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旨在通过创新推动创业、创业带动创新的模式转换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通过对双创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估,推动双创良性发展。本文对国内外创业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结合我国实际,建立以双创主体、双创资源、雙创环境、双创产出为一级指标的评估体系,细化为12项二级指标和51项三级指标。最后,通过对比较为常见的综合评估方法,选取加权TOPSIS评价方法作为各地区双创效果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7.05.003
Abstract: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is a significant measure to promote economic restructuring. During this process, it exists achievement and problem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to learn from other's strong points to offset one's weaknes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On the basis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 indicator system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his paper builds three-level measurement indicator system. The first level includes subject,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output. The second level includes 12 items, and the third one includes 51 items. Then,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common assessment methods, this paper chooses weighted TOPSIS method to evaluate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Keywords: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valuation system; Evaluation method
0 引言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有力举措,是解决就业难题的有效方式,是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途径。各地区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相应的问题,所以,亟须对创新创业活动进行评估,发扬优势,弥补不足,推动创业创新活动良性发展。本文在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项关键问题和影响机制的研究基础上,建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评估指标体系,并对评估方法进行探索。在理论上,弥补该研究领域的空缺;在实践中,能及时发现创业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推动创业创新活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促进创业创新活动增效提质。
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涵
“创业”的内涵源于英文单词“venture”、“entrepreneurship”,即为冒险和企业家精神的意思。国内外学者以这两个单词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创业的概念,Cole[1]认为创业是由企业家开始的,以企业活动为主导、以利润为目的的行为。Gartner[2]从企业家个人的个性和行为两方面着手,认为创业是具有开拓性的企业家通过创建组织以达到追求利益和创造价值的过程。Moris(1998)[3]通过调查创业相关文献,发现在77个创业定义中的关键词主要围绕在创建新组织、资源重组、把握机会、获得价值等方面,与Gartner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Steven、Roberts、Grousbeck [4]认为创业是抓住机会的过程,即发现机会-制定发展战略以把握机会-合理配置资源-利益回报的过程。Jeffry A.Timmosns[5]认为创业是拥有想法、进行预测、付诸行动、最终实现价值升值的行为。在中文里,创业的定义更为宽泛,从广义上,创业可以是创立自己的家业、企业或者事业;从狭义上,创业活动主要与工商业活动相联系,以获取利益和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6]。本文为了评估大众创业活动的绩效,主要采取创业狭义上的定义,即研究创业者是在利益驱动下的,通过把握机会和一系列行为活动,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
“创新”是由熊彼特[7]首次提出,他认为技术创新是除了劳动力和资本之外的又一生产要素,能够形成新的生产能力,继而实现经济增长。索罗[8]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形成技术创新的两个条件:新想法的产生和将想法付诸实际的行动。伊诺思[9]依据行为集合理论,将创新定义为技术创新、投入资金、组建机构、开辟市场等行为综合的结果。Mansfield[10]将创新定义为应用于商贸活动的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制度等。Freeman[11]则提出了技术创新是与创新事物有关的商业活动、管理、制造等行为。从中可以发现,技术创新不仅是一种新产品或者新概念的产生,更是其在商业上应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的过程。我国大部分学者也支持这一观点,例如傅家骥、姜彦福、雷家啸等认为技术创新是通过对生产函数的重新组合,在产品、工艺、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并开辟新市场,进行商业、金融等一系列活动,实现商业价值的过程。我国关于技术创新、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中,也指出了技术创新即是以企业为载体实施创新活动,也是以实现价值增值为目的商业活动的概念。endprint
从创业和创新的定义中,可以发现两者在行为目的上存在相似性,都是以实现利益增值为目标,但在出发点和行为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创业活动是出于企业家冒险行为,创新活动则是以技术创新为前提的行为活动,创业活动伴随着创新活动,并非所有的创新活动都是创业活动。
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在单一的创新或创业基础上将两者紧紧接合在一起的概念,即通过万众创新,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促进经济发展提效增速;又通过大众创业,创建具有发展前景的市场主体,提高市场驱动力,形成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激发创新的良性循环模式。所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突出体现了包涵创新的创业的理念,其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重视新兴产业的良性发展、引导传统产业互联网化等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点,本文在建立指标体系时也将着重突出创新在创业中的关键作用。
