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最高境界的执著探寻
——吴连增新作《书法雅言》的启示

2017-10-29 01:20尹锡孟
新疆艺术 2017年2期
关键词:雅言气场书法艺术

□ 尹锡孟

吴连增书法作品

一、一个优美的故事

一部阐述美学艺术的书,犹如小说一般,讲着娓娓动听的故事,感染着人,教育着人去学、去领悟中华民族的核心艺术——书法。

《书法雅言》诚如王树生先生在“代序”中所说:“他用笔墨书写的不仅仅是文字,而是精神”,是中华文字的精神,是美学的精神,是执著探寻的精神。

精神的展示,从“毛笔”开始。没有毛笔,就没有中国书法,书法就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创造意境、表达感情的造型艺术。不同的书风需要用不同的笔。科学的进步,出现了毛笔与硬笔的使用领域,但作为中华书法瑰宝的毛笔,是硬笔书写无法代替的,硬笔无法表现毛笔在书写时主体和客体的相融,由心理上的张弛变化展现艺术的光彩。

选好笔,怎样用?捷径是拜古人为师,选好碑帖,走进去,我化为古,力求其形,再求其神。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既养性,又使思维张扬。

书法之美的最高境界是自然之美,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走到无雕饰的意境。由此形成的便笺,成为古帖经典,造就了书法的辉煌。走进去,就是走进自然的辉煌之中,解决书者由不像到像;得道后潜心悟道,再走出去,解决了由像到不像;不像古人,融入自己的情感、兴趣、爱好、思想,书艺得到弘扬和升华。

升华有三重境界:一是技术的基本功;二是书法家的品格和艺术造诣;三是思想层面的个性追求,情趣、意趣、谐趣及激情表达。升华到这三重境界,就要学会“心摹”和“手追”。心摹是动脑,手追是实践;对单字了然于胸,对作品的特点、神采进行整体审美体验,用所悟之道,进行境界的创新。

创新境界,要意在笔先。书法的意,是气质、个性、审美理想的总和,在落笔之前的凝聚,意的勃发,形成书法的场,创造艺术之美。如酒后的激情,在醉态时的艺术表达与幻觉的艺术之美混成统一体,抒展人生的博大情怀,把超现实的生命在没有羁绊的状态中落于实在的艺术中,显现出具体书家的神采,表现出了“这一个”。这一个的情雅纯正,细腻粗犷,情感宣泄,精神风貌,都表现在黑、白、点、画、粗、细、正、斜之间。

由黑、白、点、画、粗、细、正、斜表现出的平整与险绝,达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高境界艺术效果。效果的实现,靠的是“气”,是“气”的力令“意”的喷发。

吴连增先生把书法之气上升到“书法的魂魄”,从先生的实践中告诉书法人,电话的铃声、突如其来的敲门声就会惊动魂魄,打破美的对称,对于美学来说,“灵魂是概念的整体”①,那惊动会造成对艺术整体的破坏。

故事讲到这里,进入了《书法雅言》的高潮,书者掌握了“气”这个书法的整体,一鼓聚气,就表达出书法的艺术美了。更深的造诣追求,那是书者自己去锤炼线条了。

二、“气场”在书法中的地位

吴连增先生用讲故事的方式向人们论证了书法的“气场”。

《书法雅言》在对“气场”的论证中,揭示出场内力量有五种:一、书写者的基本功力;二、理念又叫责任的驱使力;三、人格操守的信仰力;四、对美的向往追求力;五、特定条件又称环境中个人性格的张扬力。五种力量形成的气场,在相互作用中,驱使“气”喷发,成就杰作,正如还没有书法一说的时候,文人的一封信函,一则笔记,一张只言片语的便笺,成为传世之作;更有在书写的时候,气在场中张扬喷发出来,大气磅礴,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成就传世杰作。

基本功表现的是书者在学书中达到的境界,走进去又走出来的能力。走进去只求其形,不求或未求其神,或者稍有体会便以为得其大道,任意泼墨挥豪,走向“鬼画符”的歧路。基本功要求的走进去是由先求形,洞悉气息、体味神韵,形神兼备,再走出去的能力。

《书法雅言》在不同章节表达的不同书法阶段中,对于基本功,临帖走进去的哲学思想,需要读者细心思考。如临帖和自学、自创,古时没有书法,无帖可临,靠的是自然成功。文人书者的自然成果,是他长期下功苦学积累,和其它场力相结合而创造的艺术成果。后人临其成果之帖,走了捷径。强调临帖的重要性,是在苦心劝导,少走弯路。

练基本功的过程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功力境界,那些不同都是场力的组成部分,《书法雅言》中强调的是进入高境界艺术的基本功。中国书法的两重性——实用性和艺术性在任何阶段都兼而有之,都要有场中的合力去完成一篇文字。让人看懂,是书法的最低艺术要求。没有入学的儿童在纸上,地上写字也好,涂鸦也好,也是书法,那种“丑美”,表达的是孩子的思想、感情、向往、意愿。自然地表达“丑美”,远高于某些书法家“鬼画符”创新的境界。

