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娟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感情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朗读 朗读教学 有感情地朗读
琅琅的书声是校园里最美妙的交响乐。晨光中,教室里、操场上、树阴下、花坛边,一个个青春少年手捧书本高声朗读,书声琅琅,这是何等美妙的境界!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现将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来谈谈如何优化农村小学语文中的朗读教学:
1.多数学生存在“唱读”现象以及缺乏朗读兴趣
相信从事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读书时不会用普通话来读,只会用地方方言大声地“唱读”;不少读得不错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同学读书时面红耳赤、有的同学声音放不开、还有的同学读书时东张西望、有口无心……凡此种种,都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我们要学会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朗读训练。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应多次使用音乐、录音、录像等多种辅助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纠正他们的“唱读”以及以上种种现象。例如,我在教学《长城和运河》这一课时,我首先运用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现万里长城和大运河的壮丽景象、磅礴气势,帮助学生读出自豪的语气,最后运用音乐,烘托气氛,配乐朗读使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都会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活跃轻松。
2.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读
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一篇范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说的道理是很明白的。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當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学内容过多,时间有限, 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仓促,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感知、诵读、体会文章,学生只能囫囵吞枣地理解课文意思,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朗读,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例如,我在教学《云雀的心愿》第二课时时,我先让学生根据三个“他们飞呀飞”为线索通读课文快速从课文找出它们飞的顺序是什么?在具体教学三次飞呀飞走近文本时,让学生自由读找出他们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边读边画出描写他们看到的景象的语句。然后在教学小云雀和云雀妈妈之间的对话内容时,我设计了多种读的方式: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分男女读、分小组读等,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目的,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小云雀和云雀妈妈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体会出小云雀的情感变化,从而感受到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样一来就让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去读,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教学设备不充分,朗读训练面不够
因为身处农村,没有阅览室、图书馆等阅读条件,也就没有适合学生阅读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等各类图书,教学设备不充分,学生的朗读训练面就不够。所以这时语文教师就应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學设备,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好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每个星期利用阅读课让学生通过多媒体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科技读物等各类图书,让学生利用假期去街上购买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去阅读等等。让学生的朗读训练面充分的展现出来,当然每个学生的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训练中也应体现其层次性。
4.强化朗读技巧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朗读训练必须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一基本要求。在朗读时真正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要教师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地指导,如停顿、适当控制语速、轻重、缓急等。让学生能够在激昂的地方读出激昂的感觉,抒情的地方读出抒情的感觉……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适当的时候再通过教师示范朗读,或通过音乐等渲染出符合文章意境的朗读氛围,指导后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跟读、自读、轻声读就会更进一步地强化了朗读技巧,同时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营造朗读氛围
清晨早起,迎万道霞光,沐融融的春风,捧一书在手,放声朗读,便会立即进入到一个美妙的境界中。吐故纳新,呼出胸中浊气,吸入清新空气,增强肺活量,便会立即神清气爽,定神倍增,一天之中工作学习起来便会格外轻松,效果极佳。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利用每天的早读课积极地把朗读氛围营造起来,让学生逐步养成朗读的良好习惯。
朗读有助于增强理解能力。朗读的过程,也是对文章意义、主旨的体味过程。在朗读的同时也就提高了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确有一定的道理。一篇文章起初也许并不完全理解其主旨,但随着朗读的深入,它的意思便会在脑海里逐渐显现出来。
总之,朗读有助于培养敏锐的感悟力。朗读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想抱负、情操气质、人格魅力,从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有益于身心健康。“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样的读书境界令人神往,朗读会让人其乐无穷,学会朗读会让人受益终生。相信通过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农村孩子们们的朗读能力也一定会提高的!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3.小学语文星级教案