2 国内外创业创新评价体系研究
2.1 创业评价体系的研究
国外有关创业的评价体系主要有四个:全球创业观察、全球创业与发展指数、营商便利度和考夫曼创业活动指数,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全球创业观察(GEM)指标体系是评价创业较为权威的指标体系,该报告依据当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有不同的侧重点,该体系在设立指标时,将创业者自身属性与社会属性、社会价值联系。全球创业与发展指数(GEDI)从创业者出发,以客观的条件衡量创业者主观的创业态度、能力和意愿,且这三方面往往依据以随经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动态变化, 并产生交互作用。营商便利度则基于企业的角度, 从监管和法律两方面评估企业创业的保障。考夫曼创业活动指数是美国第一个大规模对各地区进行创业分析的指标体系, 从企业家、创业机会和创业规模三方面展开。
国内较为综合创业评估体系有中关村指数、城市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城市创业指数等(表1)。城市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创业环境进行评价,主要分为能源、邮电通讯、市政等硬环境指标,以及制度、管理、人文等软环境指标两部分。中国城市创业指数也从创业活动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建立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创新型和产业型两部分,两部分创业指数指标分体系在三级指标上有所区分,前者侧重对科技创新意识、投入与产出的衡量;后者则侧重评估工业企业的发展。此外,卿涛,古银华[12]针对政策评估,建立了“三维一体”的创业政策评估方式,分析了创业政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可借鉴该方法作为制度、政策等定性指标的评估方法。
综合内外创业评估体系中可以发现,主要归纳为外在环境和创业者内在的素质两部分,外在的环境指标包括了政府、金融、市场等资源支持情况以及基础设施、能源、文化等创业环境情况,而创业者内在素质则从创业者能力、意愿等方面展开。
2.2 创新评价体系研究
目前国际上主要有四个创新评价体系,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欧盟创新指数(Summary Innovation Index,SII),硅谷指数由硅谷联合投资(Joint Venture Silicon Valley,JVSV)和全球知识竞争力指数(World Knowledge Competition Index,WKCI),具体内容如表2。全球创新指数是能够较为全面且量化地评价一个地区创新水平的体系,严格的区分了创新投入指数和产出指数,继而测算地区创新效率。欧盟创新指数和全球知识竞争力指数两个指标体系较为相似,都是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衡量创新基础,同时加入创新产出以及可持续性等指标衡量创新效果。硅谷指数指标体系则侧重于创新基本条件的衡量,包括的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管理等。
国内的许多创新评估体系在参考国际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对创新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和补充,并且大多将创新环境单列出来进行评估。其中,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我国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发展要求下提出的,突出衡量国际间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创新能力,反应我国与国际上科技发达国家的差距[24]。中关村指数主要用于评估北京高技术企业的发展情况,侧重于分析创新企业的创新能力、环境、发展等方面。《中國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在区域科技创新方面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评估体系,也通过创新产出间接反映制度、体制、政策及政府效率等方面的绩效[25]。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微观着手,依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建立指标体系,意在评估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作出的成就[26]。
国内外创新评估往往是通过对创新投入-产出绩效展开,在创新投入方面,包括政策、人力、资金、物力等;在创新产出方面,包括专利、新产品产值、技术贸易等,同时,部分指标体系也考虑产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客观因素。
2.3 研究述评
综合国内外创新创业的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创业创新环境的评估,该部分的评估体系较为完整和健全,但是不同评估体系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文在选取指标体系时,综合选取囊括创业环境和创新环境两部分的指标;二是在政策、制度方面,评估难度较大,且我国起步较晚,“双创”方面的政策和制度体系的评估也相对较少,本文采用满意度调查与政府科技投入等指标进行考察;三是对创业创新绩效的评估,在这部分的评估中,往往注重的是投入-产出的效果,也可侧面反应出政策实施的效果。所以本文综合国内外对创新创业评价体系,结合国务院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中对创业环境、创业活力、创新创业政策等方面提出的建设思路,建立双创评估体系,并对评价方法进行探讨,意在为我国各地区双创评估提供具有价值性的参考。
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评价体系设计
3.1 评价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区别于普通的创新和创业,它是通过创新激发创业,创业支持创新形成的良性循环机制,在研究创业创新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关于创新创业指标体系和评价的实际经验,建立两者兼顾又具有实践意义的指标体系。endprint
3.2 评价体系设计原则
(1)可操作性原则。双创指标体系应在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提高其实践的可行性,每一项指标都应明确其具体含义的基础上,考虑其自身的特性以及其在整个评估中的作用。
(2)系统性原则。双创指标体系作为整体评估指标体系,在广度和宽度上,应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等各方面因素和与双创建设相关的各种因子,要较为全面有效地评估各地区创新创业水平。
(3)代表性原则。需选取能充分反映双创的过程和绩效的测评指标,优先选取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提升评估结果的客观性。
(4)可行性原则。在充分考虑有效数据的可获取性、可量化性以及公正性的基础上建立双创的指标体系,保证评估效果的正确性。
