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代死亡伦理智慧以生命长寿及身心健康为起点,凸显了当代健康中国建设的人道使命和命运智慧。而且这种命运智慧以生死互动思考及身心善衡和谐为内涵建构,既体现了个体到社会的当代中国健康战略,也体现了个体到国家领导力的当代社会命运智慧。个体生命的身体营养善衡及身心善衡可以拓展到民族国家之间的善衡与每个民族的命运善恒。当代大自然境界的生死智慧观是时空立体耦合观,是生命善衡与生命善恒的大通融。当代中国弱式生存论的死亡伦理智慧作为生死相依的心智慧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之心,对生灵生态则充满了爱惜感恩之心。当代中国死亡伦理智慧与环境伦理智慧相通,环境伦理炼就的环保心智慧影响当代环保战略的灵魂。人的所有命运都基于其生死命运的建设,生态环境破坏会给人类带来生死存亡的命运挑战。命运共同体生死伦理智慧也意味着当代环保领导力的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当代死亡伦理智慧融环境伦理的健康使命,不仅是具有健康中国象征性支撑,还是健康人道和健康天道结合的大健康世界的中国智慧贡献。死亡风险伦理意识缺失是风险伦理意识缺失的最严重方面,时间维度的死亡伦理与空间维度的环境伦理打通建构的当代中国弱式生存中心论死亡伦理智慧,力求实现风险社会中伦理潜在因的化解。有伦理底线的人生不会因私利膨胀无度而不顾生命健康甚至安危而进行铤而走险之事(例如践踏法律受到制裁丧生或患上致命性疾病如艾滋病导致死亡)。预防吸毒的死亡伦理智慧降低艾滋病等死亡风险的概率,不仅有利于个体生命健康,还事关国家存亡和民族安危。死亡伦理智慧也体现当代中国居安思危的健康战略。人的死亡最大莫过于心死,当代死亡伦理智慧建设以只争朝夕的生命感不断激励青春活力或者说青春之心永恒不死。
关键词:当代死亡伦理;健康中国战略;人道使命;命运智慧;环境伦理;领导力
广义的死亡伦理智慧由个体生命长寿及其身心健康为出发点而加以拓展,其处于生存状态中思考死亡风险的战略远见在国家层面体现了由个体到社会的当代中国健康战略,其处于安全状态中思考潜在危险甚至可能致命性危险的智慧在社会层面体现了由个体领导力到国家领导力建设的命运智慧。
一、死亡伦理智慧:以生命长寿为起点的健康大智慧
何为个体生命的死亡伦理意义上的“死而不亡者寿、不失其所者久”(《老子·第三十三章》)?伦理智慧而言的长寿不仅需要物质因素推动,还需要精神因素推动。寿命的自然与寿命的境界在大自然、大智慧、大健康的视野里实质是通融的。也可以说,当代中国生死意义领导力的健康智慧需要大自然智慧观,即中国大智慧生死自然观。生命健康长寿得益于大自然的长寿,得益于大智慧的精气神充实。“道法自然”之因在于此“自然”境界是大自然的天地人合一的大境界,“不失其所”的“所”在于“其所者”是不朽的生命大智慧或生生不息的健康生命。因之根、因之源,“复归于其根”,“其根”之根源之原因之元之缘,个体生命的健康长寿中有大自然智慧之因、大智慧自然观之果。死亡伦理智慧对于生命健康长寿的大自然建构需要如何去理解大自然智慧之根因、如何去理解大智慧自然观之果然?
