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健康发展经验及措施

2017-10-28 18:12尹胜利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8期
关键词:森林经营生态修复生态建设

尹胜利

摘要 通过对建场38年的生态建设经验的回顾总结,结合分场现有森林资源现状,提出林分改造修复的新途径,争取生态工程项目,搞好生态修复工程,改善生态环境,努力扩大生态建设成果。从服务林业的角度出发阐述生态修复的技术措施,以期为林业管理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生态建设;森林经营;生态修复;经验;措施;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

中图分类号 S7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7-0171-02

Experience and Measures of Forestry Ecological Health Development:Taking Erdos Forest Farm for Example

YIN Sheng-li

(Erdos Forest Farm,Erdos Inner Mongolia 014300)

Abstract Through reviewing and 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field for 38 years,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forest resources field,a new way to stand transformation repair was put forward,striving for ecological engineering projects,improving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projects,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nd striving to expand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result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ervice forestry,this paper expounded technical measure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which was intende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forest managers.

Key words ecological construction;forest management;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experience;measure;Erdos Forest Farm

鄂爾多斯市造林总场九大渠分场成立于1979年4月,地处库布齐沙漠中部,以达拉特旗原耳字壕公社“九大引洪渠”而得名,下设大滩、渠口、二马圪卜、转龙湾4个作业区,西起壕庆河,东至哈什拉川,北至王爱召镇生成永村,南至树林召镇沟心召村,东西长约12 km,南北宽约20 km,总经营面积8 520 hm2。分场现有在职职工23人,退休职工14人,在职职工中,林业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2人,高级技师1人,技师12人,家庭总人口58人。建场38年来,先后承担实施了“三北”防护林1~5期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建设项目,累计完成造林任务8 813.33 hm2,保存面积7 013.33 hm2,保存率为73.32%。林木资产与固定资产分别达到281.61万元和170.21万元,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3.63万元。

1 建场38年的基本经验

1.1 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是分场未来发展的基本保障

建场38年来,按“先易后难、由近接远”的治理原则,在布局上,坚持集中连片,实行整体推进。先后治理了大滩、渠口、二马圪卜和转龙湾4个作业区,总计完成工程造林8 813.33 hm2,其中“三北”防护林1~5期工程造林5 546.67 hm2,退耕还林工程866.67 hm2,天保工程公益林项目建设中封沙育林2 133.33 hm2,库布齐沙漠入沟段项目建设66.67 hm2,造林补贴试验项目200 hm2,保存面积7 013.33 hm2,造林保存率为73.32%。

1.2 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优势,发展林沙产业是增强林场活力的必然途径

一是在苗圃地水利建设上总计投入52.85万元,建成机、电、路、林配套的苗圃地44.67 hm2;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2 510 m,其中低压输电线路1 900 m,变压器1台;机电井5眼,管灌3 700 m,为大力发展林场种苗产业和种植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79—2016年,分场种植农作物累计面积为336.27 hm2,农作物产量累计为1 460.6 t,农作物累计总产值为134.08万元。1979—2016年,养殖总量累计达到13 000头(只),其中肉羊800只,大牲畜32头(只),绵羊400只,绒山羊66只,猪34头,养殖收入总计为76万元;畜牧业累计总产值为59.28万元。二是发展了种苗产业,截至2002年,分场培育沙柳种条基地333.33 hm2,采集沙柳种条158.4万株,产值为5.15万元;出圃苗木总计269.82万株,产值达到13.04万元。三是发展了林产品加工业。建场初期,该分场利用当地沙柳资源优势,办起了柳制品编织厂,不仅安排了职工,增加了分场收入,而且还给国家创收了外汇。1979—2016年,分场发展工业原料、饲草料林为3 246.67 hm2,其中沙柳工业原料林为2 473.33 hm2,柠条、杨柴饲草料林为773.33 hm2。截至2016年,采集沙柳种条158.4万株,产条量为4 345.5 t,其中沙柳白条166 t,商品条3 325 t,其他854.5 t,沙柳经营产值达到48.25万元。1979—2016年,林沙产业产值达到263.48万元。endprint

1.3 搞好场村合作造林是拓展分场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

从2001年开始,由于分场原有宜林地条件比较恶劣,造林成本相对增加,给实施工程造林带来一定难度。为此,分场采取场方提供种条、技术,村方提供土地、劳力的方法进行场村合作造林。截至2016年,累计完成合作造林1 320 hm2,占其分场建场38年累计完成造林总任务的14.98%(均为人工造林)。实践证明,搞好场村合作造林不仅拓展了分场林业发展空间,加快了治理沙漠的步伐,而且带动了地方造林绿化、农牧业增收和职工致富。

1.4 坚持发扬建场初期形成的“艰苦创业、奉献敬业”精神是分場发展各项事业的精神动力

1979年建场初期第一批参加林业建设的拓荒者开赴了治理沙漠的前沿阵地,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面对重困难,职工们不但没有退缩,而且是迎难而上、知难勇进。经过当年春季的艰苦努力,完成造林面积为513.33 hm2,新育苗6.67 hm2。干部职工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受到吃住在村社群众的称赞。就这样,分场历任领导带领先后参加林业建设的职工在“艰苦创业、敬业奉献”精神的鼓舞下,经过38年的艰苦奋斗,将昔日黄沙滚滚变成如今的绿林波涛。