(5)可比性原则。指标体系作为评估创新创业效果的排序标准,在纵向和横向上都须使得各个地区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在纵向上,所设置指标反应各地区动态变化情况;在横向上,考虑在不同区域间的可比性,双向兼顾,促进评价的合理性。
3.3 评价体系设计
根据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结合双创评估的几大模块,设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评价体系,双创评估体系主要由4个一级指标组成,下设12个二级指标和51个三级指标,具体指标如表3所示。
3.3.1 双创主体
双创主体是指开展创业创新的行为主体,创业主体可以是大学生、海归、企业高管、连续创业者以及科技人员等。创新主体主要是研究院、高校、企业等。考虑到创新创业成功率,指标体系不仅从机构的数目上进行衡量,也从双创主体的意愿和信心展开。其中,双创能力部分体现创新创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包括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高科技企业等评价指标。双创意愿体现双创主体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意愿,由高技术产业利润、对外贸易衡量。双创信心代表创业创新主体对双创活动持续进行的信心,由产学研水平衡量。
3.3.2 双创资源
双创资源是指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是进行双创活动的重要支撑,是保障双创活动持续进行的有利后盾。本文采用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人力资本和科研资金4个二级指标。由于政策支持较难计量,采用满意度调查结合政府科技活动支出比例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在金融支持方面,采用人均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万人金融机构数目两个指标。人力资本方面,主要以科研人员人数、高等教育人数、企业研发人员数体现人力资本数目,以平均受教育年限衡量人力资本质量,以专利申请数和平均工资代表科研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科研资金部分,R&D经费支出强度、高技术产业投资额支出强度代表科技创新创业的资金资源。
3.3.3 双创环境
双创环境主要靠政府和市场两种途径形成。就政府而言,主要引导双创发展的方向,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进行合理的政策指引,提高创业创新的吸引力;就市场而言,依靠市场的价格调节机制、活跃程度、开放度等市场机制引发创业者与科技创新人员的双创意愿。同时,建立合理的科教文化软環境亦是催发创业者创业激情,并提高创业成功率的重要方式。所以本文从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环境、科教文化环境三方面进行评估。基础设施建设部分从能源、通讯、市政、交通、物业、环境等方面进行衡量。市场环境方面,从经济景气水平、市场开放和扩张水平、企业发展水平三部分衡量。科教文化环境由教育支出、文化底蕴、科普情况、创业文化构成。
3.3.4双创产出
双创产出是衡量创业创新活动的重要标准,将其细分为科技成果的直接和间接产出两个部分,其中直接产出包括了科技发明、科技成果应用、科技成果效益等方面,由每千人专利申请授权数、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工业企业总销售收入的比重、ICT消费占GDP比例、技术市场成交额、技术贸易收入占技术贸易总额比例五个三级指标构成。而间接产出则侧重双创活动对经济、社会、产业、环保等方面的优化作用,由万元GDP综合能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人口城镇化率、产业非农化率、现代服务业产值占比、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6个指标构成。
4 评价方法选择
各地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成效的评估是一项系统性的多元评价,在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中,主要有专家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TOPSIS评价法和主次分析法等。专家评价方法依赖于专家的主观打分,对于数据获取难度较大或无法适用于计量评估的情况下,该方法操作简单,但受到专家主观的影响。层次分析法是对决策相关的因素分解为几个层次,再利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由于该方法是主观的确定评价因素,难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27]。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利用模糊数学,可利用定量的方式评价定性的问题,但计算复杂,确定权重时也存在较强的主观性,本文双创指标体系中定量衡量为主,无需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28]。主次因素分析法将同类指标归类,以较少的指标来代替较多的指标的方式进行评估,适用于指标较多且具有相互关联的情况,在双创的评估体系中,指标的数目并不多,若采用此方法则容易导致信息缺失。TOPSIS评价法是测算评价对象与理想目标接近程度来进行排序,指标数目没有严格限制,数学计算并不复杂,较为直观,可操纵性强,能够较充分反应原始数据的信息,减少信息的缺失,提高信息利用率,扩大应用范围 [29]。
综上,本文选用加权TOPSIS法来评估各地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效果,在利用TOPSIS评价法的基础上,通过专家意见法与统计平均数法相结合的方式设立权重,既减少了主观性,又提高了科学性。
TOPSIS法最早是由Hwang et al.[30]提出,是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它根据与理想值接近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与理想值越逼近,则评价对象越优,反之则越差。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4.1 建立指标矩阵并将数据标准化
假设评价对象矩阵为Zij=(zij)mxn。若是评价指标数目较多,各个指标间的关系复杂,可分为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正向指标表示指标值愈高,能力愈强,逆向指标反之。此外,各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为遵循评估的可比性原则,须通过归一化的方式对指标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endprint
其中,ni+表示评价对象Ai与理想解A+ 的距离,ni-表示Ai与负理想解A-之间的距离,mi表示评价对象集与负理想解的偏离程度,mi数值越大,偏离负理想解越远,则评价结果越优。ωj表示各指标的权重,采取专家意见法与统计平均数法相结合得到,即由多个专家对权重进行赋值,计算各个指标权重的平均值,若出现均值的离差较大的情况,反馈给专家,进行第二次赋值,由此可在保留较多原始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减少单个专家主观性强而造成误差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Cole A . H .Meso-economics :A Contribution Form Entrepreneurial History[J].Explorations in Entrepreneurial History , 1965 , 6(1): 3 -33.