当代大自然境界意义的生死智慧观是时空立体耦合观,是生命善衡与生命善恒的大通融,特别是当代中国生死大智慧自然观使得最常用知识积累能活学话用、融会贯通,自然而然地功到自然成、水到渠成。天人相融的大自然也意味着社会与自然的相融及生死超越。我们对大自然拥抱的前提是大自然的环境适合我们生命健康的融入。比如把社会伦理生活中的论对错与博弈大自然中的论输赢相融合的伦理智慧辐射生死挑战时,就可以得出生死大自然的自我因果法则,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大自然因果智慧,创新品牌、富有生命力的当代需要新气质新风貌新境界,思想的引领智慧和基础研究,每天活水源头的创造创新、思想原创和开辟力。例如创造新职业的力量型社会,力量时代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索力、执行力、决断力、力量感。比如作为创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者毛泽东主席五十岁、六十岁甚至七十岁时仍横游泳长江,体现了身强体健,也树立起强大标杆领导力的大自然形象及大健康魄力。又比如作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发起人及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七十岁时徒步登上黄山、遨游大海时同样体现了大健康领导的大自然情怀魅力。
二、身心善衡推动的大智慧领导力需要以当代健康人道使命为起点的死亡伦理智慧——环境命运及生死命运
由个体生命的身体营养善衡及身心善衡拓展到民族国家之间的善衡与每个民族的命运善恒。当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何时一边倒、何种一边倒、独立自主、自主创新的大智慧领导力也需要身心融合地富有正定力、正信力的可持续健康支撑。当代中国大智慧思想库(大智库)的独立人格,大概率的没有棋盘也没有棋局的大智慧一开始否定前提的“抽象盘”和“抽象局”,颠覆性的不会打“一枪”(哪怕瞄准样式而放下)的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不会使“一刀”(哪怕举刀样式而放下)的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之一,面对“美女”的“人造美女”前提假设的“颠覆”智慧。所谓颠覆智慧要害所指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死亡伦理智慧,也就是在生和死之间假设循环的“逆商”修炼提升综合健康素质,也就能破解健康生活中的孽障及不良诱惑。趋势动态远见决断多维的财富视野之中的人文心理行为终极指向,虽然普通大众包含自己在内还做不到完全意义大智慧境界,但这丝毫不妨礙以其大智慧状态作为不断激励修炼的方向趋势。可见健康人道使命的核心离不开人,人的身心善衡的实现首要离不开人的趋势:不断交流激励头脑风暴的开发真正入场成为实质当局者,而充分体现人道核心使命的身心善衡健康人还离不开磁场法则:当局者修炼到旁观者清的境界。真正人性磁场和人力实践的多层、多维战略关键时刻的英明决断、关键时刻影响关键的决策从不会平衡的小人生到会平衡的大人生,关键在“动善时”的把握,心中有德性、德性中有心;心中有审美、审美中有心;心中有法理、法理中有心;心得(德)的阴阳之道,心美的阴阳之道,心法的阴阳之道,心之源、心之圆、心之幸福感。生之营养、心之营养、人心之正道、人道之正心、民心相通、通圆辩证之道,化难为易,变化无穷无形中有自然智慧观及中国大智慧自然观。当代中国弱式生存论的死亡伦理智慧作为生死相依的心智慧,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之心,对生灵生态则充满了爱惜感恩之心。而且当代中国死亡伦理智慧与环境伦理智慧相通,环境伦理修炼的环保心智慧影响当代环保战略的灵魂,命运共同体生死伦理大智慧也意味着当代环保领导力的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当代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文明,当代环保的发展正推动生态文明。当代盛世的美好命运不仅需要经济文明的发达,还需要生态文明的发达。如果经济文明的发展以破坏生态文明为代价,则会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命运的实现。也就是说,生态文明的破坏会给人类带来生死存亡的命运挑战。endprint
