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妍
【摘要】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临床护理。方法 108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各54例。对照组应用内科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 并予以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 高于对照组的87.0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确切, 再配以护理干预, 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 胺碘酮;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QT间期;不良反应;心功能等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9.065
目前, 药物治疗为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方式, 但临床上常用的常规治疗效果有限, 建议联合其他药物治疗[1]。本研究为明确胺碘酮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对54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加用胺碘酮治疗, 并以内科常规治疗方案作为参考, 提供护理干预服务, 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08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54例。对照组中男27例, 女27例;年龄47~68岁, 平均年龄(49.86±6.05)岁;平均病程(2.09±1.45)年。治疗组中男28例, 女26例;年龄48~68岁, 平均年龄(50.86±5.92)岁;平均病程(2.10±1.4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存在心悸、乏力、头晕、早搏等临床症状, 结合心电图检查等可明确诊断为室性心律失常;②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且本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提出的要求。排除标准:①过敏体质;②因酸碱失衡、药物等引起室性心律失常者;③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严重电解质紊乱者。
1. 3 方法
1. 3. 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内科常规治疗, 即予以心电圖、生命体征监护, 并指导其口服倍他乐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2025391, 规格:47.5 mg/片)治疗, 1片/次, 1次/d, 可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调整用药剂量;以水冲服稳心颗粒(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10950026 , 规格:5 g/袋), 1袋/次, 3次/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口服胺碘酮胶囊(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3254, 规格:0.2 g/粒)治疗, 1粒/次, 3次/d, 1~2周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 可改为1~2粒/d, 1~2次/d, 并维持该用药剂量, 部分患者可减少用药剂量至1粒/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
1. 3. 2 护理方法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一旦疾病发作, 容易产生悲观、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 引发其交感神经兴奋, 并促使其儿茶酚胺的分泌量增多, 加重心律失常。鉴于
此, 医护人员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及时予以安慰和鼓励, 消除其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 并树立战胜病魔的自信心;②用药指导。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胺碘酮等药物治疗, 保证用药准时、剂量准确等。同时,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生命体征等, 注意予以持续吸氧, 严密观察观察患者意识形态、血压、呼吸频率等变化, 并做好相应记录工作。医护人员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应立即调整治疗方案, 并通过相应措施解除不良反应, 避免病情恶化, 影响患者用药安全。医护人员应做好相应解释、安抚等工作;③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 部分患者可在用药后产生胃肠道反应, 影响患者饮食等。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并鼓励其多进食低脂肪、清淡、低胆固醇、易消化食物, 耐心为其解释室性心律失常有关知识, 改善其配合行为。
1. 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2]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 ①临床控制:患者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均消失, 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正常, 心功能等级提升>2级;②显效:患者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24 h动态心电图均明显改善, 早搏等发作次数减少>90%, 心功能等级提升1级;③有效:患者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24 h动态心电图均有所好转, 早搏等发作次数减少70%~90%, 心功能等级无变化;④无效:患者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24 h动态心电图等均无变化或进一步恶化。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 高于对照组的87.0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伴随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提升、饮食行为习惯改变, 急慢性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多种心脏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3-5]。而室性心律失常多继发于上述疾病, 其属于心律失常最常见类型之一, 一旦发作, 则表示患者病情恶化、加重, 若不及时予以积极治疗和恰当的护理干预, 可对患者心、脑、肾等脏器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6-8]。
现阶段, 临床上对于室性心律失常主要采取药物治疗, 并在治疗期间辅以护理干预, 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9], 其中以胺碘酮的应用频率较高。胺碘酮脂溶性较高, 能够广泛分布并吸收于皮下、肝脏、脂肪组织丰富部位等, 其作为一种广谱性抗心律失常药物, 电生理作用为抑制个体钾内流, 从而延长动作电位“3”相时间、不应期, 可谓Ⅲ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10-12]。因上述复杂药理活性, 在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 可获得理想治疗效果, 降低缺血心肌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系数。最后, 在患者治疗期间辅以护理干预, 可消除患者恐慌心理, 促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并在护理期间保持良好心态, 保证用药安全等, 可作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辅助手段[13]。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 高于对照组的87.0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胺碘酮在改善患者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症状方面有积极作用。endprint
综上所述, 胺碘酮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确切, 再配以护理干预, 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
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春瑛. 胺碘酮和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中国医学工程, 2013, 10(3):114-115.
[2] 雷利群, 薛莉, 肖順林. 复方罗布麻片结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 20(20):203-205.
[3] 汪沛澍, 孙定军. 胺碘酮和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 中外医疗, 2014, 33(7):112-113.
[4] 闵信梅. 胺碘酮治疗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 当代护士:学术版(旬刊), 2017(6):26-28.
[5] 陈博, 陈英. 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及护理体会.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6, 4(27):93.
[6] 郝丽巧.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治疗的护理效果观察. 医药卫生(全文版), 2017(1):00151.
[7] 廖晓霞. 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初步观察及护理. 医药, 2016(11):00061.
[8] 郝建英.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5, 3(3):146.
[9] 丁君霞.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36例临床观察. 医学信息, 2015, 28(5):299-300.
[10] 莫茹. 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护理. 医学信息, 2017, 30(2):206.
[11] 张静宇.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5, 3(5):64.
[12] 万华巍. 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5(4):197-198.
[13] 李莉.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26):10-11.
[收稿日期:2017-06-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