[2] Gartner W B. What are we talking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entrepreneurship?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0, 5(1):15-28.
[3] Moris,M.H. entrepreneurship intensity: sustainable advantages for individuals,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ies[M].west port: Quorum Books,1998,17-45
[4] Stevenson H.H., Robert M.J., Grousback H.I. New Business Ventures&the Entrepreneur[M].Homewood .IL .Irwin , 1985.
[5] Jeffry A Timmons , S Spinelli , PC Ensign. New Venture Creatio[M]. Encyclopedia of Creativity Invention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1990.
[6] 景云祥.全民创业:概念框架、核心要素及生成路径[J].江汉论坛,2006(3):21-25.
[7]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商务印书馆,2000.
[8] ROBERT M.SOLOW.在资本化过程中的创新: 对熊彼特理论的评论[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1(13):14.
[9] 董景荣 . 技术创新过程管理 ———理论 、方法及实践[ M] . 重庆 : 重庆出版社 , 2000 .10-12 .
[10]Mansfield E. Industrial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 . New York : W . W . Norton , 1968.
[11] Freeman C .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M] .The MIT Press, 1982
[12]卿涛, 古银华. “三维一体”创业政策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 中国劳动, 2014(11):4-7.
[13]Singer S, Amoros J E, Moska D, et al.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2014 global report[R]. Babson College,Universidad del Desarrollo, Universiti Tun Abdul Razak(UNIRAZAK),Tecnológico de Monterrey, 2014.
[14]Acs Z J, Szerb L, Autio E, et al.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index[R]. Washington, D.C.: Th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2015
[15]World Bank Group. Doing business 2015 going beyond efficiency[R].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2015
[16]Morelix A, Fairlie R W, et al. The Kauffman index 2015: startup activities[R]. Ewing Marion Kauffman Foundation, 2015.
[17] 石庆波,周明,李国东. 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创新指数设计——基于硅谷指数和中关村指数的分析[J]. 价值工程,2017(15):8-11.
[18]李晓. 区域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J]. 统计与决策,2009(15):48-49.
[19]袁卫,吴翌琳,张延松,唐丽娜. 中国城市创业指数编制与测算研究[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5):73-85.
[20]Cornell University, INSEAD, WIPO. 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4: the human factor in innovation[R].Fontainebleau, Ithaca, and Geneva: 2014
[21]Hollanders H, Es-Sadki N, Kanerva M. Innovation union scoreboard 2015[R]. Belgium: European Union, 2015.
[22]Silicon Valley Institute for Regional Studies. Silicon Valley index 2015[R]. Silicon Valley, 2015
[23]Huggins R, Izushi H, Davies W. World knowledge competitiveness index 2008[R]. United Kingdom: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2008
[24]王智慧, 劉莉. 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比较分析[J]. 科研管理, 2015(s1):162-168.
[25]陈宇山, 曾祥效. 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看广东创新能力[J]. 广东科技, 2005(10):18-21.
[26] 徐立平,姜向荣,尹翀.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研管理,2015,(S1):122-126.
[27]郭金玉, 张忠彬, 孙庆云. 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 18(5):148-153.
[28]霍本瑶, 刘新超. 模糊综合评判法[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9(2):26-30.
[29] 王砚羽,张卓,王正新. 基于灰色关联系数改进的加权TOPSIS法及其应用[J]. 华东经济管理,2011(10):139-144.
[30] CL Hwang,KP Yoon.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A state-of- the-art survey [J].Lecture Notes in Economics & Mathematical System,1981,375 (4) :1-531 1981.
[31] 李海超, 衷文蓉. 我国区域创新系统中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力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2):130-133.
(编辑:姚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