伦理意义的生命正向能量可以激励积极乐观的生命信心和生命热爱感。哀戚沉沉的生命信力会使得生命加速衰老,朝气十足的生命信力会延缓生命的衰老和自然死亡。这种生命信力需要富有正能量的思想去激活。伦理意义的积极精神状态(伦理智慧状态)不仅可以打败自杀意义的逃避生命责任的脆弱,也可以打败抑郁意义的加速生命衰老至自然死亡的愚昧。心力之德性修养前提需要一颗永远青春之心,思想境界的看得开、想得远可以使得心灵永远年轻化。拥有阳光、快乐和富有希望、活力的“年轻思想”(不受年龄限制的拥有)是人世间最能阻击生命老化的秘诀法门,尤其作为当代人,哪怕进入四五十岁甚至到老年阶段,我们的生命仍需要新思想能量不断激活我们的生命状态。在二三十岁年轻的时候我们需要珍惜青春年华,进而我们一生都需要不断地把无益的烦恼抛弃及把伤心的焦虑化解。现实意义的年岁我们无法挽留,但是死亡伦理意义的大健康智慧可以说有真正意义上的放得下,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拿得起。不担心任何真实年龄意义上的状态,因为伦理的修炼关键在于心念,在某种意义上“像由心生,境随心转”,心念生命具有多大年龄,生命的身体也会不由自主地焕发出那个年龄段的生命光彩。所以当代意义的死亡伦理阻击死亡的大健康智慧主要是一种心智的修炼,最为关键的是要建立一种永葆青春的思想状态或思维习惯。从死亡伦理意义上去的衰老解读与一般观念中的衰老解读不可以苟同,后者认为衰老是自然之事而无法阻挡,前者却认为衰老很大程度上就是人为的(反自然的),也就是说身体的衰老很大程度上是由思想年轻与否、心灵愉悦顺畅与否来决定的,身体里的无数个生命细胞无时无刻不受到我们思想心念的影响。而且从伦理意义而言,自私狭隘的心念思想加速衰老和死亡,公益开朗大气的信念思想可以包容更大智慧和不断更新思想来抵御生命的衰老趋死。当然,伦理的智慧状态反对过分或极端的任何情绪,过度兴奋的大喜或过于艰涩严肃的思想都可能破坏生命力的持续。可以说死亡伦理意义上的“抗死智慧”的本质就是伦理“中道智慧”的生命状态。也就是说,失衡甚至失序的生命心灵状态会促使生命生理紊乱及加速衰老和自然死亡。伦理内涵意义上的爱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保持生命活力及创造力的巨大能量。一个失去生活信心或生命活力的人常常在爱的力量或爱的火焰甚至爱的火花中被重新点燃。一句话,永恒的青春之心是死亡伦理不断修炼的人生心智或动力智慧。当今时代可谓大健康时代,之所以成为大健康,不但在时间上,健康使命既建设生存的无病无痛或少病少痛,也针对死亡建设长寿及对延缓衰老,而且在内容上,健康使命的理念在不断深化发展,即健康的使命不但追求身体的无恙,而且是在建设身体健康基础上达到身心协调的身心健康。
三、当代健康中国战略理念倡导中的死亡伦理智慧体现了由个体到社会的大健康人道智慧
就当代中国而言,中国执政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健康素质”与 “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置于同等重要地位,放入当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之中,可以说缺少健康战略的实现,则难以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的实现。特别在2016年全国健康大会上,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部到会,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在会议中进一步明确表达: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健康中国建设成为当代中国重大重要重点优先战略及新发展理念,即当代中国大健康理念体现了全领域、全方位的发展战略。当代中国以国家战略的力量及顶层领导力的力量着力推动,这个特别重要。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人民健康而言,就是全民意义的健康提升大战略,甚而当代健康中国的建设在人类社会命运共同体时代,必将影响当代世界健康素质;健康中国战略实质是大健康人道战略,智慧对健康天道战略智慧的贡献,真正健康战略作为健康中国战略成大健康世界战略融化融合在所有政策里的取决基础是生命主体甚至大生命主体的生死存亡命运。全民意义的健康(社会意义大健康)提升战略不仅需要身体健康,还需要身心结合的健康;既要包含健康生活方式,也要包含健康生活环境;既需要特色意义的健康福利考虑,也需要普惠意义的健康公益关怀。尤其对于个体生命健康建设而言,真正的健康是身心融合的大健康,真正的健康素质是身心综合素质,健康的提升贵在坚持、难在有恒或贵在有恒,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贵在坚持。恒定的意志坚持提升健康素质也需要多留神各种提升身心素质的各种机会机遇及环境。
而且当代意义的健康中国建设彰显大健康理念智慧、大健康战略思路,并把健康战略智慧及健康思路理念融入到产业经济及社会的发展目标及其具体政策方针指标制定之中。事实上,当代中国特色的大健康建设(当代健康中国)已经实现了只有用不到美国人均二分之一的医疗费用达到与美国健康绩效相当的成就。当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呼唤大健康战略智慧,而且这种大健康智慧的使命内涵本质是人道的。以人道为宗旨使命的伦理智慧作为一种实践智慧则主要是中道意义上的实践智慧。“死亡似乎只会垂青那些对自我健康无所谓的人,但事实上,那些不在意自己健康的人与那些过分关心自己健康的人发生死亡的概率趋于一致。”1死亡伦理智慧对于人体生命而言,为了更好地焕发出生命力,需要必要的休息如适当的睡眠,劳逸结合,既不可以过分地睡,也不可以太少地睡。