2 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改善生态环境,把分场森林经营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范畴之内,并做出了全面部署,从而凸显了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对此《国家林业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纲要》已经明确提出了“实施十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十大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格局。

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和完善生态修复制度的精神,结合分场现有森林资源现状,要抢抓机遇,争取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搞好生态修复工程,改善生态环境,努力扩大生态建设成果,把分场的生态建设再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1 分场森林资源现状及林分退化的原因

建场38年,分场实施了“三北”防护林1~5期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工程。共计完成造林8 813.33 hm2,其中人工造林6 746.67 hm2,封沙育林2 066.67 hm2。截至2016年,现有森林面积为4 763 hm2,其中有林地为1 904 hm2,疏林地14 hm2,灌木林地2 845 hm2;38年累计投入40.94万元,完成中幼林抚育2.52万公顷次,其中中幼林修枝0.76万公顷次,中耕与挖沙蒿0.55万公顷次,沙障维修0.76万公顷次,平茬沙柳0.44万公顷次。

但是,由于时间的推移,目前在有林地内林木生长衰退,“小老头”树,林木化梢、腐朽,树木枯死等林分退化现象普遍存在,经2013年8月调查,退化林面积达到656.47 hm2,占有林地面积的38.48%。分析其退化林分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部分树龄已达30年以上,生理过熟导致林分退化;二是由于造林时树种选择不当、病虫害危害严重以及密度过大造成林分退化;三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年降雨量逐步减少,加之人们对地下水的超采,导致树木在生长中所需水分严重不足,形成林分退化;四是由于资金有限,使中幼林抚育不能按照营造林技术规程标准进行而造成林分退化。

2.2 探索林分改造修复新途径

2.2.1 抓好生态修复工程,改善工程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根据分场现有林内的立地条件,探索目前林分修复的新途径。如何抓好生态修复工程,改善工程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1-2]。一是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搞好林分改造修复。依据立地条件对低质、低效林实行混交改造,其具体有2种不同类型:侧柏、杨树、柠条乔灌混交林类型,油松、杨树针阔叶混交类型;此外,还可发展樟子松纯林。二是通过争取工程造林项目进行补植、补造修复。对郁闭度低于0.2的中度退化林分,在林间空地选用同树种的优质壮苗进行补植。补植后由专人进行看管,加强林地内病虫鼠害防治,适时采取修枝、定株、扩穴、除草等经营管理手段,逐步提高退化林分郁闭度。三是通过争取抚育补贴项目和自筹资金进行抚育复壮修复。对轻度退化林分结合中幼林抚育补贴项目,进行复壮修复;同时还要开展封禁修复、林地管理修复[3]。

在林分修复中,严抓细管,落实技术措施是重点。首先要通过林木分布格局调整,树种组成调整、竞争关系调整、径级结构调整、卫生状况调整的“林分结构五调整”技术,促进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其次,在现场操作中,要运用“五看五定”法,即看林分定培育目标、看树冠定郁闭度、看树种定混交度、看相邻木关系定林木分布、看幼树定促进更新措施,提高林分改造修复质量。

2.2.2 抓好森林资源管护、森林草原防火、林木病虫害防治。林地执法队伍建设是今后工作中要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任务。一是不断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坚持“抓建站、强阵地,抓队伍、强管护,靠制度、严管理,创机制、活动力”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完善以专职护林员为主体与社会信息员为补充的和谐管护机制、管护责任与职工生存生计增收致富相统一机制、奖惩激励机制和职工交流学习培训教育平台“三个机制一个平台”为模式的森林资源管护体系,不断强化护林防火站、护林大队建设管理作为促进林分快速修复的基本措施。二是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扎实有效。坚持“严字当头、防字为先、高度负责和一个确保、八个到位、三个健全、三项目标”防火工作基本思路,突出“防”字抓防火,以“一历两状七书”为主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增强民众的防火意识,全场防火监控基站实现全覆盖现有林地保障修复林分。三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适时抓。按照“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综合治理、确保健康”的方针,将苗木带疫率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之内,有利于林分的健康修复[4-5]。四是加强林地执法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林业执法队伍,培养其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秉公执法,杜绝不法分子盗伐林木,维护森林资源安全,从而促进林分修复[6]。

3 结语

通过上述措施,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促使退化林分结构逐步优化、林分密度得到调整、质量明显提高,进而使工程区域内的林木好起来、多起来、绿起来、壮起来,让广大职工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4 参考文献

[1] 贾晓美.论发展并完善林沙产业的基本思路[J].农业科技,2012(5):42.

[2] 杨博,刘菁.陕西省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现状及修复对策[J].防护林科技,2015(8):77-78.

[3] 李丹.林业生态建设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5.

[4] 邓冬梅.林业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6.

[5] 温瑀.生态脆弱区公路路域生态环境评价与绿化模式设计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3.

[6] 王玉芳.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系统协同发展机理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森林经营生态修复生态建设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探讨生态堤防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克拉玛依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思考
地方高校对宿迁生态建设影响之研究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谋求森工林区经济新发展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抚育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