理念的责任力就是学书法是干什么的?这个力对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是要弘扬书法的美学精神?是为个人扬名?是为金钱?还是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让人明白?字写出来给人看,都要受这个力的驱使。

人格操守信仰力表示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写字的点、捺、横、折、勾,无一不表现具体人的性格、思维方式、处理事务的粗细、缓急、方式、气质等不易改变的特征。这些特殊用力的方式在书写文字的时候,在无我的状态下表现出来的,正是区别于他人的“这一个”。在艺术上表现的优劣,决定于长期的人格修养。

对美的向往追求力,基本指向是书法艺术之美。在不同的气场中,对美的追求是不同的,如绘画、音乐、建筑、诗,目标不同,表现出力的量不同;还可以解释有的画家在绘画艺术上造诣很高,但书法不一定很好;也可以解释在学生中间学科成绩很好,而书法只能用“丑美”去称赞。对书法美的追求,在不自觉的自然当中和前三种力结合在一起,形成书法之气。“气”用现代科学认识它,是物质的形态,以力的形式储备在书家的体内。

特定条件或称特定环境中对人性格的张扬力,就是写字、书法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不同场境,对人性的张扬力不同;调皮的学生为了玩,对作业草草了事,书法自然草率;给初恋情人写信,加上音乐伴随,就会写出自己的高水平;张旭酒后用头濡墨而书,何等豪放,调动场中所有力量,把性格张扬到顶峰,带着幻想,去创造艺术。在绝世的环境中,抒展出人生博大情怀,当然就创造出绝世之作。

从气场力的结构中可以看出书家书写时的点、线、撇、捺、横、折、勾的状态,表现的是书家的智慧、心态、希望、处世规则,这就不是简单的审美问题,是说的书法艺术,它就挟带着心理上的基本特征,开拓人的智慧,进入人的个体哲学的深层领域。吴连增先生在讲书法艺术的时候透露出他内心的担忧,面对现实和电脑的普及,书法逐渐淡出中国人的视野,只引起艺术人群的关注。小学生的描红没有了,写字课取消了。在中国人没有电脑时代,从入学开始,书法伴随着人的成长,人们普遍不重视它的作用和意义,也没有人专题研究书法和写字的心理过程、对书写者个人品格的影响,消极的放任或积极的张扬;更没有在教学的时候,对孩子们说,那一点一画,线条粗细,墨色浓淡蕴藏着智慧的开发。他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呼吁教育界重视、恢复中小学,尤其小学阶段的书法课,或者书法与美术课结合。面对社会的心理浮躁、社会道德感失落、经济利益的熏染,从对字的一笔一画中陶冶性情,从根子的一条分枝上着手,并表现和发挥书法艺术的魅力和功能。

当然,书法过程道德失落与否,不会用力的方式表现出来,道德和品格、人格没有关系。道德是有谱系的,不同的道德谱系之间观察问题,就像人们认识事物时,由第三系观察第一、二系统同时发生的同一现象,论证的结果既不在同一时间,其状态、长短、重量等各方面也不一样,由此也就解释了在一些看去很坏的人,他们的字却表现出一定的艺术魅力。清茶一杯,轻音绕梁,脱离纷乱的尘事,构筑字体和谐,从我做起,坚持弘扬社会道德规范,这是表达书法艺术时的心境,不是道德的驱使和表现。

三、书法的艺术之美

书法进入艺术境界,只有中国文字才有此魅力。就美学的范畴和地位来说,分为自然美(不包括个体哲学中的“自然”)和艺术美。自然美有它的客观性,美的颜色、美的天空、河流、花卉、动物和人等。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它在客观表现方面也有颜色、对称、方位、趋向、大小、粗细、线条、气味等调和,但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心灵的产品比自然的现象高超无限,它所表现的美比自然美高超无限。它的“它意性”“在点与画、黑与白的千变万化中实现人的精神创造和情感宣泄”,在心灵的倾注当中,“书者不仅要对书写的内容、内涵理解透彻,对其中的每一个字及其写法要烂熟于心,还要在此基础上,谋篇布局,酝酿感情,将笔墨纸砚调至最佳状态,使意蕴贯穿于每一根线条之中,而后才可能让作品产生动人的韵律之美、神态飞扬之美”。②这使笔者想起了黑格尔的一段话:“心灵和它的艺术美高于自然,这里的‘高于’却不仅是一种相对的或量的分别。只有心灵才是真实的,只有心灵才涵盖一切,所以一切美只有在涉及这较高境界而且由这较高境界产生出来时,才真正是美的。”③对此,老吴引用大书法家孙过庭的感受:“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④作为对书法之美意境心态的注脚。