科学也一度证明:只有充分高质量的深度睡眠,人体的生理机能才能得到充分的修复,免疫系统才能够得到加强,而能量也才能得到充分补充。延长睡眠时间并不一定能弥补自己的睡眠不足,正相反,如果一味地赖在床上,却没有得到高质量的睡眠,这对于人体反而有害无益,甚至会缩短你的生命。研究发现,每天仅睡6—7个小时的人,比每天睡超过8小时或少于4小时的人死亡率要低很多。其中,每天睡7小时的人死亡率最低,而即使是只睡5小时的人,这个系数也要低于睡够8小时的人。研究人员解释说,当你的身体醒来却还赖在床上时,你缩短了接触阳光的时间,体温也会因为身体长期处于不活跃状态而变得过低,从而分泌出大量的褪黑素(一种可以促进睡眠的人体激素),这样,你接下来的一天就会感到更累且昏昏欲睡,而这种昏昏欲睡又会妨碍你在晚上进入深层睡眠。2中国有句俗语“早睡早起,精神百倍”,从当代死亡伦理意义而言也可以说是“早睡早起,长命百岁”。伦理意义而言的勤劳美德是反对贪床懒睡的。天道酬勤在死亡伦理意义上体现了不死的境界,而懒惰过多贪睡则是死的温床,勤劳美德之人不死,懒惰坏习之人常死。除了睡眠外,呼吸空气的质量及饮食对于个体生命的健康长寿也很重要。特别在饮食方面,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可以从伦理中道的实践智慧方面注重适度,暴饮暴食伤身甚至损命。“暴飲暴食,不仅不能延年益寿,对身体无益,而且缩短寿命,尤其对中老年人更是如此。这是因为暴食或进食过量,会使人代谢增高,代谢越高寿命越短。”1正如中国伦理智慧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代死亡伦理关怀智慧从个体生命健康到家庭人员健康的实践也力求帮助临终者或是患不治之症者以及他们的家属能够得到舒缓性的照顾,这样的照护也称为安宁疗护。“安宁疗护”是一种可以让患者和家属在面对足以威胁生命的病痛时,可用来提升生活品质的照护方式,包括治疗疼痛和解决其他生理、心理及社会的问题。死亡对于人类虽然不可避免,然而从人道主义伦理宗旨出发,我们有必要也能够发展出一套指导原则或方针来舒缓人类死亡过程。我们在死亡伦理宗旨原则指导下可以创造各种临终关怀的方式方法,例如音乐死亡伦理,着重于利用音乐转化人们的死亡焦虑等不安心灵。音乐死亡伦理给人在临终死亡时唤起美好生存时的回忆,在美好的生存状态中不知自不觉地走向死亡。音乐死亡伦理之形式从本质而言,体现了伦理意义的死亡关怀,更加人道地减少死亡焦虑和死亡痛苦。当代中国死亡伦理智慧主要以思想性、哲学性及人道性的方式来研究死亡过程,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家庭、社区、道德文化等,这个学问探求的是这些问题如何影响每个正在经历死亡的研究对象,而不是研究问题的本身;主要的目的是去舒缓并且改善死亡的过程,不仅是对临终者的人道关怀,也针对相关的人(特别患者家庭成员等亲友)的人道关照。而面对死亡挑战的艰苦过程的伦理建构意义的“改善”、“舒缓” 概念与希波克拉底誓词相容。当代中国死亡智慧更是凸显临终患者的自发抱团、实施自救互助的伦理实践,比如通过建立临终患者俱乐部来推行这种伦理实践,临终患者不论在生理、心理还是社会适应力以及晚期生活质量都可以明显提升。endprint
任何人都只能真正死亡一次,所谓“起死回生”的死亡并非真正死亡,只是趋于临死。对个体而言,没有个体生命的存在(即个体死亡),一切将无从谈起,科学证明万寿无疆、长生不老甚至转世轮回等都是徒劳和妄想罢了,人死不能复生的自然规律不可以改变。从个体层面的死亡伦理智慧说,个体生命如果不懂得珍惜,那么可能轻则用诸多不良陋习损伤身体健康安全,特别是慢性损害身体健康,重则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屁事视生命为儿戏,赔上性命。死亡伦理智慧从反面警戒作践生命,体现了重视生命伦理价值的寄托之所。死亡伦理智慧把人置于死地才更加明白生命的可贵,才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善待生命的价值,弱式生存中心论死亡伦理智慧向死而生的反向思维就是为了更加善待生命和善待生活。甚至从个体生命意义上理解的死亡伦理,只要是生命都不能作践和残踏。无论是残疾生命,还是还处于胚胎状态的婴儿,乃至植物人,作为人类人种的种类的组成都是必须得到尊重的有生命价值的生命个体存在。事实上,新陈代谢的种的延续、类的延续对生命个体具有决定性不可逆转的价值。生命对于每一个体都只有一次,死亡意味着唯一的一次生命终结;死亡伦理意味着每一个生命个体对于自己的这一次生命负有神圣的责任,每个生命个体起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这也是做人的起码伦理。
