff和Johnson创造性地提出了认知隐喻理论,是隐喻研究中的标志性成就。他们曾说:“隐喻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存在于我们的语言中,更体现在我们的思维活动中。我们平常赖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性质的。”也就是说,人们基于普遍的概念系统所进行的思维和活动从根本上来讲是隐喻性的。隐喻的核心在于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是一个用一件事来理解另外一件事的过程。源域通常是一些具体的、物质性的、于人们而言熟悉的概念,而目标域则是一些抽象的、晦涩的、于人们而言陌生的概念。进一步,他们把概念隐喻划分成三种类型,即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及本体隐喻,每种类型的隐喻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這首诗开头引入性的隐喻就属于本体隐喻。本体隐喻指的是那些用具象实体(尤其是人体部位)来解释抽象概念的隐喻。

首句“Something there is that doesnt love a wall”运用了倒装结构,“something”一词提前成为主语,这很容易引起读者对于“something”一词意涵的猜测。读完全诗,不难发现首句与诗的主题密切相关。顺着首句往下读,我们可以慢慢体会到“something”指的是一股抽象的力的集合,它强烈反对墙的存在,所以最后将其毁坏。因此,该隐喻的源域为某种特定的事物、客观存在的实体,能够对墙展示出自己愤恨的情感。目标域则是某种抽象的力量,作者有意将这种力量抽象化,使其变得隐晦,从而充满神秘感。隐喻将实体“something”对墙的厌恶态度映射到这股神秘力量上,使这股力量反对墙的存在。由此也可窥知诗人自己对墙的态度,激发读者的兴趣,吸引着他们继续往下读,去探索这股神秘的力量到底是什么。对这个引入性的隐喻进行分析理解可以帮助读者找对方向,顺着这个方向去抓诗人的立场和想要表达的主题。

二、中心隐喻的解读

“wall”(墙)一词在整首诗中反复出现,是诗歌的中心意象。正如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经常使用的其他意象一样,墙这个意象也有着丰富的隐喻意义。围绕这个中心意象,整首诗的中心隐喻就形成了。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墙在中西方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意象,逐渐演变成人与人、人与社会及社会与自然之间隔阂的象征(陆裕婷)。同时,墙又可以确立起个体独立的身份,防御他人或外部世界的闯入。读完整首诗,结合墙这个关键概念的解读,我们可以抽象总结出本诗的中心隐喻,即screen between humans is a wall(隔阂是座墙)。这是一个结构隐喻,它指的是一个概念由另一个概念隐喻性地构建。也就是说,人们通过那些熟悉的具体概念去理解那些陌生的概念。

诗中,中心隐喻构建于源域墙和目标域人际关系中的隔阂之间的映射。基于日常积累的经验,我们知道墙可以将人与外界隔开,以此来防御外界的伤害,达到自我保护的效果。但同时,墙的存在也会隔绝人与外界的交流,与外界格格不入。该隐喻将墙的这两个特征映射到目标域,通过映射,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隔阂的特征。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就像一座墙一样,既可以确立起个体独立的身份,不受外界干扰,又可以阻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于中心隐喻的解读为整首诗的鉴赏和诗人情感思想的捕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对立隐喻意象的阐释

诗歌围绕中心隐喻,还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隐喻意象。这些隐喻意象十分独特,因为它们相对立而存在。诗人和他的邻居对修墙这件事的态度就是各执一词,相互对立。根据“部分——整体”图式,他们其实代表了两个群体的观点,而非个人意见,其实读者也可以选择站在某一方。诗人代表的是反对修墙的群体,他们认为推倒墙可以让邻居之间面对面地交流,邻里更加友好;而他的邻居则代表抱守传统观念的群体,反对邻里的任何改变,认为墙自古就存在,没有推倒的必要。

还有其他意象如静态的苹果树、菠萝树和动态的牛群,它们都各有所指。静态的苹果树和菠萝树代表那些静态的事物,可以静静地存在着而不干扰别人;而动态的牛群则代表那些流动的事物,它们可能会四处乱跑,干扰原本和谐的关系。通过这些意象,诗人意欲说服他的邻居,没有墙他们依旧可以和谐相处,互不打扰。正如他所说,你的菠萝也不会落到我这里。两方的观点势均力敌,平衡地进行论述,诗人没有任何偏袒,因而令读者陷入选择的困境,留下想象思考的空间。这就是整首诗的主题所在、诗人思想所在。

四、结论

诗歌《修墙》是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经典作品,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而且已有各种研究成果发表。本文尝试从认知隐喻视角进行分析解读,意欲将诗人对于生活及周围世界的哲思传达给读者。该诗以其隐喻的使用为典型特色,只要对诗中的隐喻进行恰当分析,解读出隐含的隐喻义,那么對于整首诗的理解便可达成。本文以认知隐喻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诗中的两个重要隐喻和随诗歌展开出现的主要意象。通过分析,读者可以更加容易发现并鉴赏该诗中的隐喻。

当然,本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成熟的。我们可以察觉《修墙》这首诗歌是围绕隐喻而结构的,也就是说,隐喻在文本的组织和结构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本文主要尝试分析诗歌中隐喻的机制,解读隐喻义,忽视了隐喻在文本结构和连贯性方面的功能,这正是后续研究所应深入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Aristotle.The Poetics and Rhetoric[M].New York:The Modern Library,1954.

[2] Faggen,R.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Robert Frost[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3] Kovecses,Z.Metaphor:A Practical Introduc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4] Lakoff,G&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5] Lakoff,G.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A].Metaphor and Thought[C].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6] 刘宇红.隐喻的多视角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1.

作 者:汤燕萍,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

编 辑:赵 斌 E-mail:948746558@qq.com

猜你喜欢
隐喻
概念隐喻理论对高中英语多义词教学的启示
爱的隐喻
基于概念隐喻的高职高专基础英语教学研究
认知隐喻理论下印地语汉语死亡委婉语研究
认知隐喻理论下印地语汉语死亡委婉语研究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浅谈语法隐喻的隐喻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