至此,中外大家对艺术的认识融为一体了。而中华书法,一枝独秀,在艺术之美中尽展风采。

人对美的欣赏,体验和创造,是分层次和境界的,从涂鸦描红到临帖,从入帖的不像到像,从出帖的像到不像,在每个阶段也都有像和不像的问题,就是描红阶段,也表现出描书者对美的意识,欣赏的方法和创造力的展示。艺术美的形成是客观之美在主观(心灵)上产生,就是梦幻的层面,也是艺术的表现,如醉态的书法。这种意识适应于所有书法层次上,对于普及中华书法的意义,不下于对阳春白雪的欣赏。我们在欣赏《巴黎圣母院》的时候,有两个人,爱斯梅哈尔达和加西莫多都让人喜爱;前者是美,后者是丑美。人们对两个人在心灵中的爱都是情真意切的。再回到绘画、书法中,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为表示对父母的爱,在纸上描绘父母的光彩形象,就是只涂出人形和男女之别,也会引得父母内心的喜爱和颂扬。“蘸水为墨也潇洒”一节所表现的老人们在广场上以水为墨的艺术追求,是对书法美的艺术追求。在大美的境界中意气风发,挥笔忘我,自我陶醉,舒展身心,康健身体。把美融于生活,又表现生活之美。

吴连增先生论说了当今书法的五个误区,除了“择纸”,都涉及到书法艺术深层次的问题。从初学书法到成就书法大家,都要经历“执笔”、“临帖”的阶段,这两个阶段要解决“指实掌虚,掌竖腕平”到“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和一旦完全脱帖,就只能写出自己的面目,到“挥洒感情、张扬个性”;停于“指实掌虚,掌竖腕平”和只写出自己,就美学来讲,是“美丑”。“美丑”和“丑美”是两个完全相反的境界。小孩子给父母的画像或者表达对美欣赏的涂鸦,是美的意识张扬,向上的智慧开发,是精神性的内容,是“意识界内心生活”,⑤向上的进取。“美丑”是其已经获得了美的艺术力量,却把那个精神内容,“意识界内心生活”停顿在别人的水准阶段,不会走自己的路,只是回到写自己的面目阶段。且记,艺术之美是表现的主观性,不是客观性,所以那种倒退就成为“美丑”。

对于以“写字”为爱好的书匠,是在宣传赞美书法艺术,不管他达到书法的哪个境界,他所展示的是那个气场在力的作用中所能献出的美,不适宜用书法家的标准去要求。但是由于电脑对文字运用的普及,在文字书法的实用上人们忽略或者有意淡化在表现书法艺术时对人智力开发、人性修养的重要作用,把它的实用向敛财、扬名斜路上引导,用参展的方式,宣扬“美丑”,甚至一些书者把自己的“鬼画符”放在另一个地方自己也不认识的“书法”当至宝,去得奖、扬名,索取黑财,那是邪路!

四、健旺的生命力

吴连增先生论证出中国的书法是中国核心艺术,是对书法进入美的艺术哲学的重大贡献,其理论和实践的支点,在《书法雅言》“二”、“三”部分已经说明。这个核心艺术具有健旺的生命力,它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进步中确立了自己的核心地位。今天,现代科技蓬勃发展,对它每时每刻进行着挑战。但是它的气场构成,汇集了音乐、绘画、建筑、诗等方面的艺术魅力,挑战只能使它的生命力更加健旺,更高地提升它的美学及实用价值,使它冲破种种阻碍,向更广阔的空间跨越。

电脑可以代替人写字,却无法取代人在书写过程中情感、思想、意趣的投入;更替代不了人在对线条、方位、对称中对美的选择,对人智慧开发的动力作用,在处理文字变化时追求美的心理平衡以及它对社会心理平衡,纠正心理浮躁的深刻意义。电脑的广泛使用,尤其对青少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智力开发,就书法艺术来说,电脑上的文字,与人的走进碑帖,只求形似一样,表现的是“美丑”,无法进入书法艺术的殿堂。

《书法雅言》在论及书法艺术为城市添彩时介绍,一些城市的文化街,整整齐齐的店铺,店名牌匾竟是一样款式的电脑字,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因为那不是展现书法艺术,是环境给人的“美丑”,店铺的商业气息,更让人感到商店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其背后透露着肮脏腐败的气息。这样的美丑,竟然让很多人,尤其是那些一条街,甚至一个城市几乎统一成为电脑字的人肯定为艺术之美,又让人想到参展书法中用“鬼画符”得奖及敛财的“佼佼者”。他们终究是书法艺术文明长廊的过客。核心艺术的书法必将引领着中国艺术走向灿烂辉煌,它会突破藩蓠,为青少年才智开发、良好性格形成锦上添花,对人的精神进取,国家、社会的文明、繁荣、昌盛注入浑厚的动力。

注释:

①黑格尔:《美学》,1981年版第一卷,第154页。

②引自《书法雅言》。

③黑格尔:《美学》,1979年版第一卷,第5页。

④《书法雅言》62页。

⑤黑格尔:《美学》,1981年版第三卷下册,第3页。

(本文图片由吴连增提供)

猜你喜欢
雅言气场书法艺术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气场是个什么东西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诸子百家周游列国得会多少方言
诸子百家周游列国得会多少方言
所谓书法艺术
黄金时代
这个圈有一种矛盾的气场
秋天变温婉
中国古代的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