当代死亡伦理智慧从中国哲学维度而言需要时间维度超越生死的哲学思辨贯穿。哲学思辨(例如超越生死式哲人庄子型的)本身就有利于防止老年痴呆及对抗自然衰老至死亡。古代中国死亡哲学大师庄子的死亡智慧在这一点上仍然值得当代死亡伦理实践智慧的吸收转化,他看破生死且超越生死的人生养生实践(庄子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活得超过七十岁)就是很好的例证!另外伦理境界的修炼可以塑造良心安心及坦然之心,也有利于生命自然长寿。时间维度的死亡伦理与空间维度的环境伦理打通建构的当代中国弱式生存中心论死亡伦理智慧,立足于死亡伦理对“时间与存在”维度的超越,力求从时空耦合的综合视野实现质朴的大道大德的修心养性,以回归生命本然。这样可以实现风险社会中伦理潜在因的突破,化解许多人为之祸根是始于心中之危险意识和危险伦理。死亡风险伦理意识缺失是风险伦理意识缺失的最严重的方面。如果个体生命对于人生规划有伦理底线,就不会为了个体无限私欲或私利膨胀无度而不顾生命健康甚至生命安危进而铤而走险之事(例如践踏法律受到制裁丧生或患上致命性疾病导致死亡)。当代致命性疾病如艾滋病危害导致的死亡风险被融入到社会伦理观念中去就形成一种社会意义的病,进而引发舆论等一系列伦理问题,当代死亡伦理智慧对这些伦理问题的破解已经提到了历史日程上来。失去社会伦理关怀的艾滋病死亡风险挑战,可能会使患者们因躲避伦理歧视不愿甚至不敢在社会中公开真实状态,进而抵制实名检测,躲避治疗。这些高危人群一旦隐藏于社会中,则会使这类具有致命性死亡风险的疾病更难控制,甚至导致恶性传播更加危害社会。例如艾滋病则主要对一些有高危行为的人群发生,如吸毒人群、同性恋人群、卖血输血人群等。应对具有强力的传染性和特殊传染途径的致命性疾病如艾滋病带来的当代死亡风险,更需要正视这种死亡风险的伦理实践智慧的多层次、广领域的建构,而且艾滋病是一种慢性发生的人祸,当代中国这种致命性死亡风险从当初的几个病例发展到现在上百万的感染者,足以引起当代中国从社会意义上的战略重视和对这种死亡风险及时且可持续地进行伦理实践智慧建构,特别对于吸毒卖淫等反社会伦理行为导致当代人感染致命性艾滋病的死亡风险,需要特别引起死亡伦理审视。因此,艾滋病等致命性疾病从死亡伦理意义思考作为“人祸”,不仅是实实在在的个体生命的死亡风险及其道德考验,更是命运共同体意义的社会层面的死亡风险及其道德考验。当代中国倡导死亡伦理智慧对于人为造成死亡风险的致命性“人祸”的预防需要原因意识,艾滋病病人感染源头之一就是吸毒所致,甚至可以说预防吸毒的死亡伦理智慧不仅有利于个体生命健康,减少得艾滋病等死亡风险的可能概率,还事关国家存亡和民族安危。所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把禁毒工作提升到了“国家安全战略”。习近平同志强调: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而胡锦涛同志也曾批示:禁毒工作必须持之以恒,毫不手软。而且当代中国现阶段禁毒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所以当代死亡伦理智慧的倡导也间接体现了这个防治方针。
四、当代社会大健康人道智慧由在生与死之间个体生命健康智慧到安与危之间国家命运健康智慧
当代社会中对于个体生命的死亡伦理智慧建构是包含死亡伦理思考的纵向大生命伦理思考(生死一体的伦理智慧),既要包含出生后的生命,还包含死亡后的遗体及死亡过程中的伦理关怀思考,也要包含出生前的胎儿死亡的伦理关怀思考。“胎儿与成人并不是原则上完全不同的人类存在,而只是人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不能仅看到人体的现有状态,而完全漠视他的潜能 。”1例如当代社会人们之所以普遍反对将人类胚胎、严重智障者、植物人等群体成为任何实验的牺牲品,原因就在于其“无行为能力”导致不可能同意的这种论证本身从死亡伦理的知情权方面就预设了以上“无行为能力”人能够作为这种被尊重对象。在一般情况下,堕胎作为一种对人体的杀害行为,从死亡伦理意义而言是应当受到道德谴责;而堕胎从死亡法理而言,应当被法律禁止,“但在特殊的情况下,当胎儿的生命威胁到孕妇的生命,或对孕妇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的时候,也就是说,当堕胎是作为孕妇从某种困境中逃脫出来的惟一出路的时候,那么它便是允许的了,虽然它本身也是一种小型的罪恶 。”2也可以说,当代中国死亡伦理关怀需要大视野,包含了大健康人道智慧;而且个体层面的死亡伦理建构生与死之间的人道智慧,旨在实现养心养生合一的生命大健康。大健康人道智慧在生与死之间的大尺度中更能充分体现,在生与死之间的大弹性中更能充分表现,在生与死之间的大动力中更能充分展现,伦理意义上的智慧主要是心灵美好层面的道德境界修炼,就大智慧而言,超越生死者更可以超越名利,淡泊名利者更可以养心致远,养心明志者更可以养生长寿。由站在生的向死而思对于生与死之间的智慧思考和人道思考最终回到生的出发点的大健康状态实现,即实现身心合一的充满生命活力的人生。大健康人道智慧对于人生修炼而言,对内不断提升道德境界,对外不断提升身体健康,这样对于自己而言实现身心健康,这种身心健康是一种生命自我内在和谐的健康智慧与伦理智慧的有机结合。这样对人对己都会和颜悦色,都不会轻易动怒(发脾气)伤生伤心。正如《黄帝内经·素问》所言之“在志为怒,怒伤肝”、“使志无怒”。“怒”字从字形上来分析是由“奴”和“心”组成,即为“奴役心情”。当心情被外物所控制甚至奴役时,就会生怒,这时人就极容易失去正常的理性甚至本性。而当怒的状态(时间及程度)超过人体内在调节之限度,而这种情绪又不能及时转移时,就会转化为身体或精神的疾病,甚至可能带来生命危险。“七情伤人、惟怒为甚。”(《东医宝鉴·内景》)中国名著《三国演义》中就有“诸葛亮三气周瑜”的经典故事。周瑜虽然少年得志,但却有致命的弱点,就是缺少能容人的伦理智慧,心胸狭隘,对诸葛亮也嫉贤妒能,容易生怒气,最终被诸葛亮的才气超过其几次,就活活气死。伦理智慧对于个体生命健康的人道建构关键在于提升面对各种发怒或生气诱因的道德境界,伦理实践智慧也常常在于以包容、平和之心对待周围的人与事,不可以动不动就对人生气或发怒。死亡伦理实践智慧从生命生死安危的大健康高度更加突出这种人道大智慧。正所谓内得于自己、外益于你接触的人的大健康人道智慧就在于修正气祛邪气以养生,修心情去情绪以乐生,修智慧去劣习以优生。大健康人道智慧以生死为跨度的大智慧大气量可以最大程度地使得人心得以平和,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在思想力的修炼上从人道宗旨出发,尽量减少对身体不利的意念及思念,实现心平气和,而且使得身心得以中和,喜怒哀乐过度或劳累过度都会打破心气平和甚至破坏身心中和。正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德境界也是人生健康的大智慧修养。“哀莫大于心死”也说明了心的人道智慧修炼对于生命健康的重大贡献,如何适度放松心胸和心情的人道智慧,可以突破过度的物质层面病痛焦虑及精神层面的压力焦虑甚至死亡焦虑。“动摇精神损耗的是我们的阳气,动摇身体则能升发阳气”1,所以身体适当的动一动、摇一摇,那么身体就气血流通,百病不生了,也就是说必要的运动能使得人健康长寿。大健康人道智慧挑战个体生命死亡的危险而改善个体生命的生存状态,在中国医学思想中则对应为:抵抗生命中的阴气而提升生命中阳气。而且对于大健康智慧中的人道智慧而言,除了一般身体意义的“动则升阳”,更注重精神意义上的“善能升阳”及“喜则升阳”。正如中医名家武国忠认为:“善能升阳”意味不管是语善、视善还是行善,都是在讲做人做事都要光明磊落,多为他人着想,那种暖在心的感受也是能延年祛病;2“喜则升阳”意味着如果多想高兴事、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听欢快的节目,读自己喜欢的书,听自己喜欢的曲,都可以升发阳气。3个体生命健康建构的人道智慧从“善能升阳”和“喜则升阳”层面理解,意味着“阳气旺盛不仅不会受到病邪侵害,还能使人的精神平和愉悦,心想事成。所以升发阳气还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方法”4。“可以说,阳气决定了人的生老病死。”5endprint
另外面对各种可能致命的病或者加速死亡之病的挑战,当代中国向死而生的死亡伦理智慧也体现我们需要未病时就有居安思危的大健康战略,而且这种远见也体现人道之大健康战略智慧!正如“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黄帝内经。素问篇之四气调神大论》),其意思是指人们进行四气养生旨在健康长寿,尤其对于道德修养很高的人而言,倡导未病之先就要注重养生以防止疾病发生;犹如一个国家在未出現动乱之前就需要妥善处置以防患发生,不要到患乱发生才来处理。当代中国从个体到民族的死亡伦理智慧对于大健康人道使命的建构也可以从《黄帝内经》经典名言中得到转化支撑,而且挑战死亡的伦理智慧重在生命气质精神的开发和激励。《黄帝内经》中也倡导“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之移精变气论》)。这对于当代大健康使命而言,对于个体而言,个人命运的健康建设意味着不可以忽视人生精神气质的重要性;对于民族而言,国家命运的大健康建设则意味着不可以忽视民族精神气质的重要性。“一人之身,一国之象。知治身,则能治国也。是以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晋代葛洪:《抱朴子·地真》)传统中医思想精华中也体现了由个体到民族国家的大健康人道战略智慧。当代中国倡导的死亡伦理智慧体现的大健康人道战略智慧对于传统中医智慧“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的转化发扬,意味着当代中国建设健康时拥有健康意识(没生病时就做些预防及加强身心免疫力)。当然死亡伦理建构的大健康人道战略智慧还意味着具有哪怕不幸遭遇不健康时的放得下的智慧(生病时也不加重精神负担,坦然面对)。“事实上,大约有百分之八十的疾病都合和心情有莫大的关系,都是病人的心理作用;但心理作用往往也非常致命,很多无法治愈的疾病,都是心理上的疾病。”1当代意义的死亡很大程度上是被病痛吓死的,而具有当代死亡伦理意义上的大智慧就能缓解病痛所致的精神压力,也不畏惧任何疾病风险的挑战,哪怕在致命性疾病风险挑战中也能正视这种极有可能的死亡性风险,而且死亡伦理大智慧能从立体大健康视野中等闲视之“亚健康”甚至暂时已失去健康的各种风险挑战,甚至直面死亡风险对于生命健康的挑战,死亡伦理建构的突破极限、激励生命力的伦理智慧修养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造更大舞台,为公益事业创造更大舞台,这不仅仅能有助于更加正确体现本来的健康状态,也可以带来更多的健康、更深程度或更广外延意义的健康。不为疾病甚至致命性疾病吓倒,坦然面对疾病甚至致命性疾病的死亡风险,才能在智慧意义上获得一种直面疾病甚至死亡的伦理品质或道德境界。
当代中国弱式生存论死亡伦理智慧的体现大健康人道战略智慧具体而言,在人生早期起且特别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良好优适的生活习惯或生活作风以分辅助可持续健康的个体生命进程,同时在个体生命的生活环境中寻求美好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在个体生命的生存状态中不过掠夺生命物质承受力或生命精神承受力,而是追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融洽融合,不过度疲劳也不过度焦虑,且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地实现生活压力转化为生活动力的生命健康长寿智慧。“全球性的包含癌症、糖尿病等在内的诸多慢性疾病对于患者死亡率的贡献高达百分之八十,而且这类慢性致命性疾病患者都具有高危因子的不良生活方式,比如有害身体健康的抽烟喝酒及其他不健康的偏食或不爱运动等。”2就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对生命健康的危害可以参考以下报道:中国日报网2015年10月11日电(富文佳)据外国媒体报道,近日,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报告,十分耸人听闻。报告指出中国目前有3亿烟民,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由香烟从而引发的癌症,而随着香烟的不断扩散,到2030年由此死亡的人数预计将跃至200万,2050将达到300万,那时中国也将不再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据悉,牛津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了该项研究。研究显示,中国有68%的年轻男性吸烟,大部分在20岁前开始抽烟,其中至少有一半的人将因吸烟死亡,这意味着三分之一的中国男性会因为吸烟而死亡。除了尼古丁对生理上的影响,让烟民放弃吸烟的习惯从而消除心理上的依赖才是重点和难点。在国内,作为走亲访友的礼物,作为见面问候的方式,作为减轻压力的良药,香烟随处可见,甚至成为一种文化。正是因为香烟如此唾手可得,中国男性烟民在过去数十年一直持续增加。发达国家的男性吸烟率已大大减低。在美国,约20%的成年男性有吸烟习惯,成年女性则有15%,每五名死者当中,一名因吸烟致死。1
吸烟等不良的生活方式直接加大了个体生命患肺癌等致命性疾病的几率和可能。“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人数已跃居各种肿瘤的首位。”2也可以说,体现了大生命健康智慧当代死亡伦理智慧意味着传统不健康生活方式或生活习惯的转型:旧的不健康方式的死亡,新的健康习惯的门窗大大打开;而且当代中国死亡伦理智慧意味着从个人生活方式的变革文明到中华民族之国民文明素质的日新月异提升,由个人健康意识的身心合一健康到命运共同体健康意识的身心合一大健康。就个体生命而言,“抗死”的健康因子从胚胎就已经开始,甚至从基因孕育就已经需要,因为大健康伦理关注的是生命的循环(生——死——生)不间断过程,即体现了生命大循环的视野;从这种意义上说,大生命伦理建构是离不开死亡伦理建构的,大健康伦理关怀也离不开死亡伦理关怀,大健康伦理关怀在当代产业社会中必然伴随着大健康产业伦理。当代中国视野中建构死亡伦理智慧体现的就是大健康人道战略。死亡伦理智慧关怀本质是富有战略性有远见的人生智慧,就价值选择而言,也是一种精神智慧,而且死亡伦理智慧对于生命力的建构不只是物质意义上的,更本质的是精神意义上的。由全球视野来看,随着全球范围意义的精神病增长的压力,对于各种治疗及预防有着迫切的需要,然而各种病症的治疗需要防止过度的物质药物或机械医疗的治疗,可能的考虑是文化智慧意义上的治疗。预防的方法从大伦理维度审视而言,也不能仅仅依赖外人帮助或特殊的外部环境辅助,还需要自身的心境心智境界为良好前提,同时需要社会的人道温情关怀氛围,也需要经济资源支撑的各种健康关怀资源的人道公正分配。3当代中国倡导的死亡伦理智慧体现了生命个体需要以大健康伦理修为(跨越单纯依靠外力的狭义健康,保持或恢复的广义健康体现)去面对自然衰老及其死亡挑战的思路,这与传统意义上很多人认为我们的身体健康依赖他人治疗才健康这一不同。笔者的大健康人道战略主要是针对个体生命的自然衰老导致自然死亡的思路领悟出死亡伦理智慧有助于生命长寿,没想到后来(大约一周后)翻阅一些书刊发现这一思想在一般健康方面得到一些权威的支撑,例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同仁堂名医馆馆长、同仁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关庆维先生在探求中医的文化本源时,也提出过人的生命个体健康需要修养,需要心性的成长来与宇宙的规律相和谐,一旦违背这种规律就会生病,很多恶性病都与道德伦理问题有关。“自己的起居、饮食要符合自然规律,要符合社会伦理。自己的情志、自己的心智也符合道德伦理。……真正的健康是我们修出来的,是我们遵从伦理道德、遵从自然法则、遵从人的生活本身的自然规律促成出来的健康,而不是医生治出来的。所以我们要用大的文化、宏观理念去处理我们身体健康问题。”1他说的恶性病与笔者理解的自然死亡有一定关系但也有区别,因为死亡伦理意义而言,既有致命的恶性病导致的死亡,也有一些非恶性的慢性或不太严重的病导致的死亡,还有的是正常的非病老死。死亡伦理对于生命自然死亡挑战,不仅是 “优死”的伦理关怀,也是“抗死”的伦理修为。在当代中国建构的死亡伦理智慧而言,笔者是以死亡伦理智慧建构大健康思想的理论方法,也可以说是 “要用大的文化、宏观理念去处理我们身体健康问题” (关庆维),而且除了“大的文化和宏观理念”外,也需要前瞻性战略理念处理我们身心和谐健康,即当代死亡伦理智慧中展现了大健康人道战略,当代生命大健康建构离不来包含“抗死”伦理修为方面的死亡伦理战略建构。保持健康最彻底的伦理智慧就是挑战死亡风险(致命疾病、某种事业致命性打击如系统性当代经济金融风险等)的伦理修炼,而健康使命驱动的第一要务就是不断建设以改善人的生死命运。人的所有命运都基于其生死命运的建设及其不断地改善!我们不仅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风险包含致命性疾病导致的死亡概率及其导致痛苦,还要基于死亡思考立足死亡底线建设地最大限度的开发人的生命活力、开发人的生命创造潜能,对个体而言,主要是其生命自身的身心和谐及其生命健康长寿且顺心顺利。基于死亡的体验感的伦理境界智慧再反观生活中的其余事,则会更加豁达看待之,就不会再有太多的气人气己,就不会为一些名利得失的多少而赌气、逆气甚至怒气,就会更加心平气和地看人生各种遭遇的潮落潮起。死亡伦理实践智慧的修炼使得人生之命运做最坏的结果都能坦然接受到最好的奋斗乐在其中,以实现生命境界大自然般的超级包容与明达,即心智及心志的自由如行云流水长存。正如:“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黄帝内经·素问》)。“中医也认为,脑是神明功能产生的起源地,是产生神明的实质性脏器,又称‘元神之府。但脑的神明功能正常发挥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尤其是一要依赖于强盛的心功能,因为‘心主血脉,心的功能正常,血脉就能通畅,血液就能充分营养大脑;二要依赖于充足的肾精,只有肾精充足,才能化生脑髓,心肾功能正常使脑细胞不知过多凋亡而出现脑萎缩。……中医学认为老年性痴呆的发生与五脏的化生气血、脑髓的功能有密切关系,尤以心和肾的功能更加相关。”《千金翼方》曰:“八十五以上阳气始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后,关居怠情。”《灵抠·天年》曰:“六十岁,心气始衰……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1当代死亡科学对于死亡的理解,既有心死亡也有脑死亡,脑死亡与心死亡的区分界定在科学上得到支持,可是在死亡伦理对于死亡的理解而言,脑死亡离不开心死亡,心死亡在伦理意义而言也不仅仅是心脏停止跳动,还在于失去内心驱动力和失去自信心,心不死也不是仅仅指心脏存活于身体里,更深刻在于道德不朽和精神不死。人的死亡最大莫过于心死,当代死亡伦理智慧建设以只争朝夕的生命紧张感不断激励青春活力和修炼青春之心永恒不死。
[作者简介:姚站军,江苏师范大学校聘副教授,清华大学博士后及新智库创建成员,香港中文大学客座研究员,当代中国顶层战略智库成员。]
(责任编辑 张月红)
Abstract:Contemporary death ethical wisdom as life longevity or health of body and mind to a starting point, highlight the humanitarian mission and wisdom of f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health. And this kind of wisdom of fate connotation interacting between life and death wisdom thinking and good balance of body and mind harmonious construction reflects the individual to the social health strategy in contemporary China, also reflects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wisdom of fate from the individual to the national leadership. The moral wisdom of the community of destiny on the life and the death also means the practical wisdom of the knowledge about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 leadership.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